这座关帝庙分为南北二部,南部为结义园,四周桃林繁茂,春季花绽如锦,使人们俨然置身于当年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情景之中;北部是正庙,庙内一切均按帝王体制兴建。过雉门,穿午门,越御书楼,便至崇宁殿。
崇宁殿是奉祀关帝的主殿,四周是高大宽敞的回廊,廊下撑有26很精雕蟠龙石柱。在中国,除山东曲阜孔庙外,只有这座关庙可以配有龙饰。
殿外门槛的石板上有一个硕大的脚印深深嵌入石中,传说是关公送客时踩下的,而另一只脚印却留在了中条山上。由崇宁殿出来再往后走,过了后宫,便是春秋楼。春秋楼又名麟经阁,四周共有108个窗扇,据说是代表山西所辖的108县。
欢乐园的关公庙就是按解洲关帝庙的结构模式建造的。只是没有桃林;只有荔枝林罢了。至于春秋楼,是代表山西所辖的108县;就不再投资建了。
这位头戴王冠,身穿龙袍,被历代帝王奉为“义炳乾坤”、“万世人极”的关圣帝君,最早也是一个普通凡人。
佟青说到这里;发觉自己说漏嘴了,于是不再往下说。她觉得自己在张德智面前怎么还说关羽的简历呢。
其实;关于关羽的神化过程,张德智曾作过较深入的研究。他记得,民间故事中曾有过这样的述说: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生于东汉三国时代,祖籍为河东解县宝池里下冯村,也就是今天山西省运城市常平乡。据民间传说,关羽最早并不姓关,因他杀了人才更名改姓。
故事说,关羽19岁那年,他从下冯村来到解州城,想求见郡守,陈述自己的报国之志。可是,郡守因他是无名之辈,拒不接见。
当晚,他住在县城旅馆里,听到隔壁有人哭,一问才知道这个哭的人叫韩守义,他的女儿被城里恶霸吕熊强占蹂躏。
吕熊是个员外,勾结官宦,欺男霸女。
当时,解州城由于靠近盐池,地下水是咸的,不能食用,只有几口甜水井散落在城里各处。
吕熊叫手下人将城里的甜水井都填了,只剩下他家院里的一口甜水井。还规定了一条,凡是来挑水的人,只准年轻貌美的女人来,否则不许进。进来的年轻女人,不是被他调戏,就是被他奸污。大家气恨,但因吕熊财大气粗,谁也奈何不得。
韩守义的女儿让吕熊霸占后,叫天不应,呼地不灵,只好独自悲泣。
关羽不知道则已;听之即怒火中烧,提着宝剑闯进吕家,杀了吕熊和他一家,解救了姓韩的姑娘和其他良家妇女。之后,连夜逃往他乡。途中路过潼关时遭到守关军官盘问,情急之中他手指关口说自己姓“关”,以后就再未改变。
他还记得,史书《三国志》,也粗略地记录了他的生命轨迹:
关羽逃出乡关后,奔走琢郡(今河北琢县)时,正值刘备在乡里聚集人马,他和张飞便投奔到刘备手下,三人“不避艰险”,“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生死同心,力图匡扶衰朽的汉室;刘备投靠军阀公孙瓒,做了平原相,任关羽为别部司马,与张飞分统部曲,追随刘备左右;刘备袭杀徐州刺史车胄,派关羽领徐州,守下邳;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所俘,曹操礼遇甚厚,拜为偏将军,封为汉寿亭侯,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降汉不降曹”;为报曹操知遇之恩,他策马千万众之中,杀颜良,诛文丑,解曹军白马之围;曹操更加喜爱关公,派关羽同乡张辽劝说,关羽说;“我知道曹公对我很好,但我受刘备厚恩,立誓生死与共,绝不能背叛于他。”曹操听罢也无可奈何。以后关羽打听到刘备下落,拜书告辞曹操,“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找到刘备;刘备收江南诸郡后,拜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领兵驻扎江北;等到西走益州后,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令关羽镇守要塞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围攻曹操大将曹仁于樊城,又活捉大将于禁,斩大将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当时刘备已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假以“节铖”;曹将司马懿、蒋济计谋:关羽得志,必非孙权所愿,遣人劝孙权断其后路,并许割江南,以图解樊城之围。孙权曾经想为儿子娶关羽的女儿,关羽鄙夷道:“虎女焉配犬子!部下糜芳、傅士仁叛变孙吴,关羽兵败失荆州,又遭吴将吕蒙、陆逊伏击,关羽与儿子关平败走麦城,被孙权捉住,大骂不降,被害于漳乡(今湖北当阳东北),死后还身首异处。正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志扶汉祚”付东流。”
关羽死后,孙权将他的首级放入一只木匣内献于曹操。曹操开匣观看,只见关羽口开目动,须发皆张,吓得曹操魂不附体,赶忙命人设牺礼祭祀,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葬于洛阳。关羽死后头颅葬在洛阳,身子葬在湖北当阳,现今两地各有一处关陵,民间盛传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在山西”是也。
今天佟青提起关羽和关公庙,张德智心中更觉感慨万千。深沉的说道:
“关羽,生前的职位仅是个将军——汉寿亭侯,是现在一个“乡镇级”待遇的赐封。但在他死后,却名声鹊起,被活人一代一代推到空前崇高的地位,跨越了时代,跨越了历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成为千百年来世人尊崇的偶像。这并不是事出无因。有书记载:
宋代,默默无闻了800年的关羽,被宋徽宗连升三级:先封“忠惠公”,再封“崇宁真君”,又封“昭烈武安王”和“义勇武安王”。
元代文宗,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明代神宗,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历代王朝对关羽的加封在清代达到极盛,清德宗光绪皇帝对关羽的封号最长:“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共26个字,美好的文词,超过了前代任何王朝。
关羽不仅走上了神坛,而且集神教、道教和佛教的尊位于一身。
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不朽名著《三国演义》问世后,关羽更成为妇孺皆知的英雄和神奇的人物。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劈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三江口保驾、义释黄忠、千里走单骑、败走麦城等故事,更被编成戏曲、活本,直到现代的电影、电视剧、连环画等,关公的形象、故事和精神以各种不同的文艺形式广为传播,深入人心。
中国戏剧出现过“三国戏”热,许多著名的剧种都有相当数量的“三国戏”和“关公戏”。以京剧为例,148出“三国戏”,单独写关公的戏就有20出。再以关羽家乡蒲州梆子为例,“三国戏”有记载的88出,其中“关公戏”就有18出。
在舞台上,关公的形象都是完美的英雄,面如重枣,长髯飘拂,威武气概。即使是在《走麦城》里,他也照样英雄本色有增无减,诚可谓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在演出“关公戏”时,不同剧种还有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