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2 / 2)

他扬眉一笑,“是啊,我忘了皇上今日要去给太皇太后请安。”

他目光忽闪,口中说是忘了,却让人觉得是有意为之。

我微微一笑,他也不掩饰,跟着一笑。

“我听说锦司记是王守澄大将军的义女。”他状似随意的问。

“没错。李大人不也是王将军的心腹?”我巧笑回他。

他哈哈一笑,一双亮得过分的星目紧盯着我道:“不瞒锦司记说,训投靠王将军实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我点点头:“嗯,锦瑟明白。人人都有苦衷啊。”

他摇头:“锦司记好像对我有偏见?”

“李大人说笑了。”我淡淡回道。

他看了我一会儿,忽道:“锦司记日日跟在皇上身边,当知皇上的心事喽?”

“李大人被皇上引为心腹重臣,不就是为了皇上的心事吗?”

他意味深长的笑笑,道:“训得蒙皇上垂青,理当为皇上分忧。只不过皇上另外的心事,可全仗锦司记体恤了。”

我明白他之所指,是担心皇上为儿女私情所困,于雄图大业有损。说白了,他是怕自己所谋之事,最终会毁在女人手里,在他心里,我俨然成了祸水了。当下心中有气,故冷淡地说:“李大人言重了,我们为人臣子,各安本分罢了。”

他听出我话外之音乃嫌他多管闲事,也不着恼,只是兴味地看着我笑笑。

我不肯被他看出羞恼,也对着他微笑。一时殿内无声,只余两人各怀心思的浅笑相对。

“什么有趣的事能引得锦儿和李爱卿一笑?”皇上清淡的声音从殿门口传来。

我忙起身迎去,口中笑道:“皇上回来了。刚刚李大人讲了个笑话挺有趣的。”

“哦?”皇上剑眉一挑,凤目扫向李训,嘴角含笑,眼中却殊无笑意,道:“什么笑话?说来朕也乐乐。”

李训不慌不忙地行过礼,方道:“回皇上,微臣哪里会讲什么笑话,只不过刚刚向锦司记请教了个问题,而锦司记妙语如珠,臣自笑弗如而已。”

皇上斜睨我一眼,对李训道:“说来听听。”

我不知这个李训要耍什么花样,也只得陪笑。

“微臣问假若锦司记和训在森林中遇见一只猛虎,该当如何?锦司记答曰‘系好鞋带子’,微臣正在奇怪,对头可是猛虎,系好鞋带子难道就能跑得过老虎?谁知锦司记下句话却让臣恍然大悟,会心一笑啊。皇上何不让锦司记亲自说与您听听?”

我心里暗骂,好你个李训,自己卖弄也就罢了,做什么把我拖下水?我暗瞪他一眼,他回我一个无辜的笑。

转目见皇上正看着我,知道不好糊弄,于是佯装无奈道:“皇上,李大人见锦瑟为女流之辈,有意难为,锦瑟只好小小地报复他一下,于是答道‘我哪能跑得过老虎啊?不过我只要跑得过李大人就行了。’”

皇上一怔,旋即哈哈大笑,笑罢复叹道:“爱卿如今可明白孔老夫子的那句话了?以后可不敢随便得罪女人了啊。”

李训忙打躬作揖,口称:“皇上教训的是,微臣再也不敢了。”

一时三人都笑了起来。

李训走后,皇上抿着嘴看了我半晌,黑沉沉的眸子有些凌厉。我陪笑道:“怎么?皇上生气了?”

他哼了一声,道:“朕生的哪门子气?锦儿机智有趣,人见人爱,朕高兴还来不及啊。”

“呵,还是生气了。不过这个机智有趣的人,可不是锦儿,而是皇上宠爱的李大人啊。”

他默了一下,接着问道:“那你觉得他如何?”

我也肃容道:“李大人为人机敏,应变迅速,是个难得的人才。更难得的是,他从底层上来,深知百姓疾苦和宦官之害,所以迫切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正好为皇上所用。”

皇上挑挑眉,鼓励我说下去。

“只是,锦瑟觉得李大人有时未免有些恃才狂放、急功近利。”我思度着说。

皇上轻笑一声,道:“锦儿,你说的不错。只是目前正值用人之际,暂且顾不上他的不足之处了。待到宦祸清除,再加以提炼,他定能成为我大唐重臣。”

我点头道:“皇上心中有计较就行。”

“朕省得。郑注已经给朕上了奏折,弹劾宰相李宗闵,这其中也牵连不少啊,朕不得不开杀戒了。”皇上声音有些低沉。

“皇上宅心仁厚,才会觉得不忍,只是自古成大事,不得不做抉择,况且李宗闵也算咎由自取,皇上不必过于难过。”我柔声劝道。

他点点头,不再多言。

不久,朝上即传来郑注揭发李宗闵勾结女学士宋若宪及枢密使杨承和一事,皇上震怒,斥责宰相李宗闵朋比为奸,贬黜为潮州司户,与王守澄不和的宦官杨承和、韦元素等“姻党坐贬者十余人”,女学士宋若宪被赐死。

随即,皇上擢升郑注为工部尚书,充翰林学士,得以充任近侍,深受倚重。

自此李德裕与李宗闵两位宰相都被赶出了朝堂,郑注与李训大受圣宠,权势熏天,一时群臣议论纷纷。

一日皇上退坐偏殿时,说起群臣的议论,深不以为然,对我说:“锦儿,你光知道宦官专权,可知在朝堂上,朕最生气的还有一事?”

“皇上说的是牛李党争?”

“不错。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啊!这牛李党争也是朕之心腹大患,朝堂大臣大多依附牛李两党,互相倾轧,不为朝廷出力,如今郑注李训把代表牛党的李宗闵和代表李党的李德裕统统赶出朝廷,虽说不能将党争之人连根拔起,至少可以煞煞他们的气焰,免得到时我们对宦竖出手时碍手碍脚,朕觉得郑李此举,倒不失为一个好法子。”

“皇上说的是。郑大人和李大人确实聪明,这一系列的罢官运动,不仅打击了牛李两党,也除掉了大太监杨承和、韦元素,同时讨好了王守澄,让他放松警惕,方便以后行事,可谓一举三得啊。只是,为何宋若宪女学士也牵连其中?”我有些不解。这个宋若宪说起来也是大唐的名人,是著名的宋氏五姐妹之一。

据说德宗时宋氏五姐妹以德才被召入宫廷,时称“五宋”。大姐若莘自贞元七年以后,一直掌管着宫中记注、簿籍。她去世后,穆宗又令若昭接管,并拜若昭为尚宫,说起来也是我们内廷女官的最高长官了。宋家五姐妹中,若昭最通晓人事,宪宗、穆宗、敬宗三帝都称她为先生,六宫嫔媛和诸王公主驸马也都以礼相待,十分尊重她。若昭故世后,敬宗又令若宪代管宫籍。

若宪不但善文章,且有论议奏对之能,因在敬宗后,又得皇上的重视,以往宫中重大活动中,经常可见到她清秀娴雅的身影。名义上她虽然是我的上司,但因皇上的缘故,倒也并未对我摆过什么架子,只是也并未刻意靠上来,态度一贯冷淡客气。如此才女却被赐死,我心里难免觉得有些可惜。

不料皇上听了我的话,微微冷笑道:“你以为她是省油的灯?这么些年在宫中浸淫,早非当日那个清高孤傲的女才子啦。仗着朕之信任,在太皇太后面前挑弄是非,胡言乱语,不然你以为太皇太后怎会知你之事?哼,朕早想办她,可巧她就露了马脚。”

我微微一愣,原来如此,她原死于皇上的迁怒。偷眼看皇上,只见他似笑非笑看着我,凤目中却是精光乍现,心中暗道:“原来这才是他的帝王霸术,怎么以前我竟敢如此大胆,三番两次捋他虎须?”想来禁不住打个寒噤。

(不好意思,家中有事,更新晚了,请见谅。)

第六十一章 冰火

大和八年年末,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将整个长安厚厚地裹在了一片银装下。

从民间到皇宫,处处都在张灯结彩,迎接新年。

我站在掬霞楼上,凭栏远眺,远远近近的宫殿楼台在雪中静默着,大红的宫灯和锦绸在雪白的底子上勾勒出一种艳到极致的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