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从安哈尔特到柏林。奥地利人在哪里?
从头到尾全是我们罗马人活跃的身影。
既然你们奥地利人要走。那就赶快走吧,免得在这里碍手碍脚!
敦促奥地利人赶快离开,我总算免去了奥地利人在基层军官和士兵里散播瑞典王很给力很厉害的机会。
不知者无畏,第三十三斯巴达军团的士气一直不是问题,倒是那些普鲁士大兵和小胡子渣渣团,他们在这场战斗力担任的角色不弱于第三十三斯巴达军团。要是他们一下子就给打败,那除非第三十三斯巴达军团人人都变成斯巴达才能挽回败军。
为迎接将到来的战斗,我让所有知道内情的普鲁士贵族闭上嘴巴,接着在征求过德绍亲王和施维林两人的意见后。把前奥托一党的普鲁士贵族组织起来。派人去检查了柏林储存的武器弹药这些东西,发现奥托还没坏到一把火烧掉的地步,普鲁士军队对火药急缺的难题暂时得到了解决。并且,我们还从里面搜出了3门9磅炮,12门6磅炮,以及22门3磅步兵炮。与此同时,我派人前往了监狱释放了里面被奥托关押的中层普鲁士军官。
我之所以一早没有把这些人给放出去便是要让那些前奥托党们面对保王党的谩骂攻击显得势单力孤,但如今前奥托党们已经明显倾向在我这里寻找保护,那么这些中层普鲁士军官们也就可以出来了。
把这些中层的普鲁士军官编入普鲁士保王党联军里面,我们便在夜黑风高的夜晚里召开了小型军事会议。
我、君士坦斯、莫里斯、希庇亚斯、利昂?科穆宁全部参加,普鲁士人那边,德绍亲王一家四口人,外加库尔特?克里斯托夫?格拉夫?冯?施维林,刚到的女文青和汉斯,一共12人。
女文青心不在焉,汉斯一看就知道战斗经验为零,所以他们的话便可以无视了。
倒是施维林老头和德绍亲王一家,两人的大局观和战术细节的表现都可圈可点。我甚至在纳闷,这两个人是不是就从普鲁士腓特烈大帝那里穿越过来的。
据我所知七年战争的普鲁士军队基本是德绍亲王一手缔造的军队,最大的成就大概就是15秒一发的射速。而施维林,这个家伙一直是腓特烈大帝的左膀右臂。
眼下两人的处境跟过往那个世界又是那么的相似。一个是军骨,另一个对战局的把握很不错,很多时候,德绍亲王的配合都是他来劝说的,同时又都是腓特烈大帝的老子留给他的宝贵遗产。因此,很难不让人把两者都给过往的历史排上号。
嗯,莫非女文青有成为腓特烈大帝的潜质?
我多打量了菲列特利娅两眼,有点可能,只是眼下不是研究如何把文青变成大帝的好时间。
瑞典军主力来袭,若是普通的瑞典军倒没什么,但关键就在于这支瑞典军有一个穿越者般的妖孽存在。
瑞典国王卡尔斯十二世,查理十二,卡尔十二,管你是什么叫的,反正他名字就是这个。
我来自的另一个平行世界里也有一个顶着相同名号的家伙。强国瑞典最终沦为二流国度,他要负很大的责任,那个家伙在我记忆里,就是个赢得胜仗太多,搞得自己内分泌失调,神经错乱,以至于大脑丧失最基本的思考功能的家伙。(ps:纳尔瓦之役估计是这位老兄自信心膨胀的转折点。)
自欺欺人这个成语仿佛就是为他而设立的。艰难险阻在这位老兄的眼里都是上天故意设置的障碍,以来考验他的天才。自恋得丧心病狂和惨绝人寰连君士坦斯都比不上。如此自恋的角色是个金发美女御姐说不定还有些人气,但谁让他是公的,待遇就是给人一枪射死,至今都不知道是个意外,还是阴谋。
那个卡尔十二打胜仗打到自己内分泌失调和神经错乱,这在古今名将里算是个极品了。这个世界的卡尔十二,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出他有神经病的迹象。但人家的战绩就摆在那里了。
比起另一个世界的卡尔十二杀敌3万却自损600的战绩,这个卡尔十二虽然要逊色一点,但每一个胜利都是一次战术和战略上的胜利。
芬兰湾的塔林之战,13000瑞典军对俄军名将彼得?拉西率领23000人,击败彼得,击溃俄军,杀敌4000,俘敌7000,瑞典军伤亡不到3000人,解除塔林的围困,从而保住了瑞典在芬兰湾的波兰土地上最大的港口和最大的要塞,并且由于俄军主力大败,瑞典人有了重振旗鼓的时间。
1个月之后,里加之战,面对阿列克谢?奥尔洛夫这俄罗斯女王的情夫和伯克哈德这个俄军的德意志名将率领15000大军,卡尔十二带领9000人击败他们,杀敌3000,俘虏1000,自身损失不到2000。
7天之后,伯克哈德再战卡尔十二,9000俄军再次败北,伤亡2000多人。
14天之后后,维尔纽斯之战,卡尔十二带着7000瑞典军汇合3000援军大败俄罗斯女皇情夫阿列克谢?奥尔洛夫和波兰国王尼亚托夫斯基,杀敌不计其数,俘虏10000,25000北上驰援的波兰王**和俄罗斯王国联军几乎全军覆没,瑞典军伤亡不过1000。
17天之后,卡尔十二率兵12000人鏖战奥地利人于维尔纽斯以南,奥地利人主将奈伯格败北,15000奥军伤亡惨重,1000人被击杀,2000人被俘虏。
卡尔十二五战五捷,重创俄军主力。
名动整个北欧不说,还彻底扭转瑞典军在北欧的颓势,一时间风头无人能比,萨克森人闻名而退,普鲁士人重新审视与瑞典的关系,更重要的是由于他的五场大战,俄军无力再做征伐,萨克森、奥地利也不敢再动手,才使得法国有机会去进行调解,从而保证瑞典的领土不失,反而扩土6多万平方公里。如果没有他的五场大捷,别说瑞典能分到6万多平方公里,就是能够保住原先的领土不失都难。
卡尔十二最少是个统御上90的牛人,要说他还有什么值得在意的地方,那就是位老兄以弱胜强的方式很给力。
没有阴谋,没有诡计,完完全全是正面的排兵布阵的对决,他总能给自己创造机会,然后抓住战机击破对方。还有就是,这老哥敢情是维京神话里的雷神在世,几乎每次大胜前后都会有一场电闪雷鸣大风雪之类的东西。
第42章中二病的卡尔十二
咱不是雷公电母,所以堂堂正正地摆明了阵仗跟瑞典卡尔十二较量是非常吃力的事情。
确定奥地利人真的全向德累斯顿撤退,第三十三斯巴达军团和普鲁士联军的老弱伤残留守,再征集柏林的两千青壮做手背,对战卡尔十二的主力像小流氓打架般呼朋唤友地勉强凑齐了约22000人。
我们主力配置是这样,希特勒团约1800人,第三十三斯巴达军团7326人,普鲁士原保王党联军约12000人,弃暗投明党约700人,另外我还有一支来自萨克森和黑森雇佣兵且人数过三千的不是军队的军队。
德累斯顿城下一战前前后后才让我们减员300多人,可想而知黑森雇佣兵到底有多烂。而普鲁士人的兵力经过大半年的征战还保持如此高水平很大原因是他们吸收了又有不少迫于奥托一党淫威暂时屈服的爱国者。所以军队,数目看上去不少,但是能打的也就第三十三斯巴达军团和原德绍亲王以及施维林带领的那群普鲁士兵才15000人上下,勉强和汇合了那支想包围我们的瑞典分师的瑞典主力持平。
但据说瑞典人那边也不怎么样,10000来自丹麦地区征来的新兵,约合2000瑞典掷弹兵精锐步兵团压阵。这些军队进驻过柏林,所以柏林的普鲁士人都清楚。唯一的不确定因素便是那支从瑞典本土来援,配合卡尔十二打赢路德维希?威廉的偏师。我想,能作为扭转战局的部队,那支部队战斗力不可小觑了,幸好路德维希?威廉打掉了卡尔十二的不少人。所以双方还是有一战的能力的。但普鲁士人的两个老将一听到卡尔十二的名头就犯嘀咕,让他们两个担任总指挥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指挥权不能落到别人手上。而这一次也不能像对付给力王那样,那指挥权分割成三分,所以在面对指挥权的争夺时,我表现得咄咄逼人。两个普鲁士老将也有自知之明,哪怕手底下那群二百五不断怂恿他们争夺军队的指挥权,两人都还是在经过我的交涉以后,把总指挥权交到我手上。
估计他们心里是这么想的,好歹我这个罗马人也是突破萨克森重围,通过莱比锡、德累斯顿两战扭转战略劣势,把局势明朗化的人。几次指挥都打得可圈可点。或许真的能搞掂那个卡尔十二也说不定。
我就这样被人信赖了,但我自己其实也有点担忧。
我几次指挥作战都是人数不过千把人,一下子就权限扩大到两万这个庞大的数字,我怕我顶不顺。按常理来说,我应该要多找几个像萨克森给力王这样的小怪兽打一打才凑够级数去面对卡尔十二这样犀利的boss的啊!可事到如今。我到哪里去找小怪兽去?
8月5日,我们离开了柏林。距离秋季还有大半个月的时间。
两军主力在8月8日于米尔罗瑟这座普鲁士王国纽马克郡边境的小镇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