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儿子孝顺的东西少。虽然他们老两口非常清楚,不是儿子媳妇不孝顺,实在是他们没有,但是不可避免的,他们会比较偏爱叶子一些,尤其是在叶子暑假、寒假回来村里小住的时候。
“咱妈就是喜欢叶子,你看这叶子一来,马上就乐得跟什么一样。”小舅妈取笑着说。
“可不是?咱们这些人啊,可得靠边站喽”二舅妈也在一旁帮腔。
姥姥知道她们不过是在说笑,也就由着她们酸。虽然早年受了不少罪,可是娶得四个媳妇都是个顶个地孝顺,这是姥姥最得意的事情了。
“对了,叶子,舅妈问你个事啊”大舅妈将一锅包子蒸进锅里,大家可以坐着歇一会儿。
“什么事儿,您说。”
“你是不是和后街王家的小杰走的挺近了啊?”
“您是说王杰吧,我们是一个班的。怎么啦?”叶子抓了一把瓜子,递给姥姥一把,自己一边嗑,一边问道。
“是这么回事儿,咱们村里不是有好些个人都在他家的服装加工厂干活吗?听说厂子要拆了?还是要搬到市里,要用市里的人,是不是真的啊?”大舅妈问道。她也在阿杰的服装厂干活,可算是一把好手,这半年也挣了不少钱,甚至都比大舅在外面打工挣得多了,所以很关心厂子的事儿。
“到底是不是真的啊,叶子?我们也想知道”
“就是,你要是知道就跟咱们说说”
四个舅妈都凑了过来,连一向比较内向的三舅妈也都靠了过来,问道。
“呵呵,原来是这个啊,这个我清楚。王杰家在市里的门市生意做的不错,村子里的这个服装加工厂有些小,所以,他们打算直接收购市里的一家服装厂,扩大生产,现在正在和市里领导商量,这不是大家都要过年嘛,等到过了年,就知道结果了。如果没有问题,大概半年时间就能将工厂整个的搬到市里去。
村里的工人只要谁想要跟着过去的,都没有问题。如果是单身的,就住在集体宿舍,要是双职工的就提供单间,而且,以后工厂生意好了,还会给职工们上保险,就跟市里的工人一样。”叶子尽量挑大家能听的懂的词解释。
“原来是这样,外面传的邪乎的不得了,我还真以为以后都不能再厂子里挣钱了呢。”小舅妈拍了拍胸脯说道。
“就是,那个王家兄弟是个厚道人,他们厂子里开的工资,比别的地方高多了,过年还发了这么多东西,肯定不会就这么把大家都辞退的。”二舅妈替阿杰家里说好话。
“你们光想好事了,你们自己过去了,家里还管不管了?丈夫孩子就不管了?”姥姥没好气的说道。
“是哦,咱们又不能自己过去。”大舅妈她们一下子变得郁闷了。
“呵呵,这也没有问题。我舅他们也可以在厂子里上班啊反正以后厂子大了,他还不先尽着咱村子里的人用啊?只要大家不偷奸耍滑,还不能找到活干?到时候,我先去跟王杰说说。咱们可以先住厂子里的宿舍,等到赚了钱,在市里买个房子,让孩子也去市里上学,以后都上大学,姥姥姥爷也都去市里住楼房去。”叶子笑着说,给他们画了一个大大的桃子。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叶子的这四个舅舅都是正派人,所以找的媳妇也都品质很好,叶子才敢这么打包票。
只要他们暂时不知道自己和阿杰的关系,不知道阿杰在这家厂子里的地位,就不会想到利用家里的关系,如何如何。
听着叶子描绘的美好前景,四个舅妈觉得要真能这样,这日子得多好啊?
“叶子,这你就放心吧,咱家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你又不是不知道,只要让咱们进去,咱们肯定都会给他好好干的。”大舅妈拍拍胸脯保证道。
看着大家充满希望的谈论着以后到了市里怎么怎么样,叶子也觉得非常开心,让家人都幸福,不也是他们重生的意义吗?
不过,她要提醒阿杰一下,村子里的谣言对他可是有些不利,有必要辟一下谣。
正文 第一百四十章 除夕(一)
第一百四十章 除夕(一)
等了一会儿,舅妈们又接着包包子,大舅**手最快,负责擀皮,其他三个舅妈负责包。一手托着包子皮,一手捏折,手指翻飞,不一会儿,盖子上就放满了,数了数个,大概能装满一锅了,就停下来。
“妈,您刚才记得时间是什么时候啊?”小舅妈冲着炕上靠着被子坐着的姥姥问道。
“我看看”姥姥拿起身边放着的一块儿老上海手表,把表盘对着窗户,眯缝着眼,一边念叨着,“刚才是20,这一锅包子是肉的,得蒸半个小时,到50就能掀锅了,现在是49。”
“那就差不多了,可以掀锅了。”二舅妈说道。
三舅妈已经准备好了一个空着的大盖子,放在一边的桌子上。
家里烧的仍然是火炕,就在炕边烧的火,既能烧炕取暖,又能做饭,一举多得。
而且这种火劲比较足,上面可以放大锅,一锅就能蒸出来几十个大包子。
舅妈们将包子一个一个掀到盖子上,锅上蒸腾起一股热气,吹了吹,看看锅里的水还不少,还够再蒸一锅的,二舅妈负责往锅里接着放包子,小舅妈已经出去喊孩子们回来吃包子了。
“妈,您尝尝”大舅妈拿了一个大碗,往里面放了一个包子,拿了一双筷子放在碗上,一并递给姥姥。
“舅妈,我自己来。”叶子利落的从炕上下来,自己去拿了碗和筷子,夹了一个大包子。
“桌子上有蒜,还有腊八醋,想吃自己拿。”
“知道了,舅妈。”
叶子挨着姥姥坐在炕沿上,小心翼翼的用筷子把包子夹开了一个口,让它跑跑热气,才敢试探着咬了一小口。
包子是白菜肉调的馅,皮薄馅大,菜少肉多,等到不太烫了,一口咬下去,满嘴流油,所以吃的时候必须拿碗接着,要不非得嘀得到处都是油不可。
包子就要趁热吃,吃饱之后,就拿这个碗倒点儿水喝,中午饭就这样了。
快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蒸馒头、包包子,吃饭的时候,赶上哪锅就吃哪锅,就不再刻意做饭了。
小家伙们回来之后,细心的三舅妈已经给他们倒好了洗手的热水,一个个洗干净了,自己拿碗拿包子就吸溜吸溜地吃了起来。
这些年家里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这包子和饺子的馅里肉也越来越多,包子包的越来越香。
姥姥一直觉得孩子们小的时候,生活条件不好,过年才吃得上一顿肉,平时经常是粮食不够了,拿野菜补,让孩子们受苦了,所以,现在能补偿一些,就尽量的补偿。
她不知道,等过些年,人们生活条件更好了,连鸡鸭鱼肉都吃腻了,又返回来觉得野菜好吃了,甚至野菜的价钱还超过了猪肉。
除了肉包子,还要包一些豆包,家里人多,饭量也都比较大,为了一个正月不干活,她们需要蒸上整整两瓮的干粮才够。
说起豆包,姥姥家的豆子多,只有几颗枣,吃起来比较绵软,可是奶奶家里的基本上已经不能称之为豆包了,因为豆子只是点缀,主要是枣,再加上舍得放糖,甜的不得了。
另外,山里的习俗,过年的时候,各家还要炸一些用粘面混着白面和玉米面做成的小油条,扭成麻花的样子,炸的金黄,平时当零食吃。即使是食用油供应特别紧张的年代,他们平时尽量的减省,也要省出来过年炸油条的油来。
叶子从姥姥家回来的时候,爷爷奶奶就正在炸这种小零食。
“叶子回来了?你姥姥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爷爷手里拿着两根长长的筷子,翻着油里油条,一边问道。
“正蒸包子呢,这不,非让拿了这么多。”叶子举了举手里的布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