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大汉光熹 > 第329部分

第329部分(1 / 2)

>    故而,得知鲜卑人暂时还没有大动作,加上他们已经赶了一半的路程,刘谦也乐得让战士们休息一下,让战马可以慢慢恢复过来消耗的膘情。

第三天一早,刘谦军就离开了长城一线,正式进入了匈奴地实际生活区域。

起初还没有见到什么,只觉得天高云淡绿草如茵,一切都显得很美好。到了傍晚,大军进入草原一百里上下的时候,就看到了大草原碧野上有许多黑红色的土地,无数只苍蝇在上面飞舞打旋。

战士们跟随刘谦征战四方,很清楚分辨出这种黑红色是鲜血干涸后的颜色,在看到这些土地不远处一个个微微鼓起的土包,而土包上的土壤是最近才翻动出来的,大家心中更加确定这里以前应该有匈奴人生活,只是现在他们都埋入了地下罢了。

战士们对于眼前的一切熟视无睹,这种事他们见得太多了。大家该扎营扎营,该喂马的喂马,该做晚饭的做饭饭,一切依然井井有条,让刘谦这厮很满意。

第二天,随着军队进入大草原的腹地,他们见到类似赫红色土地的机会就更多了。下午时分,在一个小河道不远处的一块平地上,大家见那块大概有十几里方圆的草地几乎全部变成了红色,原来草地中间隆起一条三里多长十几丈宽的土堆,还是不免的震撼了一番。经过有心人私下计算,这个大型墓葬坑最少掩埋了九千多人。

进入草原的第三天,战士们再也没有第二天的震撼,因为他们差不多走上一段距离,就会看到昨天那样的坟墓。也许人类真是一种奇怪生物,看到这些不是他们亲手杀害的匈奴人所处的悲惨处境后,一些心底比较柔软的战士禁不住生出了恻隐之心,对死去的匈奴人生出了几丝同情。

通过教导系统反映,刘谦很快了解了战士们中间出现的新情绪,不过他不准备对这些这些战士进行干预,因为他自己也有这种感受。

刘谦认为,对于死去匈奴人的同情很有点猫哭耗子的虚假,但是他很难不让他自己去深思,去反思历史上一百多年后汉民族所遭受的悲惨处境,那些进入中原的异族会不会这样对待汉民族?最后刘谦摇摇头否定了。

刘谦否定可不是说异族不会像他这样对待异族,而是那些异族做的事情刘谦根本做不出来,刘谦隐约记得五胡乱华的时候那些异族是吃人的,据说他们把汉人叫做两脚羊,以此推断他们绝对没有刘谦军掩埋尸体这样文明的做法。

作为征服者可以有这么一点点毫无意义的同情心,因为只有征服者才能生出让人可怜的怜悯心,但是刘谦保证这少得可怜的怜悯心根本阻止不住他制定的征服之路,也相信看到过匈奴人在三辅做下无数罪行的士兵不会手软下去。

为了汉民族更好的生活下去,刘谦一点也不介意他被后人骂做屠夫,一点也不在乎遗臭万年。但是刘谦更清楚,所有的史书都是胜利者谱写的,世人只会记得胜利者,至于失败者,只有躲到历史阴影下独自哭泣。

刘谦的好心情在进入草原第五天的时候受到了影响,原因正是郭嘉询问他对于杜陵的意见。

得知这件事情后,刘谦想了很多,他首先想起的就是清末时汉人中出现的保皇派。

刘谦历史学的并不算好,很多对历史的了解还是通过历史课本和同学影响而知道的。念初中时,刘谦有个同学特别钟爱历史,简单说那个同学是个激进的民族主义着,作为他同桌三年的刘谦通过他知道了很多东西。

通过初中三年同桌影响,刘谦知道满清入关的时候大概只有十几万满人,而且这些满人中还有一部分是当时东北其他少数民族充数的。由于李自成等起义军对明朝北部造成了很大破坏,清军在收买吴三桂打败李自成之后,就打着帮助明朝复国的名义轻松吞并了北方。

不久后,满清撕下了伪善的面具,开始大举进犯南方,遭到了江南人民的反抗。为了尽快吓倒汉人,他们就接连做出“扬州十屠”“嘉定三屠”的暴行,成功恐吓住了很多心中反抗满清但是怕死之辈,然后轻松的很快的占据了汉人江山。

二十多年后,等到吴三桂打出恢复汉家衣冠旗号武力对抗满清时,很多受到满清洗脑的汉人,大多以满清为正溯,他们愿意倾力协助满清镇压吴三桂。

在这里,不提吴三桂此人的名声在当时如何,也不提吴三桂此人一生中做下的种种错误。只说汉人只是经过满清二十三年统治,南方还不足二十三年,为何就自甘承认他们是满清的奴才?

其中道理非常简单,其一,承担镇压吴三桂主力军的是当时清军的绿营。绿营是汉军依附在满清军队的统称,这些绿营为了升官发财,他们根本不在乎主子是谁,他们成功牵制了吴三桂,让少得可怜的满人最后打败了吴三桂。

其二,明朝灭亡后,满清就开始开科取士,很多读书人为了向上爬出人头地,那里管祖先在坟墓中早就羞得没脸见人,打着天下有德者居的无耻旗号为满清正名,然后心安理得的鱼肉汉家同胞。

时下杜陵城中的汉人,以郭嘉分析他们已经从不主动帮助匈奴而变成了主动,这就可以说他们为了好处宁愿忘记他们身上流着的血统。以刘谦看,这些汉人已经差不多快要变成满清统治下的良民,而这种人刘谦发自内心的痛恨。

为了尽力挽救失足的同胞,刘谦宁愿让很多人误解而给同胞一个生存的机会,可是眼下这些人却正是利用刘谦对同胞的热爱,肆无忌惮的在做着汉奸的事情,对于这种甘愿沉沦不可挽救之辈,刘谦是不会姑息的。

通过这件事,刘谦发现现代人的思想和古代人的思想相差太大,在他看来,明明在现代很好的理论拿到古代却一点也行不通。

另外,郭嘉来信中提到,三辅士兵军官基本上分成了两派。一派拿出刘谦在焦城起誓的大旗,主张用强硬的手段对付敌人,他们不管敌人究竟是汉人或者是异族,只要和刘谦军对立的都是敌人,对待敌人就不应该姑息。

另一派则拿出刘谦亲民思想,认为刘谦提出天下汉人一家的思想很正确,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应当亲善汉人,就像杜陵城中的汉人,最后还应该给他们一条活路将他们流放到匈奴地,让汉人的种子传承下去。

郭嘉认为,由于刘谦提出两种思想并没有明显界限,结果让军中军官找不到其中的尺度,而陷入了迷茫,这种不能形成一个声音的迷茫很危险,弄不好就是分裂的前兆。

刘谦深思了许久,最后接纳了郭嘉善意提醒,给两种思想都作出该有的尺度,使军中的军官容易判别而不发生迷惘。然后亲笔给军中将领下了一封检讨书,承认是他没有将两种尺度交代清楚,才让杜陵的事情久拖不下而牺牲了不少战士。

检讨书结尾特别声明,必须以严酷的手段对待杜陵,要让其他处于反抗中的城池害怕而主动投降。对于杜陵等城池中参与对抗刘谦军的汉人,一概以汉奸罪处死。

其实郭嘉等人不知道,当刘谦给杜陵城第一个结果的时候,刘谦想到的是屠城,不过刘谦很快打消这个念头,而是改为默许投石机向城内延伸发射。故而,当刘谦军到达大城刘谦接到小鲁肃火焚杜陵的消息时,刘谦只是微微叹息一声,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东汉时匈奴地的大城,大概就在如今河套鄂尔多斯附近,当时的人们可不知道这块草原下边是数不清的煤炭,所以当时的大草原也不像现代鄂尔多斯那般坑坑洼洼的难看。

在大城,刘谦见到了远征军东线指挥官刘晔和黄忠,了解到这次围歼匈奴的军事行动已经进入了末期,现有河套地带已有三分之二被清洗干净。

通过书信来往,刘谦知道刘晔和贾诩采用的是划区清洗。

他们首先会重兵控制一个五十里呈正方形的地带,然后地毯式搜素杀戮,等这片区域清理干净,然后就向附近局域进军。

由于匈奴人很少有大规模聚集一地的行为,再加上匈奴男丁基本抽空去了三辅,以及刘谦军早早摸清了匈奴人居住地信息,故而汉军都是以一万人马为单位进行划区屠杀,只有重点地区进行重点照顾,所以效果比较显著。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