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大汉天子同人)我是刘彻作者:核子喵 > (大汉天子同人)我是刘彻作者:核子喵第32部分

(大汉天子同人)我是刘彻作者:核子喵第32部分(1 / 2)

>飧霾蝗瞎嗜瞬荒罹汕榈牧跗敉持蜗拢傩盏纳钍鞘中腋5摹?br />

古代百姓幸福指数,无非有两个标准:衣食温饱和政治清明。如果能够让老百姓拥有自己的娱乐时间和场所,那就更加和谐了。

清点下来,刘彻发现政府的钱全堆在府库里,连穿线的绳子都烂了,明君爹没机会花完,就留给自己花;全国各地粮仓裤仓满足,甚至有的地方没地方装了,把粮食露天放到发霉腐烂;中上层阶级人人买得起宝马,据说,有纨绔到大街上兜风,骑的却是雌马,当他逛一趟街回来,再也没人瞧得起他了(以种马为贵)……

至于政治,老百姓所关心的无非是社会福利及养老医疗等制度。更奢侈的想法还有:要是哪天突然心情不好,站在大街上骂皇帝还不会被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景帝就做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不过,汉朝人的荣辱观,与现代讲的八荣八耻完全是两码事,他们所想的,无非就是犯了罪少受点皮肉之苦。

自高祖以来,几任皇帝,包括吕雉在内,都在做一个民心工程:减少刑罚。而真正将汉朝人从苛刑中彻底解放出来的人,正是刘启。公元前144年,刘启下诏:凡是罪该打三百鞭的,减为二百;该打二百鞭的,改为一百。别以为只是减少一百,鞭棍和打法也都改了,他颁布《鞭棍执行法》,取消了大棍侍候直打后背伤及内脏就算拉来一头大象也能打趴下的打法——当然,当时汉朝还没有大象,规定了鞭打只抽屁股,行刑中途不能换人等等,否则;大汉朝还不知多出多少残废。

刘彻相信,如果自己到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问:你幸福吗?对方八成会回答:幸福。

如果再问:幸福在哪里?他也许会这样说:肚子饿了,有饭吃;衣服旧了,有钱使;走得累了,有宝马骑;犯罪了,少挨打;手痒了,可以跑去雁门郡参军,免费打匈奴兼保家卫国。

所以,在国内经济建设上,刘彻觉得自己其实是没多少用武之地了,只要家宅安宁,他可以少沾血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藩王啊,都是些给点阳光就灿烂得不得了的角色,不打个半残,是不会知道眼前的天是什么颜色。

梁王虽得了回封地旨意,可他在景帝时阳奉阴违惯了,其他藩王也会因为各种原因拖拖拉拉的耽误行程,本来这也不算什么,毕竟他们好不容易回京一趟,走走亲戚,看看风景,喝醉了玩过了也是人之常情。可刘武不一样,他不但没走,还光明正大地往亲娘那里钻,刘彻就算想当作没看见都难。

注:剧中张汤为判官,可判官是隋使府始置的官职。历史上他做过太史令,文中参考历史。另外,称刘启为景帝是方便阅读,谥号总比名字好记一些,但在对话里却不会出现这样称呼上的错误。

第四十九章 垂帘听政

毛爷爷曾在莫斯科对前途无量的留学生喊道: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

而刘彻却极想对汉朝前途无亮的老政客们说:世界曾经是你们的,但现在只是我的了。

王太后虽然代掌凤印,小事尚可做主,大事却仍然要到长乐宫请示,尽管老太太总是一脸不耐烦,埋怨她过于谨慎怯懦,自己都一大把年纪了还要为小辈们操心晚上睡不踏实云云,可如果有一天王太后真的不来了,老太太恐怕就真的要失眠了。

总体来说,王太后对自己婆婆是矮一头的。这天她依例去长乐宫请安,碰巧遇到了刘彻,母子一个对视,尽在不言中。

“安置、遣散了前朝的妃嫔与宫女,宫里一下子冷清了许多。”

刘彻也觉得里面少了许多熟面孔。心里清楚那些宫婢宦者大抵已经魂断黄泉,窦太后身边伺候的旧人中只有行事谨慎八面玲珑的春桃,看她的神色,也不大好,尽管脸上抹了粉,还是遮不住心悴之色。

看着被儿子KO掉的黑心婆婆,王太后心里略有一丝得意,作为母亲,她要比老太太成功得多。面上却半分不显,关切地问了太皇太后的饮食起居:“御厨下的奴才又偷奸耍滑了不成?瞧着太皇太后都清减了。”

“母后,朕也在说这件事呢,已经派人去请太医令丞了。”

王太后又问了下人,皱眉:“什么?昨儿个才伺候母后吃了一碗粥?眼见开春,天气还凉着,要是病倒了看你们如何交待!”

春桃等一干宫婢忙道知罪。

“你也别总是大惊小怪的,刚送走一个儿子,哪有什么胃口?”窦太后心灰意懒地说,“要不是武儿还能陪我说几句话,别说一碗,半碗也吃不进。”

刘彻心里一沉,虽然早有准备,知道老太太无齿,却没想到她会这么无齿(该句无错别字)。

他拿茶盖撇着茶,防止茶叶进嘴,嗅了嗅,吹了吹,慢悠悠地抿了一口,细细品味,明知道老太太正眼巴巴地等着他回答,偏要拖沓。看得王太后一阵发笑。

“祖母舍不得叔叔,是人之常情。”

老太太等他说“但是”。

可刘彻就是不说。

他又喝了一口茶,赞道:“祖母身边不乏知心人,这泡茶的功夫,堪称一绝。”

“难得彻儿喜欢,若是旁人,送就送了,可春桃是从小跟了我的,少了份伶俐,只算个老实罢了,我留着她,不过念着几丝情分,哪里还。”被挖墙角的警惕让太皇太后不得不回应刘彻的话题,暗恼自己让梁王留京的话题被他跳了过去。

殿内气氛略一凝滞,王太后连忙打圆场:“知秋,你去看看,太医怎么还没到。”

“喏。”

不料,刘彻把茶盏放下,笑道:“其实,就算祖母不提,孙儿也想留叔叔在长安多住几日,当日在厌次,叔叔对孙儿多加照顾,如今也正好得了回报的机会。”

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窦老太一时间猜不透刘彻的心思。

皇帝没一个有良心的,会好心让他们母子相聚么?肯定有阴谋!

厌次……是了,定是指武儿秘遣刺客暗杀一事,“回报”报的到底是恩还是仇,这就你知我知天知地知了。

监禁?鸩酒?暗杀?老太太的脸色渐白。

“而且,诸位叔伯也许久未见了,难得来长安一趟,孙儿也想和他们多亲近亲近,尤其是淮南王的三子刘陵,那番风流就算不是数一数二,也称得上是少年风流,还好不相淮南王。”

王太后听他话中有促狭之意,摇头失笑:“在朝堂上还有模有样的,怎么一到祖母跟前,就立刻现了原形?”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莫不是要联合藩王与武儿为难?还是借刀杀人一劳永逸?

太皇太后一个激灵,义正言辞地说:“胡闹!藩王镇守一方,大柄在手,长期逗留,封地不乱成一团?祖宗定下的规矩,坏不得。”想起自己才是先提议让藩王多留几日的那个,老太太又咳嗽了几下:“我也是一时被武儿说软了心,这孩子,空有一番孝心,唉……”

刘彻故作失望:“那就依祖母的意思罢。”

一转脸,他便乐呵呵地监督梁王上了车驾:“叔叔,彻儿就不送了。”

“这是祖母的意思。”

梁王的最后一丝期望破灭了,他盯着背对着恢宏宫殿的刘彻,只把那胜者为王的笑容深深刻在脑海里,几分漠然,几分讥嘲。

梁王刘武带着满腹的不甘心离开长安,几番大起大落,精神不济,落个郁郁而终的下场。

送走梁王,刘彻并没有立刻回宫,转道去了平阳侯府。

帝位之争尘埃落定,平阳公主才为曹寿举办葬礼,想下葬却找不到尸首,最悲哀的也莫过于此。

祭文是刘彻亲自写的:“孟曰取义,孔曰成仁,以身殉国,浩气长存……”念道“肝肠断绝,血泪沾巾”几句,平阳公主就真的哭得肝肠寸断流血流泪了。

其实她与曹寿的感情并不算琴瑟和鸣,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恨不得来个棍棒底下出孝夫,现在阴阳相隔,想想夫君任打任骂的好脾气,也透出几丝珍贵的情意来,大概是因为平时藏得太深了……

刘彻只能安慰:“姐姐,节哀顺变。”

缓了一阵,刘彻才提起来意,赏赐了平阳侯府上下,连喂马的卫青也有。刘彻道:“这里还有东方朔的一份礼,他人呢?”

“这个时辰,应该还在街上摆摊。”

“哦?”

“他算准了继承大位的是陛下,神算之名被传得神乎其神。”

刘彻见平阳公主笑容勉强,便让她回屋里歇着,不必管自己。

枯等无趣,刘彻便让留下伺候的卫子夫与自己一道下棋。

刘彻算不得什么国手,但欺负新手还是绰绰有余的,卫子夫在伺候平阳公主时习过字,和刘彻这种从小研习君子六艺的知识分子不能相提并论,好在头脑灵活,掌握的速度快,又有股子灵性,有说有笑,刘彻倒也不觉得闷。

眼见日落西山,东方朔掐准了时间在哺食回来,刘彻命人回宫说一声,称平阳公主摆饭设宴自己晚些回去。

两人闷声吃饭。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