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楚要在这一切发生之前赶回中阳,布置应对措施。
要回到中阳,除了决心,还需要各种准备。采购硫磺等中阳急需物资的人派了出去。六横岛上的人员开始筛选,一些重要工匠将同到中阳。李富贵带领的葡萄牙人分成两部分,少量精通海战的留在六横岛,余下的跟随张楚前往中阳。李富贵对舰队十分不舍,后来听说中阳有大量的土地,能参加战斗,到那里他的贵族梦就不远了,又来了精神。
留守下来的人员的生存问题是重中之重。郑芝龙吃了暗亏,还没有发现保安军的存在,可也不能不防。张楚命人将俘虏来的船只进行修理、改造,增强船上火炮的力量。港口的棱堡只要不被敌人偷袭得手被攻破的可能很小,这一切可以确保六横岛的安全。
张楚和杨柳在一起商量策划了两天,定下了六横岛发展的方略。
告别了杨柳,张楚带人上岸来到了宁波,张楚还要与周家林见面安排一下江南的商业活动。
张楚在海上征战之时周家林没有闲着,南京宁波来回奔波也是十分辛苦。接到张楚的通知立即赶到宁波工厂与张楚会合。
几月不见二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海风和烈日的作用下张楚原本白嫩的面皮已经变成了黑红色,越来越像海上的渔民。周家林在江南富商中往来周旋,身上的雍容华贵之气更胜,大家公子的风范十足。
张楚不由慨叹自己靠脸吃饭的前途就此断送了。
保安军在江南的军事力量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大力发展商业,支援中阳还要靠周家林赚来的钱。中阳银行的生意不是很好,只能算是在勉强维持。贸易商行却十分红火,质优价廉的棉纱和棉布逐渐的占领了市场。周家林根据张楚的要求设计了品牌和商标,商家购买商品时开始寻找有没有醒目的中阳标志。
工厂的工人在加班生产,更多的衣食无着的妇女与周家林签定了卖身契,送到了六横岛上的工厂内日夜劳作。新式机器带来了高额的利润,钱越赚越多,周家林的底气足了,这些钱部分用于扩大在六横岛的工厂,大部投入到了船厂之中,三艘大的海船正在建造,不多日就能下水。张楚的目标是利用自己的舰队护航,开辟到倭国长崎的航线,卖棉纱和棉布到长崎。
在宁波停留了几日,商业运作的事情安排的差不多了,张楚始终紧绷的神经松弛了下来。他决定在走之前再看看这江南的城市,看看这满眼的绿色和繁华,回到陕西将是另一番景象。
走在大街上看着忙碌的人群,张楚又想起了远在中阳的自己的部下,不知他们现在正在做什么。
一阵吵闹声传来,像唱歌的宁波话张楚听不太懂,其中夹杂的一种语言触动了张楚的神经,十几年的痛苦学习使张楚对这种语言印象深刻,吵闹声中夹杂着英语。英国人,现在宁波竟有英国人。
凑近观看,只见三个明显与中国人不同的白种人被旁边旅店的小二哄了出来,行李扔了一地,显得十分狼狈,三个白人正在那里作揖施礼,用中国话哀求着,急了不时冒出几句英语。此时的大明乃是泱泱大国,对这些夷人可没有什么客气的,没钱想住店门儿也没有。
出于好奇张楚想和这些讲英语的白人聊聊。过去用英语打过招呼,这几句张楚还是会的。白人听到了家乡的语言,立时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一阵疯狂英语袭来,张楚立时制止了他们。这里是大明要用大明的语言。白人只好改回了磕磕吧吧的中国话。张楚心中很是爽快,在中国就要说中国话,以后中国话要成为国际语言,使用汉语从我做起。
三个白人还真是从英国而来,为首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有着英国人常用的名字——约翰。
约翰三人算是英国的成功人士,在家乡从事羊毛纺织,一步步从学徒干到了老板,积累了财富有了自己的作坊,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人对财富的追求没有止境,见到他人从海外赚到了更多的钱,富有冒险精神的他们也登上了驶向东方的海船。
命运跟他们开了个玩笑,海船带他们来到了中国沿海。中国沿海发达的棉纺织业使他们对于羊毛的了解变得毫无作用。采购货物又被同来的老乡骗走了货款,返乡的船票都买不起了,现在连住店的钱都没了,眼看就要在大街上挨饿。
这陌生的国度他们举目无亲,听到张楚会说英语让他们感到十分的亲切。
没想到张楚并不是什么善人,听完他们的讲述转身就要走。
这下约翰等人慌了,张楚一走他们最后的生存机会就没有了。
他们对中国已有所了解,见张楚衣着整洁带着随从,应该是个富人,多养活他们三个人没有问题。
追着张楚一阵哀求,最后双方达成协议,三人成为了张楚终身的奴仆,张楚管他们饭吃,干得好张楚高兴会给他们赏赐。
对于这样的结果三个人十分的满意,吃饭的问题解决了,张楚还讲要带他们到全是一望无际大草原的地方,那里遍地都是牛羊。他们纺羊毛的技术将发挥作用。如果干得好张楚会赐给他们土地,他们能拥有自己的庄园,还能将老婆孩子接到中国来居住。
可以在庞大富庶的中国定居,有自己的庄园,这不正是自己追求的梦想吗。只要能得到财富,为张楚打一辈子工没有什么不可接受的。
张楚心情大好,终于有了收小弟的感觉,而且一下子收了三个洋小弟,这要是在后世肯定是倍有面子的事。
三个洋人对张楚的下一步计划确实很有用。
第一百一十章 回到中阳
张楚收了三个洋人小弟之后走上了回中阳的路。
一路上他也没有闲着,对沿路几个较大城市中刚刚开设的中阳银行钱庄进行了安排。他所带领的队伍十分庞大,人数众多拉着大量物资中间还夹杂着不少洋人,张楚将人员分散成小队,分头赶路。这样还少不得要在路上躲躲藏藏,行走起来十分辛苦。还算幸运路上没有引起什么风波。一个多月后全部人员和物资顺利的到达了中阳。
在中阳的朱济世等人接到消息后接出很远,兴高采烈的将张楚迎入了中阳城。回到中阳县衙大家一阵寒暄问好,张楚见大家都安然无恙才放下心来。众人知道张楚很忙,不多作停留退去了,屋内只剩下张楚和朱济世两人。
“中阳的情况怎么样?”刚一坐定张楚就问起了现在中阳的状况。
“现有情况很不乐观,不过你回来了一切就好了。”朱济世详细的向张楚介绍了现在中阳的情况。
张楚带兵北上京师之后,前几个月保安军控制的地区还算稳定,官军忙着追打流贼,有小股的流贼想要进犯保安军的势力范围,被何金带队给打了出去。后来李毅所带的骑兵回到了中阳,向上报张楚不知所终,在中阳引起了不小的振动,更有谣言传出说张楚已战死在京师,一时间保安军控制地区人心浮动。朱世济赶紧利用《中阳日报》辟谣,郭西园抓了一些造谣之人才将谣言平息。但暗地里还是有人开始有了别样的心思,特别是一些在政府工作的文人工作开始不安心起来。
“你们是怎么应对的?”张楚问。
“我们先给部队提高了军饷,政府的工作人员增加了几次工资,当时起到了一些作用。随着时间的增加,传言又起,人心越来越不稳定。我和何金只好请李梅出面了,以慰问的名义在各地走走,顺便透露你在外边为保安军收集物资的消息,局面又稳定住了。你回来的再晚一点儿真不知道会出什么事情。”朱世济说。
“军队当时的状况怎么样?”张楚最关心的还是他不在时军队的表现。
“军队还是靠得住的。”朱世济毫不犹豫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