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种火炮在山东我有一百多门,如果原料充足的话近期还能生产出几十门。”张楚对谢琏倒没做什么隐瞒,将自己的实力暴露了出来。
“这种火炮你们能自己制造?”一个小参将能自己铸造火炮,这简直是太令人震惊了,更要命的是这个参将以前还是流贼,现在好像对朝廷给他的待遇还很不满。谢琏震惊之余问了一个他已知道答案的问题。
“这炮当然是我们制造的,别的地方想造还造不出来呢。”张楚对于火炮的铸造很自豪,他自己新奇的想法加上工匠们的巧手不断的试验才有了今日的成绩,保安军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工匠们可没少吃苦。
“能不能将这些火炮献给朝廷,让朝廷用这些火炮去守卫关外的城池防范后金人的进攻,后金之患就可以缓解了。”谢琏知道张楚不会白白将火炮献出去,但还是忍不住要试一试。
“火炮我是不会给别人的,以官军的德行,我给了他们火炮也会打不了几炮看到后金军扔了火炮就跑了,到时这些东西落入后金人之手,大明朝灭亡的会更快一些。孔有德的队伍火枪火炮不少,最后不也被你们逼成了叛军。另外光想着用火炮守城是打不赢后金的,祖大寿守卫大凌河城时仗打的很好,士兵也很拼命,皇太极根本就攻不下城池,可最后怎么样,皇太极不攻城了,挖沟将大凌城围了起来,最后将祖大寿饿的投降了,没有在野战中取胜的能力,让后金军从容的来去,可打就打,打不下就离开,损失的只有大明,后金还可以在四乡里抢劫补充自己,大明一点点的被放血,最后也就亡了。”张楚对大明的一帮文臣武将充满了无奈,忍不住对谢琏吐槽几句。
“这个我也知道,可那后金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个个弓马娴熟,我们汉人怎么练也不是他们的对手。”对付后金人的办法大明的臣子们想过,而且还做过多次的尝试,可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他们基本上已陷入了绝望之中。
“今天我就给你看一下最后是什么武器能克制住骑兵的进攻。”接下来正好是火枪轮试的演示,张楚正好给谢琏看一下保安军火枪的威力。
谢琏向高台下望去,见一个手持火枪的士兵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进了场内。
谢琏不得不承认张楚的兵练的确实不错,整个队伍令行禁止,士兵在口号声中一举一动都那么整齐,动作有力,人的精气神也足,有点儿强军的样子。可说用火枪能克制骑兵这就有点儿搞笑了,火枪在战斗中除了听听响为自己壮胆外真没有什么作用,还不如三眼铳打完之后还能当棍子用与后金军肉搏,这张楚远在山西根本没见过后金人的厉害,才会如此狂妄。谢琏本想着看张楚能用火枪玩出什么花架子,突然想到张楚是见过后金骑兵的,而且还是在野战中战胜过后金骑兵的。只是这场胜利大明没人提,后金更不会宣传自己丢脸的事了。想到此处谢琏立即收起轻蔑之心,仔细的看保安军的演习。
看完保安军的火枪轮流齐射的表演后谢琏看张楚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你的部队中大部分都有这个能力吗?”谢琏激动的问张楚,眼前的火枪队能顶住后金骑兵还不确定,但这些火枪手如果与其他兵种配合肯定能给后金军队巨大的杀伤。谢琏又看到了战胜后金的希望。
“我的部队全这样,这次演习是随机抽出来的并没有经过特别的训练。拉出来一队都是这样。”
谢琏听了张楚的话倒沉默无语了。这世上能人还是有的,可这能人怎么都不心向皇帝啊。更令谢琏感到压力巨大的是这些仅仅是保安军实力展示的开始,接下来保安军演示的步兵和炮兵的协同,城池的攻守等战法更是令谢琏感到耳目一新,不自觉的想自己要是保安军的对手带领官军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最后他沮丧的发现,以官军的实力再多的人也顶不住保安军的进攻。在城池的攻守上双方更不在一个档次上。最后看到保安军在守城中用火焰喷射器中喷出的火焰时谢琏下定了决心,不论是用钱粮收买还是拐骗也要将保安军弄到关外去,让他们与后金作战,这样既打击了后金又给朝廷消灭了一个潜在的威胁。
演习结束之后谢琏脸上难得的出现了笑容,他讨好的对张楚说道:“张将军真是将星转世,所练部队果然战力非凡,如果张将军一心为国将来高升肯定是免不了的。”
“谢大人客气了,高升不高升我倒不在乎,只要手下的兄弟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张楚对谢琏突然间开始夸奖自己还真有点儿不适应,这位进士及第饱读圣贤书官居巡抚之尊的谢琏关键时刻还真豁的出去,为达到目的读书人那点儿小尊严也不要了,这种人张楚很喜欢,所以将话题又转回到粮饷的问题上来了,给谢琏余下的话找了一个好的台阶。
果然谢琏接下来的话说的十分顺畅,只见他站起身来到张楚的面前,恭恭敬敬的说道:“张将军不要为粮饷发愁,只要我做一天登莱巡抚就会尽全力为保安军将士筹饷的,并且我还要禀明圣上继续在登州建造船只,送你们去往辽东,辽东可是个好地方,土地辽阔、肥沃,只要种下庄稼就会有大把的收成,在那里生活是不会挨饿的。”
“那就有劳谢大人了,我们一定在辽东努力杀敌,对的起大人对我们的关心,我们今后要取得胜利是离不开谢大人的领导的。将来大人步步高升,我等也能跟着沾光啊。”张楚说完仿佛看到了美好的未来,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谢琏心中也很满意,随着张楚一起笑出了声。
旁边的王承恩看着身边两人各各怀鬼胎的在那里笑,他一点儿也没被他们所感染,这个张楚与文人合作对太监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而谢琏本来就是和他不对付。
第三百四十三章 重建登莱
军演结束了,张楚对于演习的结果非常满意,新招收的士兵有了一定的战斗力,只要上几次战场就能成为合格的战士了。
谢琏回去也忙碌了起来,立即给皇帝写奏折,奏折中谢琏表示了对辽东战事取胜的强大信心,在山东叛乱之后他将重整登莱地区,并继续建造船只从海上攻击后金。随同奏折一起送过去的还有谢琏给皇帝的一封"密信”,这个密信也是相对于朝中大臣的,现在谢琏想要向皇帝汇报什么情况只能请张楚派人传送,他自己连一个纸片也送不出去。不过这个密信是谢琏心甘情愿给张楚看的,有些内容还是他们二人商议的结果。在密信中谢琏将张楚夸奖了一番,表扬他在这次平叛中巨大的贡献,同时强调这些山西兵在战斗中表现出了很强的战斗力,希望皇帝能同意再从山西征集一些饥民过来,在山东经过张楚训练后,用舰船运到辽东作战,既打击了后金,又减少了山西流贼的数量。这中间皇帝只要出很少的钱就行了。
皇帝接到谢琏的奏折也是犹豫不决,对于谢琏皇帝还是很满意的,没想到这次临时抱佛脚却找对了人,应急让他顶替孙元化不但在莱州坚守数月确保莱州不失,而且在脱险后没几天叛军就被消灭了。这表明他在忠诚度和能力上都没有问题,崇祯皇帝自己也很有识人之明才选出了这样的良才。当然也得感谢当时是选人去送死,朝臣们没人为自己的势力来争这个位置。
而对于谢琏关于反攻辽东的判断崇祯皇帝却不敢认同,大凌河之战祖大寿最终还是投降了,虽然用计逃回了锦州,崇祯皇帝表现出了少有的大度,对兵败城失的祖大寿没有处罚,还加封了他的官职,可朝廷又失去了在关外的一个战略要点。同时连累督师关外的孙承宗被文官弹劾丢了职位,只好告病回乡了,这时的对后金作战形势不容乐观。这时候还提收复辽东,还要重用被招抚的保安军将领张楚,崇祯皇帝没想通这个进士出身的谢琏怎么变得如此霸气十足了起来。难道被叛军围在城内几个月连性格都变了吗。
这事崇祯不敢和大臣们讨论,知道讨论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山东叛乱结束了,可朝中的大臣们早就乱成了一团,当初力主招抚的大臣们都来抢这叛军被打跑的战果,在莱州外围等了几个月的各路人马都说是自己逼走了叛军。这叛军能逼走早几个月前怎么不走,还是保安军的奏折比较客观,只说自己接收了登州等几个被叛军占领的城池,还说叛军退走全靠各路援军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