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大明保安 > 第175部分

第175部分(1 / 2)

>有什么特别的表情,看不出来什么。旁边坐着的朱济世倒是满脸笑容,看来他对陈忠很满意,这令陈忠心里又踏实了很多。

“免礼,你是陈忠,你一个读书人为什么加入保安军?”张楚示意陈忠在旁边的坐位上坐下然后问道。

“我看到了太多的穷苦百姓受到贪官污吏的欺压,在灾荒中挣扎,所以想要解救他们。”

“就没有点儿,你个人的原因?”张楚追问着。

“个人原因也有,我见了大帅在延长和中阳的种种举措,感觉大帅是百年难见的高人,我希望能在大帅手下学到更多的高妙知识。”陈忠轻轻拍着张楚马屁。

“你是怎么样让你手下的官吏这么快的完成上官交办的各种任务的?"张楚还是对陈忠在工作上的作法感兴趣。

“每次我接到任务,就将任务分解成不同的指标,下达给我下级的官员,然后由他们层层分解逐级落实,最后任务会确定到每一个官吏头上,哪一级不完成任务。”陈忠实话实说,将他平时工作的方法向张楚作了汇报,他本人也觉得这个方法很好,也很有效率,自己将指标下达后只要盯着手下完成没完成就行了。手下将工作做完,自己的成绩自然出来了。

“如果你底下的官吏消极怠工,不按照你的要求去做怎么办?”张楚继续提问着。

“我每天都会监督他们,我早晚都会到衙门的大堂那里坐着看什么人晚来早走,谁不按时来我就扣他的工钱。我在衙门里成立了专门的监察和考评部门,让他们下去检查各部门任务的进展情况,每月都要公布各部门的排名,排在后边的单位的领导要过来向我说明情况。多次排在后边的该撤的撤,该换的换。现在柳林县已形成了人人争先的良好氛围,上级交办的各种任务我们都完成的很好。”陈忠很自信,现在其他地方的官吏没有比柳林工作更积极,这些肯定会让张楚高兴吧。

“那些完成任务较好的单位怎么办?”张楚问了个陈忠没有想到的问题。

“这……”陈忠觉得这些人拿了俸禄就要将工作做好,完成的比较好是应该的,可总觉得这样回答好像不太对。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好吧,你先回去吧,有什么事情我会再找你的。”张楚让陈忠退了下去。

“你好像对陈忠不太满意。”坐在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的朱济世等陈忠走了之后才向张楚问道。

“对,我对此人不满意,这种人不可重用。”张楚说的很坚决。

“为什么?他干的不是很好吗?"朱济世很奇怪,张楚一向重视有才能的人,这个陈忠能将手下管的服服帖帖,将各项工作都超额完成任务,张楚为什么却看不上。

“这涉及到一个怎么对待下属,及怎么为官的问题。一个好的组织者不能将下层人员当成工具,靠管制加压让他们干活,说实话再强硬的领导也斗不过众多的基层小吏,他们感觉到自己只是被利用的工具时有的是办法弄虚作假,政府根本没有工作效率可言。还有就是怎么为官的问题。我们任命一个官员并不是让他有了权力去支派下级干这干那。他们要能统筹全局教会下级怎么干,并调拨资源给下级以支持。比如我向你要一百万石粮食,你将这一百万担分解成不同的指标分给各州县,总数超过一百万石就行了,谁不完成就处理谁。这样做你的工作倒是轻松了,可这样的领导是不合格的。你要明白各州府产粮的情况,那些地方有增产的潜力,那些州府需要抗旱,那些州府需要防涝。有没有新的良种可以推广,这些州府自己办不成的事你可以给他们什么样的帮助。大明朝的官场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党争之上了,我们保安军虽然没形成党争,可也要形成想着怎么办事而不是想着制人。这个陈忠给我的初步印象不太好,你还可以再考察考察,我也不能仅凭几句话就确定他是什么样的人。”张楚最后还是尽量给朱济世留下了余地。

“那我再看看。这样看来想找到一个好的官员还真有点儿难。”朱济世多少有点儿沮丧,他看好的人被张楚否决了。

“没关系,没人才我们慢慢培养,不是还有考试吗,过了年我们就安排一次大规模的考试,招更多的人进入政府,肯定能找到你需要的人才。”张楚安慰着朱济世。

第四百一十八章 多方备战

张楚和朱济世为了提高保安军对民政管理的能力,制定了有关官员任命和使用的办法。朱济世还给张楚推荐了陈忠,准备予以重用,没想到张楚和陈忠这个人见面之后却不是很满意,陈忠确实将各项工作完成的很好,但那不是他完成的很好,是他手下官吏完成的很好,是在透支他的下属工作热情的前提下完成的很好。张楚从陈忠身上看到的是一个大大的私字,这个私字不是为财而是为权,为了得到更大的权力他可以不择手段。将来如果没有上升的空间很可能就转向财,张楚不想让保安军的官场形成这种风气,所以让朱济世再考察一下,不要草率作出决定。

面对官员缺乏的问题,张楚决定在新年过后举行一次大规模的招收官吏的考试。

这次考试不但招收官也招募吏,为了搞好这次考试,张楚命令从现在开始《中阳日报》就开始进行舆论宣传,公布考试的内容和题型,将人们学习的重点转移到保安军学校所教授的实用知识上来。这对传统的读书人将是很大的冲击。

在保安军大张旗鼓的宣传考试的同时张楚暗中开展了新一轮扩军备战。

张楚明白一旦保安军招聘官吏的消息传到朝廷,也就是他与崇祯翻脸的时候,崇祯是不会容忍张楚私自安置官员的行为的。张楚知道这一天不会太远了。

这时张楚派到后金方面的细作传回了消息,后金人有了异动,皇太极已经命令各部落训练士兵准备明年开春进行抢劫作战。各部落接到命令都兴奋不已,期望着再来一次劫掠京师一样的大收获。张楚的参谋们综合各方面的情报分析后金人明年春天发动进攻的可能性十分大,而目标应该是山西的大同和宣化一带。

由于后金人进攻的目标不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张楚经过思考后决定将后金将要入寇的消息通报给崇祯皇帝。但愿他能有所准备,让百姓少受损失。

张楚的判断是正确的,在东北的皇太极真的在整军备战。张楚的一连串进攻让后金丢失了东江、旅顺和大凌河的控制权,后金一般的贵族虽然对败给明军有些吃惊,但也没觉得是什么大事,后金人作战只看重人口和财物,占领一个地方抢了东西,城池什么的对他们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对重新夺回这些已被劫掠过的地方兴趣不大。

皇太极却比其他人看的更长远,明军的战斗使他十分震惊,从传回来的各种混乱的信息中皇太极知道这数次打败后金人的部队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保安军。保安军大量使用火器,在城池的攻防上给后金人造成了巨大的杀伤。皇太极一时也想不到对付保安军的好办法,他只是自然的想到敌人的火器厉害,我是不是也可以使用火器,因此加紧催促后金的工匠增加火器的产量。在开春时要有更多的红衣大炮为主的火器制造出来,为进攻城池做准备。

张楚提供的情报通过锦衣卫千户郭志一传递给了骆养性,最后到了崇祯皇帝那里。崇祯皇帝在与大臣们讨论之后又陷入了一个怪圈。敌人要进攻就要防守,防守就要增加兵力,增加兵力就要钱,可崇祯皇帝就是缺钱,然后大臣们又回头怀疑这情报的真实性,如果后金人不来进攻,那增兵的钱不就白花了吗?反正没有钱,这兵就不要增了。皇帝和大臣心中都有个想法,大同和宣化向来是大明的军事重镇,驻扎有重兵,后金如果来攻守住城池应该不在话下,至于城外的百姓都不在他们考虑之列。

另外大臣们心中还有一个不愿说出的意思,这个情报是锦衣卫提供,锦衣卫的话能信吗,大臣们对皇帝近来增加了对锦衣卫的信任已经很不爽,如果这么重要的情报锦衣卫都能弄到,那锦衣卫的势力还针对增强,所以大臣们选择不相信这个情报是真的。

有关大同和宣化的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不过崇祯皇帝还是有些值得高兴的事,这份喜悦还是拜张楚所赐,这一年中张楚从崇祯皇帝这里拿走了一百多万两银子接连采取行动,收复了旅顺等地区,又在大凌河站住了脚,这让大明的辽东防线压力大减。崇祯皇帝每一次都感觉钱没有白花。

高兴之余崇祯皇帝又动了心思,决定抽调部分关外的部队到山西剿灭流贼。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