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5章(1 / 2)

自那以后,黄昏就没怎么接触过民间底层。

应天也是京畿所在之地,城内百姓的日子过得也不差,所以黄昏并不觉得封建王朝在盛世的时候百姓日子有多难。

但是永乐十八年,黄昏带着一家人全国旅游了一圈。

他第一次审视现实。

他也才明白,所谓的盛世,其实和底层老百姓关系不大,有钱的都是中上层,底层老百姓也就是能吃饱而已。

没有像样的衣服鞋子,也不是顿顿有肉吃。

京畿个各大重镇开始起高楼的时候,民间那些偏远的地方,依然是木片竹片烂草席的房子,一到下雨,屋里尽是水洼地。

黄昏不由得想起了一些他爷爷和人聊天说起的事。

八十年代,家里还是土房子,一年吃不上几回肉,遇到收成不好,甚至还可能饿肚子,而在五六十年代更甚。

黄昏其实不太了解。

因为他没受过苦。

不过这一次全国跑了一趟下来,黄昏发现,也许当今大明底层百姓的生活,恐怕还赶不上五六十年代,至少五六十年代的百姓,生产生活还是能保证的。

在广州那边,黄昏去中南半岛的路上,出了广州后没几天,就走入荒僻之地,曾经在一户农家要过水喝,那户农家夫妻有三个小孩,一个老人,小孩都没衣服穿,那对夫妻男的只有裤子,女的倒还好,然而那个房子让黄昏感到心酸。

甚至不能称之为房子,叫马棚比较合适。

就没有一扇完整的木墙。

和繁华的广州形成无比巨大的对比差。

黄昏当时是很震撼的,他没想到,在永乐盛世,大明的底层百姓竟然还是过着这样的日子,于是倏然就觉得那句“兴亡皆是百姓苦”很有道理。

这不是朱棣无能。

也不是自己打造的工业体系没有泽福到底层百姓,是被体制限制住了——所有的钱财,都进了中上层的口袋。

这是封建王朝的桎梏。

要改变这个现状,不是黄昏一个人可以做到的,需要改变的是整个大明的体制。

但这不可能。

哪怕工业已经发展起来,社会体制短时期内不会改变。

无力回天。

所以黄昏越发笃定了要去海外的思想。

但他也在考虑另外一个问题:去了海外,到底施行什么体制。

共和?

感觉不太可行。

最新小说: 穿越之种田养媳妇 快穿:别问,问就是直男斩 穿书后和疯美反派闪婚了 重生携带游戏空间 大中华帝国之崛起 被渣之后我成了白月光[快穿] 大明:家父蓝玉,造反洪武 外卖:海底世界卖鸡爪无敌 世子凶猛:这个家我败定了 大明:俺爹朱高煦,江湖人称造反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