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云用力一推,竟然把郑大世和文衡两人推到身后,并示意他们赶紧离开,大蛟身手可比他们矫健得多,错过了一次机会后转身又向陆云三人扑过来。
陆云咬了咬牙,紧紧抓住手中的匕首,就算是死也要让大蛟的日子不好过。眼看大蛟扑向陆云,郑大世和文衡两人不但没有离开,反而手执匕首向大蛟游过去。
眼看大蛟巨大的嘴巴、锋利的牙齿就在眼前,大蛟却突然停了下来,陆云反应非常快,知道其中必有变故,双脚用力蹬水,竟然险之又险的离开了大蛟的跟前。
然而,此时郑大世和文衡却已扑了上来,大蛟却突然拼命的挣扎起来,陆云这才看到,在大蛟的身侧,一支巨大的弩箭穿透了它的身体。
“啪”“啪”,郑大世和文衡被狂怒的大蛟拍打飞了出去,陆云顾不得大蛟,连忙向两人的方向游去。
很快就找到了已经昏迷过去的郑大世,文衡水性向来要好,看到不妙时已经转身,给大蛟碰了一下屁股,倒没什么大碍。
大蛟虽被射了一个洞穿,然后一时半刻还没死去,一片海域也被大蛟搞腾起来,文衡和陆云等人远远离开,不一会儿,看到大蛟竟然拉着绳子和弩箭架子往深海游去。
文衡向陆云作了一个手势,竟然跟着大蛟游了过去。
“大世,你终于醒了。”陆云那个还带有稚气的紧张的脸,终于松弛下来。
郑大世见到陆云,差点没哭出来:“师傅,徒儿是不是很没用。”
“不,你已经做得很好。”陆云想起刚才郑大世奋不顾身来救,笑道:“今天要记的三个字,就不用记了,可是明天的三个字,可不能偷懒。”
郑大世笑了笑,腰间之处传来一阵冷痛,然来自己被大蛟打断了几根肋骨。
在西侧的海滩,养马岛所有的人都集中在这狭小的海滩上,文衡软无力气的瘫倒在海滩上,在他身边是小山一般的大蛟。
只见大蛟有一个巨大的嘴巴,嘴巴露出了两排锋利的牙齿,吻突很短,但与额部界线清楚。背鳍高大醒目,呈镰状后曲,基部幅广。
背部黑色,腹部白色,头前部和上颌黑色,下颌仅吻端黑色,其余白色。体侧眼后达腹侧为白色,沿背路基下侧至尾基的体侧为从白色带,口角至鳍栉前基。并越过路肢后基前肛门间有一黑带。
看起来就是一个黑白怪,也怪不得众人害怕,现在虽知道大蛟被杀死,可是除了陆秀宗和没有半点力气的文衡外,其他人都是远远围观。
看到洞穿大蛟身体的弩箭,芝罘人看陆秀宗的眼神又多了几分敬畏,此刻的陆秀宗正对着大蛟描绘,他虽然不知道这是什么,但是相信张贵知道。
果然,将近一个月后,陆秀宗收到张贵的来信:
此乃鲸鱼,肉可食,脂肪可制油,可入药;鲸脂能够用来制作皂子、蜡烛,有一种鲸鱼脑袋里面小小的器官,里面就是最著名的“龙涎香。
但最后却指出,鲸鱼是海洋的霸主,是人类的朋友,不能过多杀戮。
陆秀宗把张贵的来信公布在养马岛之上,百姓便不再畏惧所谓的大蛟,养马岛的捕鲸业进入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后世最著名的鲸产业基地,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全文字无错txt手打,【。。】==
第四十七章 淮左名都(13)
( )第四十七章淮左名都(13)
范友信回到扬州,第一件事就是建议李庭芝修路。
“扬州的官道在大宋来说,已是足够好了,为什么还要修路?”李庭芝疑惑的看着范友信:“这劳民伤财之事,友信知道老夫是不会去做的。”
“凡修路,必先征用民夫,民夫之苦,苦不堪言,友信难道不知?”
“大人,请听在下细言。”范友信像是胸有成竹,拱手道:“在下到了江陵,所见之处皆用大字写道:路通财通。”
“初时,在下不明白其中奥妙,见有一老者,身穿光鲜,以为是地方豪绅,走到跟前,却发现不过是一个普通老农,正在地里干活。”
“这位老人家,请了。”范友信拱手道。
老农显然是经常见人,见了范友信到也不害怕,拱手还礼道:“这位客官请了,不知道客官有何事要问老头子。”
“在下见此地道路畅通,又有大字写着所谓路通财通,这官府修路,向来是劳民伤财之事,不知此地却是为何支持官府修路。”
“呵呵,这位客官是外地人,客官一路前来,可发现老头这村寨什么最多?”老头放下手中的活,颇有兴致的看着范友信,范友信虽从军旅多年,可是毕竟骨子里头还是儒生,长相也是一脸和善。
范友信原来就是有心之人,见老头反问自己,笑了笑,道:“在下一路前来,所见皆是枇杷树,这地方自然是枇杷树居多。”
枇杷是江陵的特产,头年秋天开花结果,次年五月果实成熟,果实呈球形、金黄色,味甜而略带酸味,每果有一至三个核,叶和果都可入制中药。
枇杷是常用的中药,范友信自然清楚得很,初时他看着此地竟然有这么多枇杷树,还觉得颇为奇怪呢?
“客官好眼力。”老头笑了笑,道:“咱马家寨什么也不多,就是枇杷多。”
“也不怕客官笑话,几个月前,咱们马家寨还为一瓢水源大动干戈,幸亏张大人劝阻,大伙才缓下关系。”
“后来张大人入主江陵,征兆民夫开始修路,大伙自然不愿意服役,然来还不到两天,服役的民夫高高兴兴回来。”
“然来服役不但能吃好,每天还有一百文钱,这一个月算下来就有三两银子,大伙兴致高涨起来,拼破了头要去服役。”
“到了五月份,路竟然修到了马家寨,张大人亲自给老头来了书信,言马家寨之枇杷,不但可以入药,当果子吃味道也不错,在也是一条财路。”
“大伙不明所以,老头吃了不少枇杷,酸不可言,哪里来得味道好?后来在江陵干得好好的一个小子回来,摘了几十斤枇杷到了江陵,当天就回来。”
“然来这城里人没有吃过生的枇杷,大伙尝得新鲜,都觉得味道不错,张大人一个人就买了几十斤,大伙这才发现原来平日任由烂在地里的枇杷,竟然成了城里人的美味。”
“听说张大人后来还在江陵日报特地发了一遍文章,专门介绍枇杷果子的效果,说能护肝护肾,养肝养胃,反正好处就多了。”
“这样一来,枇杷卖得好啊,再加上这路到了门口,又有马车往返,大伙都赚了些钱,也就没有人再为那瓢水源生气了。”
“所以说啊,要不是修好了这条路,这枇杷哪里能够运到江陵,若运不到江陵,谁要这果子?谁知道这果子还能吃?”
“得到了好处,大伙就积极了,别的村子也摔膀子修起了路,又有乡老代表民意,申请修路的款,张大人派人过来核实之后,只要是真实可靠,全部给钱,一分钱也不少。”
“听说楚都那里的朱桔,已被商人看好,早早就下了订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