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大唐天下 > 第154部分

第154部分(2 / 2)

如此恶毒之事,即使要编也编不出来,一听就知道是真的。可是,李隆基对杨氏太过宠信,仍是不愿接受,也不可能在如此短时间内接受。

“陛下,杨钊已死,杨氏已灭。”李林甫犹豫了一下。大声禀报。

“什么?”李隆基一声咆哮,如同千个万个炸雷轰鸣,指点着李林甫的鼻子:“是你,一定是你杀了杨钊,灭了杨氏。杨钊盯着你的相位,你为了保住相位,你才杀了杨钊,灭了杨氏满门。是不是?你莫以为朕不知你与杨钊的过节?”

李隆基本是一代圣明天子,虽然不如以前精明了,仍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有好多事他是看在眼里,只是没有说出来罢了。今天大怒之下,竟然把等秘事说出来了。

李林甫是恨不得杨钊死,可是,他却丝毫不让,道:“陛下,臣是与杨钊有过节,是恨他。可是,杨钊之死,并非出于臣之手。杨钊是死于愤怒的百姓之手,被百姓一小口一小口的吃光了,只余一具骨架。”

“这怎么可能?”李隆基一万个不信,却是不得信,这是真的。

因为,如此之事,他要查出真假,太简单了,谁也知道如此作假。

“陛下若是不信,可以询问。这些百姓就在宫外。”李林甫丝毫不让。

“陛下,臣等今日把百姓带来。陛下若有疑问,自可亲自询问。”群臣轰然道。

李隆基愣了愣,指点着群臣,大吼道:“若有一字虚言,朕诛你们满门,灭你们九族。”快步而去,如同风一般快。

群臣忙从后跟了上去。

李隆基如同一头受伤的凶兽,怒气冲冲的登上皇城城墙,放眼一望,只见黑压压一片人群,一眼望不到头,全是百姓。

“陛下,为要草民作主呀!”

“杨氏为祸之烈,千古罕见,坏事做绝,恶事做尽,还请陛下还草民公道。”

李隆基还没有说话,百姓的喊冤声就响成一片。

百姓的愤怒、委屈、不甘、希冀,真真切切,不需多高明的才智,只要两个肩膀扛颗脑袋都能听出来。

李隆基质问还没到嘴边就不得不咽了回去。长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问道:“你们有什么委屈,你们尽说来,朕为你们作主。”

此言一出,一片哭声响起,百生不住抹眼泪,怨气冲天,七嘴八舌的道来,说的尽是杨氏做的恶事。

他们是亲身经历者,所说触目惊心,让李隆基目眦欲裂,一双眼睛瞪得滚圆。

百姓的讲述没有李林甫那般条分缕析,没有丝毫加工修饰,却是原汁原味,更能震憾人心。虽然李隆基已经听群臣讲过一遍,此时再度听来,一颗却是怦怦直跳。

听了十几件,李隆基最后一丝毫疑虑也不复存在了,他终于理解为何李林甫和太子李亨这样的死敌也能联手了,若不如此,若不能为百姓讨回公道,于心难安。

“卟嗵!”李隆基跪在城墙上,仰首向天,大呼一声:“杨氏为恶如此,朕之罪矣!”(未完待续。。)

第四十八章 李隆基疯了

罪己诏!

这是罪己诏!

历代帝王下罪己诏之事多不数胜,绝大多数只是做做样子,博取美名,落得一个善于自省的名声罢了。象李隆基这般当着万千百姓,一众大臣下跪,仰天自责之事,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是第一次。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罪己诏!

汉武帝《轮台罪己诏》非常有名,那也只是下道旨意,没有下跪,更没有当着如此之多人的面。

实在是杨氏所作所为让人震惊,尽管李隆基心石如铁,也是忍不住一阵阵自责,强烈的自责让他放下九五至尊的尊颜,不得不下跪。

不如此,不足以当心中的愧疚感。

所有人,包括李昌国、李林甫、陈玄礼这些大臣,以及万千百姓,个个震憾无已,睁大了眼睛,死盯着李隆基,一脸的难以置信。

原本喧嚣的吵闹声如同被剪刀剪断似的,一下子失去了声音,所有人集体失音。

因为他们太震憾了(大唐天下48章节)!

自古以来,皇帝的尊颜高于一切,不论皇帝犯了怎样的错误,哪怕把天捅漏了,也不会承认,为的是维护皇权。

象一代枭雄曹操,知错纠错改错,却不认错。曹操曾经做过很多错事,当他意识到错误后,开始纠正、弥补,却从不认错,不管是谁谏争都不成。因为他要维护他的权威,绝不能承认,只能偷偷改正。

正因为如此,遭操落得了枭雄的称谓。

李隆基当众认错,还是当着万千百姓的面下跪,仰天疾呼,声泪俱下,这种事情在中国历史上就没有出现过。这是华夏数千年历史上的头一遭。

是以,这事太有震憾了,李昌国很是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双眼睛瞪得滚圆,一脸的难以置信。依他想来,李隆基肯定会怒发冲冠,把责任推给杨氏。即使不是全部,也会是大部分。哪里想得到,他竟然全揽在自己身上。

做为帝王,而且还是一个取得非凡成就的帝王,能如此清醒的认识,能把责任全揽了,这种胸怀足以感天动地,李昌国暗赞不已:“怪不得开元盛世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丰碑。一千多年以后,仍是不能超越。不说别的,单凭这份胸怀就难以企及。”

杨氏作恶多端,所作恶事太多太毒,若是能揽上一小部分责任,就足以让人赞扬;能揽过大部分责任,足以让人赞不绝口;李隆基全部揽过来,无论怎样赞誉都不过。

不仅李昌国如此认为,就是万千百姓和一众大臣,谁个不如是?

“陛下万岁!”

百姓心悦诚服。齐刷刷跪倒,冲李隆基叩头,激动得眼泪直流。

“陛下万岁!”陈玄礼最是激动,眼泪长流,仿佛当年那个雄才大略,勤于政事,而又善于纳谏的明君又回来了(大唐天下48章节)。

李隆基一生分为前后两段,前半生勤于政事。举贤任能,启用了一大指贤才,把唐朝治理得花团锦簇。“开元盛世”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千年以后。无人能够超越。

除了李隆基自己不凡的才干以外,还在于他善于纳谏,从谏如流。最有名的,莫过于他与韩休之间的争论,成为一段佳话。韩休性格耿直,勇于谏争,经常与李隆基发生争执。作为皇帝,老是和臣下争执,这会让人觉得很无能。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李隆基不仅没有治韩休的罪,反而很欣赏韩休,要是几天不与韩休争论,他就觉得浑身不自在。

都知道,魏征和唐太宗之间发生过很多争论。然而,与韩休和李隆基之间的争论相比,就差远了。

勇于承担责任,这是“开元盛世”之所以成功的重要原因,看着跪倒在城墙上的李隆基,陈玄礼特别激动,仿佛当年那个圣明天子又回来了。

有这种想法的不仅仅是陈玄礼,还有不少当年追随李隆基的老臣,个个激动难已,不住抹眼泪。

“杨氏为恶如山,朕之罪矣!朕向天下万民请罪!”李隆基双手按在城墙上,额头触地,重重叩头,用力过猛,发出咚咚的声响,额头上很快就磕出了青包,然后破皮,鲜血直流。

这可把高力士吓坏了,忙着前来搀扶,只听李隆基大喝一声:“滚!”

一个滚字如同惊雷,吓得高力士差点摔在地上。他跟随李隆基这么多年,很少见到李隆基发如此大的火。

“朕纵杨氏为恶,愧对天下,愧对万民,叩几个头恕罪,这是轻的。”李隆基直言不讳,用了“恕罪”这个词。

“陛下。”百姓激动难已,哭声响成一片。

哭声震天,百姓掩面而泣(大唐天下48章节)。

“杨氏为恶多端,废为庶人,抄没家财,诛九族。”李隆基眼中厉芒如刀,杀机弥漫:“丞相、太子主理此事。”

杨氏已经灭亡,能剩下的人已经不多了,即使不诛九族,?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