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驾?”
所谓“移驾幽州”,也不过是韩全诲、张居翰、张茂安三人想出来的说辞。这是根本办不到的,于是张茂安凑了上去,向韩全诲和张居翰道:“陛下确实无法成行,中尉和监军就莫再提了。不过小臣倒是有个主意,却不知是否可行,还请中尉和监军也帮着琢磨琢磨。”
韩全诲立刻配合道:“快说!”
张茂安道:“朱贼定是要劫持陛下去往洛阳的,这恐怕改变不了。陛下若是去了洛阳,自然九死一生——小臣言语无状,还请大家恕罪,因此咱们得想个主意。就算陛下去了洛阳,也能保住大唐社稷,不令朱贼奸谋得逞。”
天子看着张茂安,不置可否,韩全诲和张居翰都催促他快说,于是张茂安续道:“干脆,趁汴军还没入城,咱们抓紧时间办好这两件事:一,请立太子并监国。大家一旦有难,便请太子身登大宝;二,请中尉和监军使护着太子悄悄潜离凤翔,前往幽州……如此。就算陛下被朱贼掳到洛阳,也无性命之忧了。到时候朱贼不得不依仗陛下,哪里还会加害陛下呢?”
韩全诲和张居翰当然早就知道这个主意,张居翰还不太擅长演戏。脸上微微一红,不发一言;韩全诲则装作大喜过望,向天子叩首:“此计大妙。请大家速速决断!
天子本来不抱任何希望,并且一直觉得眼前的三人是在做戏,但听了这个主意后,也不禁意动,暗自沉吟,细细思索其间的利弊,想来想去,都觉得无论韩全诲、张居翰和张茂安究竟存了什么不可告人的居心,这条计策确实是保住自己性命的最好办法。
过了片刻,天子缓缓点头,韩全诲、张居翰和张茂安大喜。
但天子又犹豫道:“为何不去河东,晋王一向侍吾以忠,且河东军兵威强横,太子去往河东,好歹也有个依仗。”
张居翰立刻道:“万万不可!晋王虽然忠心,但河东为宣武征伐的一线首要,去岁之时,曾被宣武军围困达半年之久。且河东与宣武连年大战,早已困乏不堪。不瞒大家,臣在晋王身边日久,深觉实事艰难。太子若是去了,便是自陷险地之举,实属不智啊。”
天子想了想,觉得张居翰说得有道理,但仍然有些担心:“就是不知燕王是何等人物,对大唐是否忠心?”
韩全诲神秘一笑,道:“大家不必多虑,不瞒大家,燕王实乃天家血脉!”
天子大奇:“吾怎么不曾听说?”
冯道和韩延徽请张居翰转交的奏折中,专门提及过李诚中的身世问题,并言之凿凿的证实,李诚中属襄王一脉,是李煴的嫡孙!这条理由也是幽州文武认为李诚中应当封王的一个重要原因。
韩全诲催促张居翰将奏折呈上,天子随即展开阅览,他先是看了开头的几句,奇道:“李节度封王的诏书早就发了,怎么还来求告?”
韩全诲便将崔胤擅压诏书的推测说了,于是天子点了点头,继续阅览。
等看完之后,天子长舒了一口气,道:“原来如此……只不过,襄王当年僭称伪帝,被朝廷斩了,却不知燕王怎生想的?”
天子说的是中和之变的故事。当时僖宗皇帝在位,被田令孜挟持到了汉中,汾宁节度使朱玫在长安拥立襄王李煴为帝,改元建贞,以图把持天下大权。事败后李煴被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斩杀,只当了几个月的傀儡皇帝。公平来讲,这件事情中,襄王李煴并无篡逆之心,是实打实的受害者,僖宗皇帝也没有怪罪过他,王重荣将李煴的首级送到汉中行在的时候,僖宗皇帝还着实为他感伤了许久。
现在天子谈到这件事情,并没有担心襄王后人是否会篡逆的想法,反而是担心李诚中会不会对襄王的死耿耿于怀。
张居翰道:“襄王当年也是为形势所迫,情非得已,要怪就怪扰乱朝纲的朱玫,大家想必能够谅解。襄王被王重荣所杀,与天家无干,对此,燕王是很清楚的。总是天家血脉,怎么可能记恨在心呢?大家不必多虑。”
这件事情揭出来,令天子忽然又重新振作起来。他振作的不仅仅是自家有了活命的机会,而是因为他完全没有想到,李唐皇室居然重新有了可以掌控的军力!这可是李氏数十年来莫不孜孜以求的愿望,却于不经意间实现了,哪怕这支军队的掌控者是襄王后裔,那也是皇室血脉!
天子沉如死水般的内心又重新激荡起来,他的眼神逐渐明亮了。(未完待续。。)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ps: 感谢eagle周和plantrees的打赏,感谢奕风、蛋白质的票票。
在麟德殿中的密议里,天子日渐憔悴的脸庞重新焕发了青春,他兴奋的负手踱来踱去,不停的问:“燕王可以指望么?太子去了幽州,吾就可以活命了,是不是?”
在得到反复肯定的回答后,天子开心的又道:“吾应当怎么称呼燕王?密诏中该怎么写呢?”
于是几个人又掰着手指头从襄王一脉开始算起,算到了肃宗九子李璜身上,接着往下推,最后推算出,李诚中是天子的堂叔祖,于是天子连连点头,满脸开心的道:“吾有叔祖了!吾有叔祖了!快,须将襄王一脉重新录入宗碟。”
然后天子又冥思苦想,应该立谁为太子。
天子的几个儿子里,数德王李裕最大,已经十六,是皇室中出名的“才干之杰”,内外廷俱称其“春秋鼎盛、标宇轩华”。所谓才干,意思就是年龄合适,长相俊朗——在这个时代,长得帅也是才能之一,而且是很重要的才能。
天子本来属意德王李裕,但韩全诲立刻反对,原因有二:德王李裕曾经僭越伪帝,这算是他的一个人生污点,说起来名不正言不顺;另外,德王年长,为诸臣工熟识,想要悄悄带出城去很不容易。
韩全诲的理由很充分,所以天子一时半刻也拿不定主意了。
韩全诲、张居翰和张茂安来之前已经商议过,为了掩人耳目,必须带年岁小的皇子出城,否则凤翔军必不放行,故此便推十一皇子。
十一皇子名祯,生于乾宁四年,为何皇后嫡出,时年七岁。在诸皇子中也算仪表堂堂。天子思索片刻,于是点头同意,打开殿门,让守候在门口的昭仪李渐荣去后宅唤人。
须臾,何皇后带着皇子李祯来见天子,天子将前因后果叙述一番,末了道:“此乃吾家血脉存续的大事,皇后切不可声张,收几件常穿的衣物便可。”
何皇后还没听完眼珠子就如掉线一般下来了,使劲搂着皇子李祯反复的亲。等了片刻。天子有点不耐烦的道:“这是好事,哭什么?速去速回,记住,不可走漏了消息!”
何皇后也知道这是当下的唯一之计,擦了擦眼泪,强忍住悲声出门去取衣物了。
皇子李祯想跟何皇后离开,却被天子制止了,害怕的站在原地揉搓着自己的衣袂。
天子望着李祯,脸上渐渐露出爱抚之色。温言道:“十一郎,今日可吃了汤饼?”
李祯抬头,小声道:“回大人,儿吃了。”
“吃了多少?饱了么?”
“吃了一盂。还是饿……”
天子让张茂安到膳房取了几个面饼来,塞给李祯,让他吃。李祯接过来狼吞虎咽的吃了几口,然后将面饼藏到怀中不吃了。然后舔了舔手指上的饼渣。
“怎么不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