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1 / 2)

>    卢文昭看出来了,那些个看着孩子的都是真正的老人,而且是已经干不动活的老人。

他又往窑场里看去,心中很是震撼。

这里的人,不论是坨坯的,运土的,还是和泥的,无不是挥汗如雨。但这并不是震撼卢文昭的,震撼他的是这些人的神情。

这里,人人的神情都十分专注。

卢文昭知道,这种专注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他对工人和伙计一向很好,但他从没在那些人的脸上看到过这些人脸上的神情。

卢文昭没问什么,韩立洪也没有解释。默默看了一会儿,卢文昭没注意,身边忽然出现了一个地洞。

地洞里露出了一丝微弱的光亮。

韩立洪先走下了地洞。

进了地洞,没走多久,卢文昭的嘴就不是他自己的了,张大了就合不上。

地道里干活的人更多。

卢文昭明白了,烧砖的土是从那儿来的了。

这个地道的规模实在是太大了,而且,不用韩立洪说,他也看出来了,这还仅仅是刚刚开始。

卢文昭感觉自己周身的血液开始变热,并迅速。这一刻,他真切地意识到了韩立洪说的那句“未雨绸缪”是有着何等的分量!

至少,至少,如果日本人来了,韩立洪可以庇佑这一方的乡亲。

不说别的,仅仅做到这一点,那就是何等的无量功德!

四十四章 交底

转悠了一个多小时,他们到了一个很规整的地方,在其中的一间屋子里,卢文昭看见一张桌子上摆放着五部电话。

电话显然都是旧的,两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守在桌子旁,稚嫩的小脸上满是严肃和认真。

见到韩立洪,两个小姑娘都站起身来,齐声叫道:“洪子哥!”

点了点头,韩立洪指着卢文昭道:“这位是卢先生。”

虽然时间还不长,但两个小姑娘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她们都微微躬身,道:“卢先生好。”

两个小姑娘显然都是村姑,长这么大,可能连冉庄都没有离开过,而韩立洪对冉庄施加影响,不过半年多一点的时间,但冉庄从里到外都发生了巨变。

这里是陈家大院的地下,没走几步路,他们出了地道。

早就准备好了,韩立洪和卢文昭一回来,立马下锅,片刻之后,一桌子菜就齐了。

陪客的除了韩立洪和张越明,还有王老钟和李德山。

五人团团围坐。

一轮酒过后,卢文昭放下酒杯,对韩立洪道:“韩先生,说吧,有什么是我能尽力的?”

沉吟了一下,韩立洪道:“卢先生,要仰仗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卢文昭重重叹息一声,道:“韩先生,说实话,我对国民政府失望透顶,即使日本人不来,你能让乡亲们过上这样的日子,我卢某人帮你也心甘情愿。”

看着卢文昭,韩立洪心里也不由叹息一声。

他叹息,是为卢文昭,也是为张越明。

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卢文昭毅然将家产卖掉,将举华棉织厂迁到了重庆。

千里迢迢,风霜雨雪,一番辛苦自不必说,到了重庆,卢文昭重新办厂,他不计利润,招收了重庆的500多个难民进厂做工。

当年的《新华日报》的记者报道,为了支持抗战,卢氏的举华棉织厂几乎是零利润生产。

当时的报纸与电台很是表彰了卢文昭一番,政府负责人也信誓旦旦地承诺:“抗战胜利之后,一定加倍补偿卢先生的损失。”

卢文昭这一做,就是八年,但是,他却万万没有想到,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政府的补偿成了一句空话,签订的协议也成了一张废纸。卢文昭前去理论,当年承诺的负责人闭门不见,政府职能部门却矢口抵赖,说政府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承诺。

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举华棉织厂举债经营多年,已无力继续经营下去,就要关门停产。消息传开,工人们就开始抢夺工厂的机器设备。卢文昭闻讯前去阻拦,竟被乱砸乱抢的工人们踩踏成了重伤,卢文昭住进了医院。

举华棉织厂遭此抢劫,很快成了一片废墟。卢文昭出院之后,万念俱灰。是啊,他当年救济过的工人,竟然成了破坏他工厂的乱民。答应过给他补偿的政府,竟然也矢口赖账。他出院后,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心酸感慨的文章,他在文中凄怆地质问:“有谁能告诉我,是先有鸡,才有蛋?或者,是先有蛋,才有鸡?还有谁能告诉我,是先有这样的国民,才有了这样的政府?或者,是有了这样的政府,才有了这样的国民?”

悲愤填膺,直似天问,却无人应答。

卢文昭和张越明的遭遇虽然不同,但其实质又何其相似,他们的遭遇都直指人性最残酷最深刻的一面。

现在,两人都在,韩立洪心头受到的触动更深。

心头沉郁,韩立洪道:“卢先生,客气话我就不说了。第一件事,我需要您建一所西医院。”

保定城已经一所外国人办的条件很好的教会医院,韩立洪为什么还要他办?卢文昭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韩立洪解释道:“如果日本人来了,那我们与日本人的战争必将残酷至极,而救治伤员毫无疑问将是极为重要的。”

卢文昭反应过来,他点了点头,道:“好。”

韩立洪道:“如果日本人来了,我们就可把医院整个搬到这儿来。此外,还可借医院的名义储存大量的医药物资。到时,我们不仅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还可以给其他抗日的力量提供帮助。”

卢文昭干脆地道:“没问题,还有什么?”

韩立洪道:“我们需要制作武器弹药的简易工具设备和经验丰富的大师傅。”

愣了一下,卢文昭道:“韩先生要制作什么样的武器弹药?”

韩立洪解释道:“武器是地雷和手榴弹,弹药是用打过的子弹壳做子弹。”

卢文昭点了点头,难怪韩立洪要找他。

他本家是开中药房的,而中药房实际上也是中医院,开西医院自然要比别人轻车熟路。

从岳父那儿继承来的纺织厂有很多机器设备,厂里的师傅转行做武器也要比旁人容易的多。

卢文昭点头同意。

这两件事都需要时间,得慢慢来,韩立洪又道:“卢先生,还有一件事,在储备的所有物资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炸药。”

凝神想了想,卢文昭道:“没问题,交给我好了。”

剩下的,像电话什么的都是小事儿了。

一旁,不要说王老钟和李德山,就是张越明都听得一愣一愣的。

酒宴结束后,王老钟和李德山走了。

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韩立洪默默不语。

他把票儿的手下引入冉庄,和请王老钟、李德山做今天的陪客,固然都是正常的,该做的,但其中也未尝没有制衡的意思。

送走了王老钟和李德山,韩立洪陪着卢文昭和张越明到澡堂子洗了个热水澡。

这个澡堂子在卢文昭看来,自然是简陋的很,但他今晚这个热水澡洗的舒服,从未有过的舒服。

四十五章 又捅破了一次窗纸

洗完澡,三人谁也没有睡意,他们围着一盏油灯,坐在坑上,喝茶聊天。

卢文昭从衣兜里拿出一张报纸,展开,递给了韩立洪。

韩立洪不记得淞沪停战协定签订的具体日子,但卢文昭今天突然来冉庄,他用脚指头想也知道为了什么。

靠近油灯,韩立洪仔细看着报纸上有关淞沪停战协定的报道。

协定的详细内容他记不清了,但主要内容知道,尤其是那三项秘而不宣的谅解条款,他记得清清楚楚。

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着,最后,看到签署人的名字时,他还是小小地惊讶了一下:陆军中将戴笠。

戴笠一年多前加入蓝衣社时还只是个上校,这一转眼,就成陆军中将了。

创建蓝衣社的那些人,个个是新锐翘楚,戴笠在其中并不显眼,但就因为是蒋介石的小老乡,最终脱颖而出。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