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地道战之一代功枭 > 第545部分

第545部分(1 / 2)

>    顿了顿,太祖转向彭老总,问道:“彭老总,冀察方面怎么样?”

彭老总道:“没问题,如果在徐州大会战,关外的鬼子绝对到不了徐州。”

太祖笑着问道:“这么有信心?”

彭老总道:“至少在冀察两省,壕沟战绝对能把小鬼子挡住。即便小鬼子能突破长城防线,不用其他军队,就我们也能凭借壕沟把小鬼子缠住,让他们动弹不得。”

任弼时问道:“老彭,真有这么厉害?”

这时,邓公道:“确实厉害。”然后又解释道:“主要是壕沟太多,壕沟内又有孔道连通。说句不好听的话,藏身在壕沟里,就像是地老鼠,我看不出日本人有什么办法对付得了。”

刘帅补充道:“确实,一层层密布的壕沟可以让我们随时聚散,既可以聚集重兵打阵地战,又可以随时散掉。日本人想要对付我们,他们也只能下壕沟,但这样一来,大家就扯平了。”

彭老总道:“不是扯平,是我们占优势。”

刘帅笑道:“是,确实是我们占优势。”

**是打游击战的祖宗,这方面其他人是不论怎么学也学不到**的这种程度的,因为**打游击战,那是逼出来的,是在生与死之间磨砺出来的。

何况,自己这一方熟悉地形,而小鬼子一下壕沟必定俩眼一抹黑,自然是处于劣势,而且是极大的劣势。

贺老总道:“可惜,像这么大规模的挖壕沟,只有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才可以。”

点了点头,太祖道:“这些壕沟还有很大心理上的重要性,像长城防线,一点被击穿,就容易引起全线的崩溃,但有了这些壕沟,全线崩溃的可能就不存在了。”

朱老总道:“老毛说的是。”顿了顿,又道:“是不是可以把关外的鬼子放进来打?”

朱老总这么一说,众人都思索起来。

过了一会儿,刘帅道:“我看要得。”

一旦蒋介石跟日本人暗中媾和,那就必须做最坏的打算,太祖微微点了点头。

――――

南京大屠杀

惨剧如何避免?

这一直是悬在韩立洪心头的一根刺。

要避免惨剧,就要从源头去寻求解决办法。

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不是一个,不仅仅是日本畜生,还有,而且还不是一个,是两个。

南京大屠杀的元凶除了日本畜生,还有两个人,两个该死的人,一个自然少不了我们的蒋委员长,另一个是唐生智。

当时,淞沪会战,日军无法突破我军的正面防御,就从杭州湾迂回登陆,进而以重兵威胁和打击我军侧翼。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军被迫后撤。

由于日军海空军力量强大,机械化程度高,更由于蒋介石该杀的愚蠢,使得我军全面溃败,以致一退再退,一气退到了南京附近。

这样,防守首都南京的问题就提前摆到南京政府统帅部的日程上来了。

南京是不能守的。

南京在长江弯曲处,地形上背水,日军可由江面上封锁南京,从陆上也可由芜湖截断我后方交通线,然后由海陆空重兵攻击南京。

何况,我军在上海会战中损失太大,又经过极度混乱的长途后撤,已无战斗力,必须在后方经过长时期的补充整训之后才能恢复战斗力。

因此,南京是根本守不住的。

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因为南京是首都,不战而弃面子上不好看,因而所有人都主张,只能象征性地防守一下,然后主动撤退。在兵力使用上应该以十二个到十八个团、约三万人之间为合适,部队太多不利于机动。

所有人都是这种主张,但两个人除外,这二位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唐生智,他们的理由是南京是首都,为国际所注目,又是孙中山总理的陵墓所在,如果放弃南京,何以对总理的在天之灵?因此,非死守不可

一句话,死守南京不是从政治军事上考虑,而只是为了面子。

那么,谁来守南京呢?没人愿意,最后,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部长官。

就任之后,唐生智向新闻记者表示:“本人奉命保卫南京至少有二件事有把握,第一、即本人所属部队誓与南京共存亡,不惜牺牲于南京保卫战中;第二、此种牺牲定将使敌人付出莫大之代价”。

守卫南京的部队有十余万人,其中有桂永清的教导总队、孙元良的第八十八师、宋希濂的第三十六师,俞济时的第七十四军、叶肇的第六十六军、邓龙光的第八十三军和徐源泉的第二军团以及宪兵部队。

这些部队绝大多数是刚刚从淞沪战场撤下来的残缺部队,老兵很少,新兵大都没有受过训练,许多连枪都没放过,部队消耗很大,疲惫不堪,战斗力可想而知。

但是,就是这些残军新军,面对的却是共约近五个师团及两个支队并配有大量的重武器和飞机、军舰的十数万日本军队。

不论是从兵力,还是从火力上讲,我军都处于极度劣势之中。

就在这种极度劣势之下,唐生智唐大将军展现了他大无畏的气魄,他学西楚霸王项羽,也照猫画狗,来了个破釜沉舟,命令把所有的渡轮和船只都调到长江上游地区,并禁止任何部队从下关渡江北撤,还安排胡宗南的第一军守备浦江,以武力制止任何部队由南京向北岸渡江。

而就是这一命令,后来直接导致了南京大屠杀。

唐大将军虽然下了破釜沉舟的大决心,但最后,又因为蒋委员长的一纸电令,他又改了主意,下达了撤退令。

原本是打算死守的,临时起意的撤退令一下,全军立刻崩溃。

十几万部队在夜晚中本能地一齐涌到了没有日军的挹江门和下关一带那个狭小的地带。

各个部队挤在一起,兵找不到官,官找不到兵,失去了任何建制。

这样的部队人再多也是无法继续战斗的。

一时间,在狭小的下关一带,伤兵的咒骂声,难民的哭嚎声、远处激烈的枪炮声混杂在一起溶化在冲天的火光之中……

下关一带,一片空前的混乱。

与此同时,许多不甘心待毙的官兵利用各种漂浮工具渡江北撤,有利用老百姓木床的,有利用澡盆的,有利用粪桶的,有利用芦苇的,有利用棺材的,还有个士兵挥着鞭子骑在一头老牛背上强行渡江,刚游不远,老牛一撅屁股,士兵掉在江中被江水卷走。

在唐生智下破釜沉舟令时,有的部队私藏了几百条小木船,就是这些私藏的小木船,救了这位刚刚信誓旦旦、发下豪言壮语的大将军的命。

没能渡过江的官兵们在走头无路的情况下,一半做了日军的俘虏,另一半则化装为难民躲在了各个难民区中。

日寇是不留俘虏的,于是,几天之后,这批集体被俘的官兵就被日寇野蛮地屠杀了。

屠杀了俘虏之后,剩下的就是混杂在难民群中的官兵了,而在十余万难民中是无法分清谁是真正的难民,谁是化了装的难民的,于是,这帮畜生也就故意地乐于以这个借口而将所有的青壮难民统统拉出来进行“一次性处理”─屠杀。

结果,真正的官兵遭到了屠杀,真正的难民也遭到了屠杀,而就在这血腥的杀人如同杀个兔子的非理性的氛围中,大规模的抢劫、**和屠杀也就随之而发生了。

现在,要避免南京大屠杀,也为了不让某些人仅仅为了面子就置十余万将士生死于不顾,就必须釜底抽薪,让蒋介石做出弃守南京的决定。

――――

小庄机场。

韩立洪、宋哲元、吉鸿昌、方振武、燕子、梁爷等人都站在机场上,翘首仰望着蓝天。

不一会儿,在四架战斗机的护航下,一架运输机降落在了机场上。

机舱门开了,旋梯放下,总理和彭老总从运输机上走了下来。

韩立洪送给了延安两架运输机,用以在紧急情况下代步。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