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地道战之一代功枭 > 第600部分

第600部分(2 / 2)

英国此次访问北京,英国的目的和北京的目的,考麦斯都看的很清楚,他断定英国和北京一定会达成协议的。

美国和苏联要遏制围堵中国,而中国要破局,西欧无疑是最好的突破点。

法国被中国人用南越、柬埔寨和老挝死死拴住了,现在,英国也会和法国一样,被中国人用香港、马来半岛和缅甸死死拴住。

形势真是复杂极了。

给华盛顿的报告应该怎么写?考麦斯脑袋疼,他现在根本判断不出美国跟中国这么个斗法,最终到底对美国有害,还是有利。

――――

北京大饭店的贵宾套房里,丘吉尔巨大的身躯陷在沙发里,他巨大的头颅靠沙发上,闭目凝思。

七天的北京之行,明天就结束了。

谈判早就完成了,出乎意料的顺利,中国人没有提出任何他们料想中的苛刻条件,中国人只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保持两国之间正常的经贸往来。

在最后的谈判文本中,唯一有点特别的是最后的报复条款,规定了将来如果任何一方中断了或者破坏两国之间正常的经贸往来,另一方将采取的报复措施。

这一报复条款名义上是双方的,但实际上,只对中国人有效,因为中国人有报复英国人的手段,而英国人没有报复中国人的手段。

这是一条不平等的条款,对英国人不平等,但英国人对此却是欢迎的。

同中国进行正常的商贸来往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但是,美国人必定会来干扰阻挠,而有了这一条款,就会封住美国人的嘴,更会封住英国国内反对者的嘴。

二鬼子不是中国的特产,英国也有,而且会越来越多。

这次北京之行,对每一个英国人都是极为震撼的,丘吉尔也一样,这也是滞留北京这么久的原因所在。

这几天,他们像普通人一样,游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除了北京城,他们还去了北京之外的乡村和工厂。

震撼,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对丘吉尔而言,这些震撼还都是表象的,在北京,他更受到了触及灵魂的震撼。

让丘吉尔受到触及灵魂的震撼的,是因为一个人,这个人是中国政府的总理周恩来。

丘吉尔是极其骄傲的,他的骄傲不仅仅是因为大英帝国,更是因为他自己,因为他自己超卓的勇气和学识。

丘吉尔思维敏捷,口才极好,但面对周恩来,尽管极其不愿承认,但丘吉尔感觉自己就是一个野蛮人。

丘吉尔**,而且是极端**,尽管知道周恩来是最大的**之一,但面对周恩来,他想不起来**。

丘吉尔现在想的就是周恩来,他不明白,是什么样的文化竟能孕育出周恩来这样伟大的人物?

对中国,丘吉尔依旧极其仇视,但面对周恩来,在内心深处,他却不得不低头,因为他不是真的野蛮人。

丘吉尔正闭目沉思的时候,门开了,助手希德曼走了进来。

丘吉尔听见了,他睁开眼睛,问道:“时间到了。”

希德曼点了点头,道:“是的,先生。”

太胖,丘吉尔有些艰难地从沙发上站起身来,道:“那走吧。”

在北京的最后一天,韩立洪在韩园设宴款待英国访问团。

对韩立洪这位土匪出身的黑神军大当家,世人,尤其是外国政要,那都是极其好奇的,但要见韩立洪一面却极为不易。

韩立洪很低调,名义上又是白人儿一个,没有担任任何公职,不见谁都是正常的,谁也挑不出什么来。

见到韩立洪,访问团的成员都很吃惊,他们知道韩立洪年轻,但这也太年轻了。

对韩立洪最感兴趣的是丘吉尔,而韩立洪也同样,他对丘吉尔也是极感兴趣。

韩立洪万众瞩目,毕竟不能多谈,临分别时,丘吉尔看着远处的周恩来,叹道:“韩先生,周先生不应该从政,政治太肮脏了,周先生应该是位圣哲。”

对丘吉尔,韩立洪没有多少好感,但对他的这句话,却深表认同。

'  '

三三二章 眼珠子全都瓦绿瓦绿的

三三二章眼珠子全都瓦绿瓦绿的

看过电文,韩立洪笑了。

罗斯福之后的美国只有小手段,再无大境界。

联合国、世界银行、国基货币基金组织、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所有这些奠定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基石都是罗斯福时代创立的。

几十年之后,苏联崩溃,美国赢得了冷战的胜利,成为了独一无二的世界霸主,实际上,只是罗斯福奠定的这些基石的巨大惯性而已。

美国赢得冷战的胜利,那并不是美国人如何优秀,因为实质上那不是美国的胜利,只是苏联的失败而已。

罗斯福之后的美国,蠢人一茬接着一茬,这不,美国刚刚失去了罗斯福,就开始荒腔走板了。

昨天,在联合国,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美国代表伯纳德?巴鲁克提出的一项计划,主要内容是设立原子能发展总署,作为国际原子能监督机构,管制原子能的发展和利用,甚至包括原料生产,任何利用裂变材料来发展原子弹的违反管制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制裁;该机构可以派遣代表到各国“观察”,以确保有效的管制;该机构不受大国一致原则的约束,联合国常任理事会无否决权;在机构确立有效管制后,停止核武器生产,并销毁一切现存核武器。

这一计划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伟光正,只是有一点瑕疵,而就是这一点瑕疵,把这一“百分之九十九的伟光正”变成了臭狗屎。

这点瑕疵是该计划要求先建立有效的管制,然后处置现存核武器,所以,并不能确保销毁现存核武器,而这势必有利于美国保持核垄断的地位。

美国人这是明目张胆把其他人当傻子,但其他人不是傻子,所以,傻子恰恰是美国人自己。

美国政府怎么会出台这种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政策?这有什么意义?对此,唯一的解释就是美国精英的智商迅速退化。

退化好啊

――――

印度,新德里。

大会议室里,印度副王兼总督蒙巴顿坐在长桌的首位,两旁,右边是以尼赫鲁为首的国大党高层,左边是以真纳为首穆斯林联盟的高层,余下的还有一些土邦首领。

今天,一九四七年七月十一日,是英国政府公布印巴分治方案的日子。

路易斯?蒙巴顿是前盟军东南亚战区的最高统帅,他于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十七日被英国内阁任命为最后一任印度副王兼总督。

蒙巴顿的使命就是解决英属印度独立的问题。

到任之后,蒙巴顿的脑袋那叫一个大,英属印度的独立问题除了涉及代表印度教的国大党和代表穆斯林的穆斯林联盟,还有五百五十多个半独立的土邦。

这本就是一团乱麻,再加上中国人,蒙巴顿每天都得晕个七回八回的。

好在,中国人的问题解决了,但中国人的问题解决之后,麻烦又来了,国大党主席尼赫鲁在国大党党代会上明确宣布,各土邦只有两个选择:或者单独或者集体加入印度联邦,除此之外,别无它途。

忙吧,尼赫鲁发表强硬声明之后,蒙巴顿就忙开了,忙着劝说这些土邦听尼赫鲁的,加入印度联邦,不要选择独立。

蒙巴顿的劝说还是很有成效的,最后,除了六个土邦加入巴基斯坦之外,只有海德拉巴和克什米尔两个土邦希图保持独立地位,其他的都同意加入印度联邦。

没人知道,或许就是知道了也无可奈何,英国人在南亚大陆埋下了一根钉子,这根钉子将扎的印度和巴基斯坦鲜血淋漓。

这根钉子就是海德拉巴和克什米尔,但实际上,海德拉巴只是掩护,真正的钉子是克什米尔。

按照分治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

克什米尔地区百分之七十七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但克什米尔土邦王却是印度教徒。

这显然是个圈套,但因为种种原因,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接受了这个方案。

这一刻,蒙巴顿的心情复杂之极,因为他即将要说的每一个字都代表了大英帝国的衰败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