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东北往事(1-5部) > 东北往事(1-5部)第81部分

东北往事(1-5部)第81部分(1 / 2)

>简单地统计了一下,起码有95%的食物落在了前面两只又高又壮的熊的口中,而后面那只又小又瘦的熊只能吃到一些前面那两只又高又壮的熊不屑于吃的食物,十分可怜。

这种情况是怎么形成的呢?为什么这只又小又瘦的熊就挨欺负呢?它怎么就这么倒霉?二狗畅想一下,可能是这样的:三年前,北京动物园这三只熊体型和战斗力都差不多,但是为了争夺食物,这三只熊进行了一番争斗。争斗中,那只后来变得又小又瘦的熊落败。在游客扔食物的时候它只能站在另外两只熊的身后,它不敢向前去,向前去就会被前面的那两只熊归拢。或许,当时它如果奋起一搏,还有和那两只熊一决雌雄的机会,但它胆怯了,没有去搏。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前面的那两只熊由于吃的东西多,越来越壮,而后面那只熊,却越来越瘦。前面的那两只体型相近的熊由于战斗力接近,达到了一种默契和平衡,不再争斗。

后面的那只又小又瘦的熊长期营养不良,再也没有和前面那两只熊拼死一搏的机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

就在这2008年7月初的北京动物园,二狗仿佛又看到了一个江湖,小型的江湖,属于动物的江湖。

张岳和老古就像是动物园里三只熊中的两只,张岳只有击败了老古,彻底归拢了老古,才有东西吃。而落败的一方,即使还有生存的机会,也只有去吃人家不爱吃的东西的份儿。毕竟,在经济不景气,兄弟们衣食无着的前提下,全市黑道能涉足的领域就那么多,有你的,就没我的。

张岳是狼,只有吃肉才能活着;老古是狗,吃屎也能活着。他俩不一样。

老古这只营养不良的狗熊想要再次崛起的话,除非等前面的熊死去才有机会。

到了1998年,当地大大小小几十帮混子就是这样开始了大规模的洗牌。这次洗牌剩下的江湖大哥,到了今天只要活着就还是江湖大哥。而且,这些江湖大哥互相之间多数达到了一种接近恐怖的平衡,井水不犯河水,而且互相给面子。这次洗牌中不曾出现的江湖人物,没有一人成为当地现在的江湖大哥之一。

这是因为,这次洗牌剩下的“狗熊”已经越来越肥,肥到一巴掌就能把小狗熊打晕。小狗熊没机会了。

时势造英雄,那个时代不可复制,一去不复返了。

那时,许多人都没有工作,即使有工作,每个月也就是500块钱,而且没有其他生财的途径。为了有口饭吃,几乎大部分男性年轻人都投入了混社会的洪流中,个个都自称“社会人”。混得好的留在当地继续混,在当地混不出名堂的就去广东、北京混。而且,许多年轻女孩儿都外出“打工”,至于做什么工种二狗也不清楚,总之,这些“打工”的女孩回来后多数衣着光鲜,不像从事体力劳动。

没办法,真活不下去了。刑事案件每天发生,刑警队管都管不过来。

那时当地除了半赌博性质的游戏厅、台球厅、饭店等场所外,在其他的任何商场等处,卖货的都比买货的多。二狗依稀记得当时全市最豪华的商场主流服装的价位都在30元至80元之间。换在今天的上海,恒隆广场中随便拿出个包都能至少买下3个柜台的货。

人穷到这份儿上了,什么事儿干不出来?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当地市民都以“城市人”自居,颇有点瞧不起农村人的意思。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当地的市民多数都羡慕死了农村人。起码,农村人还有口饭吃;过年,农村人还能杀头猪,吃顿饺子。

话说回来,二狗曾经说过,虽然当时张岳、赵红兵依然是当地名头最响的混子,但他们和其他团伙的实力对比起来其实是下降了,想要继续吃肉,就得先击败几只狗熊。

不知深浅的老古,这次是知道了惹了张岳的后果。

【十三、一物降一物】

老古被崩的消息传到赵红兵耳中时,赵红兵和沈公子都已经两天一夜没合眼了。他俩没合眼不仅仅是由于愁张岳的事儿,还有工地的事儿。“事儿”这东西挺有意思,要么总也不来,但要是来了,就肯定赶到一起。

这事儿证明了:赵红兵能领导一群桀骜不驯的混子,能团结多个呼风唤雨的江湖大哥,但是他在1998年却管理不了几十个民工。

开始二狗也觉得纳闷,赵红兵能在那么险恶的江湖中玩儿得很转,为什么却栽在了这帮民工手里?直到最近,二狗才明白,西门庆能勾搭上潘金莲却肯定勾搭不上林黛玉,贾宝玉能泡到林黛玉却未必能搞定潘金莲。让政府官员去管理外企肯定难以服众,让外企高管去管理政府机构肯定下面会造反。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事情的经过二狗大概还记得:赵红兵、沈公子等人带着建筑队做防水防漏之初,工程的进度和质量都可以保证,当时赵红兵和沈公子自认为这钱赚得已经十拿九稳了。但这次他俩真错了。错就错在赵红兵不但自己爱面子,而且爱给人面子,尽管对方只是个不怎么起眼的民工。在开工大概一个多月以后,有一个工人在中午吃饭时自己拿了个暖瓶打水,结果走在路上这暖瓶却一下炸了。这下可好,这工人腿和脚都烫伤了,烫得这工人不能穿鞋,走路一瘸一拐,每天只能穿双人字拖鞋,坚持干活。

在他被烫伤的第二天,赵红兵和沈公子俩人戴着红帽子,领着丁小虎等几个小兄弟,优哉游哉地叼着烟去工地溜达的时候看见了那受伤的工人。

“胡队长,这工人都烫成这样了,咋还干活儿呢?”

“我们这里是按日记工,他这不算工伤,如果不坚持干活就不给他记工了。他家挺困难,他干一天就是40块钱,他不干了,一家老小喝西北风去?”

“操,他这样你也忍心让他继续干活儿?”沈公子不乐意了。“那咋办,要是沈老板你出钱,那他肯定啥也不用干了!好好休息。”胡队长嬉皮笑脸地说。还没等沈公子说话,心情舒畅的赵红兵发话了。

“别说了,什么工伤不工伤的,都是给我们干活儿弄伤的。小虎、大耳朵,你俩带他去医院,医药费咱们出。你看看他那脚,都快化脓了!胡队长,这工人让他养好伤,工资照发。钱的事儿你跟沈公子说去!”

赵红兵以和江湖中人交往的方式和这些建筑工人沟通。

按道理说,当工人的遇上这么容易说话的一个老板该高兴了不是?

事情的发展方向和赵红兵预料的恰恰相反。江湖中人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多数情况下都知道感恩戴德。但赵红兵和沈公子十分倒霉,他们这个队中有些建筑工人却认为赵红兵这样的行为是傻逼,容易骗。

因为什么啊?因为从来没人对他们这么好过!

他们中间有很多人都不能理解赵红兵、沈公子那从当兵时就养成的习惯性地为人着想、宽容大度的团队精神,他们多数都只计算着自己的得失和蝇头小利。当他们已经习惯了精明的包工头的苛刻后,忽然遇上赵红兵和沈公子,他们不认为赵红兵和沈公子是傻逼,还能认为是什么?

好戏在后头。

烫伤事件没过两天,又有一个工人手指头被砸骨折。同理,这工人也休息去了,而且他这真是工伤。赵红兵和沈公子出了医药费、营养费等一切该出的费用,而且还另外出了2000块钱让他安心养病。

以上两个民工的伤都属实,都是真受伤了。

赵红兵千不该万不该在第二个工人受伤后对胡队长说了一句:“以后你看谁病了、伤了,不用跟我和沈公子一个一个地说了,你看他不行就让他休息去,工资照发。这活儿这么辛苦,都是一家老小的,都不容易。你就看着办吧!”

起初工程的顺利进行让赵红兵和沈公子二人心情都很愉悦,对胡队长也比较放心。到了中后期,连沈公子这等精明的人都很少去工地了,毕竟做防水防漏这活儿是个简单活儿,没什么技术含量。赵红兵和沈公子忒大意了。

直到有一天,沈公子接到了工程监理的电话。

“申老板,这工程还剩下不到半个月了,能如期交工吗?”

“能啊,没问题!”

“呵呵,我看悬,你们抓紧点进度吧!”

“怎么悬?有什么问题吗?”

“你多长时间没去工地了,申老板?”

“我媳妇快生了,最近一个多礼拜一直没去,胡队长不是在那儿呢吗?”

“这十来天,你们那活儿根本就没啥进展!”

沈公子一听这话,立马开车去了工地。

到那儿一看,果然如监理所说,过去的一个多礼拜根本就没进度。

“胡队长,这怎么回事儿?”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