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齐王不敢在动,左右上前将他绑住,李承勋看着齐王,之后对随自己一同前来的右内率崔成说道:“将齐王带回东宫,杖责四十。”
“是。”
崔成押解着齐王,带着一千多府兵回去东宫。李承勋只留了二十多人在身边,与云阳一同在鱼粮门下等着睿宗皇帝。
皇帝此时在望春楼见东宫府兵已经退回,李承勋却还留在那里,知道太子是想见自己,于是舒了口气,吩咐道:“让太子进来吧!”
李承勋将身边的人都在了鱼粮门,只和云阳一同进了禁苑。
见了皇帝之后,先跪拜行礼,说道:“儿臣治臣下不力,请父皇治罪!”
此时李承勋身着金色甲胄,看起来比平日要健硕,带着头盔,腰佩宝剑,还有脚下那双金丝长靴,看起来甚有气势。
皇帝见他这副装扮,心中虽有些忌惮与不适,但还是故作平静的问道:“太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回父皇,齐王醉酒闹事,惊扰了父皇,儿臣已经命人将齐王押回东宫发落。此次都是儿臣治下不力,请父皇治罪。”李承勋的说辞自然与薛知古没什么出处。
“醉酒闹事?”皇帝怎么肯信这一面之词,怒道:“朕看他是又要造反!太子这是在护着齐王吗?”
李承勋忙道:“父皇明鉴!齐王虽曾犯过错,但那时是为匡扶社稷,诛杀奸臣。他平日是莽撞了些,但是以他对父皇的忠心,是绝对不会做出什么逼宫叛乱之事。”
“醉酒闹事!能带着几百人一起闹吗?”
“父皇,军令如山。齐王的命令,他们自然不敢不听。儿臣赶到后只是下了个命令便让他们停手,更能说明他们不是叛乱,而是因齐王胡闹所迫。”
李承勋来时早已准备好了说辞,皇帝无论问什么都已经想好了如何应付。
说李承勋与齐王谋反,李承勋却是来救驾了。说齐王谋反,李承勋又一口咬定齐王是醉酒闹事,还总是说“治下不力”,已经严加惩处,那意思分明就是让睿宗皇帝不要干涉此事。
皇帝受了这么大的惊吓,结果却连个罪魁祸首也不能惩治,顿时觉得心中不快,也愈发的感觉这个太子已非自己所能掌控。顿时脸色阴郁,默不作声。
正在这时,有人进来通禀说万骑营的左龙武卫将军赵嵩已经率兵赶来救驾,皇帝听后大怒:“若宫中真有乱事,朕早被他害死!罢去万骑营两将军的官职,下狱治罪!”
于是那万骑营的两位将军,便莫名其妙成了这场闹剧的牺牲品。
后来皇帝派人查探,知道了李承勋那一晚确实是在裴后宫中,后来才突然赶回东宫,也相信他确实没有谋反之意,但是对齐王仍然没有消除怀疑。不过令睿宗皇帝最为不解的是,为什么李承勋会反过来护着齐王。
齐王被杖责四十后,便被罢去东宫右率一职,闲在府中养伤。
虽然他身强体壮,皮糙肉厚,但那四十军杖下手击中,躺在床上已经三日没有下床了。
今日他刚换好药,正准备歇着,身边的随侍便进来通报:“大王,东宫的云左率求见。”
齐王一听是云阳,便想起那晚被他击败的耻辱,又想到云阳是与李承勋一个鼻孔出气,此番前来必然没有什么好事,没好气的说道:“不见!不见!”
那随侍犹豫了一下,又道:“云左率送来了许多疗伤圣品,说是来探望殿下。”
“探望?我看是猫哭耗子假慈悲吧!”齐王顿了顿,之后说道,“让他进来吧,都到这个地步了,我倒要看看他能使出什么招数。”
……
云阳这边在宫外探望齐王,宫中也有人去见了睿宗皇帝。
卫王明日就该离京,今日特意来辞别皇上。他是皇帝最小的弟弟,比皇帝小了二十多岁,皇帝对他自是疼爱亲近。
皇帝见了卫王之后,与他说了几句话,便开始头疼扶额,之后又咳嗽几声,卫王见了,关心的问道:“皇兄最近又龙体不适了?”
皇帝听后叹了口气,“被齐王那一闹之后,朕就开始心神不宁。”
所谓心神不宁,实则是被吓到了,大病了一场,卫王心里清楚,但不敢明问,皇帝自然也不会明说。
“齐王和太子这次,确实是太过分!”卫王听了睿宗皇帝的话后,便故意将李承勋也拉扯进去。
皇帝听后道:“倒不是太子过分,而是太子这一次让朕隐隐觉得,已经开始被他左右了。”
卫王只知道那晚是齐王与李承勋带着率府士兵去了西内苑,却不知详情,听了皇帝的话,不免有些疑惑,问道:“皇兄是何意思?”
“哎……你是不知啊!在齐王闯宫之时。太子的人早就进了禁苑,还到了望春楼中。”皇帝忆起那晚,还是心有余悸。
“哦?”卫王听到此处不明白了,李承勋的人竟然已经控制了皇帝,为何不顺势杀了皇帝继位。
皇帝接着说道:“朕知道太子没有异心,但是那晚他阻拦朕处置齐王,着实让朕心中不痛快……虽然后来有人劝慰朕说他们是兄弟情深,但是身为皇帝,赏罚不得,实在是……哎……”
卫王听到此处,沉默片刻,而后小心翼翼的说道:“臣弟有一件事一直想问皇兄,但是……又怕皇兄不高兴。”
见卫王犹犹豫豫的样子,皇帝有些不耐烦的说道:“十六郎你从来是有一说一,怎么也学的那些人吞吞吐吐,有什么便问罢!”
“是,”卫王点头应是,之后问道:“皇兄,您是真的想让太子承继大统吗?”
章八十九
“皇兄,您是真的想让太子承继大统吗?”
卫王此话一出,皇帝有些迷惑不解,问道:“十六郎是什么意思?”
卫王便又道:“皇兄,您当初是因何立他为太子,您还记得吗?”
经卫王这一提醒,皇帝算是想起来了,当初他立李承勋为太子只不过是平衡萧杨两家的权宜之计,准备日后待齐王与相王长大,再从两人中挑选一位继承皇位。
但是后来先是郑贵妃入宫得宠,又是李杜叛乱,再加上太子愈发的出众,让皇帝竟然也渐渐淡忘初衷了。
皇帝叹了口气道:“太子是长子,承继大统也没有什么不妥。朕年纪大了,也不想纠缠于储位废立。”
“皇兄,《周礼》有云‘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太子的生母是宫婢,这是不是太过微贱了些……”
皇帝听后,眉头微皱,而后说道:“齐王不争气,相王又整日阴沉沉的,他们两人的出身是尊贵了些,但却处处比不了太子。”
卫王笑道:“皇兄怎么只想到齐王与相王,怎么不想想其他儿子?”
“其他?”皇帝想了想,“你是想说江陵王?”
“正是。”卫王颔首道,“皇兄,您这几位儿子中,身份最尊贵的,不是齐王或相王,而是江陵王殿下啊!”
皇帝听了卫王的话,沉默不语,不知在想些什么,卫王接着又道:“臣弟虽不知云贵妃当年犯了什么错,但稚子无罪。更何况江陵王确实出众,那日中秋宴请,皇兄不是已经见识到了。”
想到江陵王那日在马球场上的风采,还有那过目不忘的本领,皇帝不禁想起幼时的江陵王,确实是聪颖又讨人喜欢,不自觉的点头道:“五郎确实是优秀,不过太子也非等闲之辈。如今他既有平定天下的军功,又没犯什么过错,岂是说废就废。”
……
云阳进到齐王房中,齐王还在床上趴着,他毕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