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恶明 > 第259部分

第259部分(2 / 2)

陆开狠狠瞪了自己老婆一眼,心想你说话这也太直接了,不过心里面却也是等对方的回答,他们一直到现在还没有问对方的法号,有金银在眼前,一般人很难顾及到别的东西,那道人听到问话之后,哈哈大笑,许久才回答说道:

“世人都是要金银从天上掉下来,哪有如此容易的事情,要富贵不难,要金银不难,只是要贤伉俪,拿个引子出来,也好引动富贵钱财!”

听到这里,陆开夫妇对视一眼,都觉得抓到了对方的破绽,看来也是一个骗子,这引子的招数,可是听得多了,又说自己可以把煤炼成银子的,不过却需要些银子做引子,到时候把这银子就拐走了。

他们那里没有开口,道士却好像是知道他们两个的想法一样,冷冷的哼了一声,左手突然一扬,刺啦一声,他手上突然是光芒闪动,白烟冒起,陆开夫妇却没有见到这样的手法,顿时有些吃惊。

反应过来之后,那道士手中却多了一锭元宝,看起来起码要十两左右的银子,“啪”

“二位莫非是觉得贫道在这里哄骗你陆家的钱财吗?”

“不敢,不敢,是我夫妇见到仙长的仙术,有些呆了。”

现在可是十分信了八分,这可是第一次看到拿出银元宝的方外人,而且还是往外讨,夫妻两个一叠声的否认,脸上的笑容也是热切了许多,那道士却站起身来,开口说道:

“贫道这银子就算做引子,你家拿出二十两,合着去买些米粮,把这沧州府县的孤苦老弱,撒布福德,贫道自会引富贵与你。”

二十两银子不算是小钱,可也不算是太多,但是对方这么一句话就拿出来也有些不愿,那道士已经是大步的走了出去,临走时候,开口说道:

“若是不要,这富贵贫道自去送给他家,还有人不愿意钱财上门吗?”

走到门口时候,用力的跺了两下脚,然后自顾自的去了,陆开婆娘想的简单,心想我把这银子到时候自己拿了,岂不是白赚十两,正要开口说话的时候,却看到陆开死死的盯着门口,她跟着一看,顿时是倒吸一口凉气,门口铺在地上的青砖都已经是粉碎,正是那道人跺脚的地方,这一定是个警告了。

又是主动放下银钱,又是在客厅里面凭空的变出了银子,又是让青砖粉碎,这种种情景,由不得没有见过市面的陆开夫妇不信,两口子一合计,反正也是积德行善的事情,对方给的也是十足十的银子,自己这里贴上二十两赚个好名声,就算是被骗,也不损失什么。

当天下午买了米粮,去那些贫苦老弱的家中行善,倒也是得了不少的好名声,好久不叫的善人名头,这个下午又是被传扬了起来。

晚上夫妇两个忙碌一天,都是疲惫异常,回到家中看了下工场就睡下了,又过了一天起来,却发现在床头挂蚊帐的杆子那里有一条薄绢,上面用香墨龙飞凤舞的写着四个字“后院柴房”。

夫妇两个人慌忙的穿戴起床,朝着柴房跑了过去,柴房的大门紧闭,推开一看,在空处用布蒙着长方形的东西,陆赶忙手过去掀开了蒙布,却发现是个放平的木架,边上陆开的婆娘很是愤懑的骂道:

“这东西算是什么富贵,一个破木架子!”

陆开一看到这个却是呆在了那里,许久才颤抖着声音说道:

“孩子他娘,真是仙人给咱们送金银来了,这东西一个人可以干十个人的活计……”

一台纺机安静的平放在柴房中,就是邓闽发明的那种……

第四百七十七章 福兮 祸兮 阴谋兮

量在人手没有增加的情况下面,骤然的增加了八倍或不管原来的利润如何的微薄,一下子翻了这么多倍,想不发财也难了。

陆善人发财了,沧州各个府县的人都是在这里传言,从前陆家是纺纱织布都做些,自己生产原料,自己销售,不过突然间,所有的佣工都开始纺纱,而且棉纱的产量不可思议的高,产量高,价钱也是降低了下来。

商人们都是逐利之徒,自然是谁家的棉纱便宜,就会用谁家的,使用了陆善人工场里面的棉纱,自己的成本也可以降低不少,卖给来收购布匹的商人们,利润也是增加不少。这么一来,许多的纺纱作坊甚至是民户都是被陆善人的工场打垮,接下来的事情,也不用人教什么。

凡是商人都只会是自动自觉的去做一些事情,陆善人和下面的地主签了契约,规定他们所种的棉花,都要交给陆家来纺纱。

等到周围的人意识到陆家发财的时候,陆善人已经是沧州甚至是北直隶南面最大的纱厂主了,他的工场防卫的极为严密,纱厂的工人们都是吃住在里面,轻易不得外出,陆家还在县城外面买了庄园。

把佣工和他们的家属都安置在里面,总得来说,为了保密,已经是把自己的纱厂变成了一个半封闭的区域。

北直隶南部的布匹产量加大,对于销售的价格也是逐渐的有了自己的话语权,更加不可思议的事情是,在陆家从神仙的手中获得了纺纱机之后,在另一个县城,还有个商人也是因为差不多的途径。

平日里面在街坊邻居之中的风评很好,一是虔诚神佛,二是时时行善,所以某位仙风道骨的仙长找上门来,传下来宝物和天书,结果这商人找了两三个木匠进门,半个月之后,他们家的布匹产量也是增加了许多倍。

而且据说是用工很少,完全是靠着河流的驱动,用水车来织布,这个商人可不像是陆善人这么懂得韬光养晦,而是大肆宣扬自己因为做好事做的多,得到了神仙的垂青。

大凡民间的人行善积德,心里面固然是有做好事的心思,可也想我做这些好事冥冥之中也会有人看到,肯定是会有好报,即便是不在今世,也许就在来世,这么说虽然是尖酸刻薄,可却也是世间真相。

做好事突然得到了仙人垂青,肯定是要大肆的炫耀一番,陆开邻县的商人就是如此,陆开和那名商人,一个纱厂,一个布厂,两个人的买卖都和吹气一样的膨胀了起来,不过这样的膨胀,在最开始的时候,或许是对自己身边的上下游产业有所促进,可是到了两家的生意接口之后,巨大的产量和低廉的价格迅速把其他的同行挤破产了。

这种情况和邓闽在松江遇到的没有什么大区别,很快的,就有人去官府密告,说是陆开和邻县的那个商人祭祀妖魔,信奉白莲邪教,并且把人圈禁在自己的庄园之中,阴蓄兵马,欲行不轨。

在屡次变乱的北直隶和山东,对于这样的密告,向来都是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加上官府也是垂涎两家迅速膨胀的财产,两家因为是乍富,所以还不知道和官府打交道,换句话说,还没有来得及官商勾结。

沧州的衙门从来没有这么高效的效率,官差和衙役迅速的冲到了两人家中抄拿,结果很简单,当然不会抄拿出来什么东西。

但是陆家横置的纺纱机和邻县那一家的水力织布机器,再也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衙役们或多或少的都是收了其他商户的银子,或者说,跟着去抄拿的人手里面,也是有其他商户派去的人手。

什么也没有发现,不过还是在这两家敲诈了一笔银子,这才算是罢休。

这次抄拿的两天后,整个沧州甚至临近州县,更夸张的是,连山东的青州府也没有木匠了,各个的匠坊和工场里面,都是忙碌的热火朝天,所有人都琢磨着,发财的机会来了。

抄拿的十几天过后,很多商户的家里面都换上了新的器械,产能瞬间的暴涨导致的却是原材料的不足。

陆家本来就是把附近的棉花定购了下来,当然,这也不是太大的数量,很多心急的商人们拿着和亲戚,钱庄,甚至是高利贷那里借贷来的银钱,跑到了北直隶其他的府县,甚至是山东,河南的产棉区去订购采买。

很多老老实实在家经营

地主乡绅,突然之间发现,自己今年的收入要高许多是棉花的价钱飞速的上涨了起来,比起田租卖粮可是划算多了,这念头种地吃粮越发的不合算。

原本是用来换点余钱的粮食,因为所谓的“关外粮”和“南洋米”的涌入也是越发的价钱低廉,还有,从来是无地可种的泥腿子们,却不光是种地一条出路了,在城镇里面,找个卖力气的活计并不难。

加上流民,加上灾荒,只有田租不断的让步才有农户愿意耕种,日子过得越来越紧巴,各个地主的田地里面从来都是粮食作物为主,棉花开始的时候,也只是些世代种棉人家才种,后来工商大兴,种棉的利润逐渐的高了些,有些心思活络的人也是跟着种了少部分,不过也就是多几个零花钱。

可是到了现在,种棉的利润终于是高的让人心动了,很多人来年的棉花都是被人买了下来,而且是痛快的付了定金,其他人在眼馋之后,也开始纷纷的筹备,准备把粮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