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在传出病危的消息之后熬了四天四夜,最终满怀遗憾的合上了眼。她走之前留下遗嘱,将昔年陪嫁分作两份,由世子容清酌跟容睡鹤平分。
她说这话的时候,赵姑姑流着泪跪在病榻前,问她可有什么话要留给谁,王妃想了好久,最终艰难的说道:“我没什么话留给他们的,世子素来孝顺谨慎,不必我叮嘱;至于鹤儿,他如今的成就跟地位,我还能叮嘱他什么呢?”
过了好一会儿,赵姑姑都要以为她不会再说什么了,王妃才轻轻道了一句,“但愿来世,鹤儿也好,世子也罢,我所有的孩子们,都不要再碰见我这样的亲娘;但愿我来世,能够做个彻头彻尾的毒妇,哪怕遗臭万年,也没所谓的。”
赵姑姑闻言不禁嚎啕大哭!
哭声之中,高密王妃疲倦的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丧讯报到宫中,盛惟乔闻之大惊失色,打发走使者,就思索着这后事要怎么办?
毕竟皇帝的生身之母去了,这应该是国丧。
可是高密王妃又没有被尊为皇太后。
假如王府现在就这婆婆一个人的话,盛惟乔倒是不介意给她哀荣。问题是,王妃没了,高密王还在,容清酌夫妇也在,他们膝下的子女们也大抵在。
这情况认了高密王妃皇太后的规格跟待遇,王府其他人呢?
关系不怎么样的婆婆,还有自己娘儿仨的安危,盛惟乔无论如何也没法选择前者的。
“本宫先去王府吊唁。”思来想去,她跟左右这样说,“你们速速派人追上陛下请示!”
她带人去了高密王府,这会儿王妃去世的消息已经传开了,但王府还是冷冷清清的没什么人,主要就是大家吃不准容睡鹤对这一家子的态度,还在观望,不敢立刻上门致奠。
见着盛惟乔亲自过来,上下之人松口气之余,心情也是复杂。
自古以来,还从来没有新君登基之后,皇后跟太子都册立了,尚在人世的太上皇还有皇太后,却还在王府做王爷、王妃的例子。
现在的王府有多尴尬,见着盛惟乔就有多百味陈杂。
“娘娘请跟奴婢来!”由于戚氏这段时间身体一直不好,之前因为孟太后跟孟皇后在一天之内双双薨逝的缘故,她强撑着去参加了丧礼,结果回来之后又要躺下了。
直到今日都没能起身,而且戚氏跟高密王妃感情非常的深厚,说是情同母女也不为过。
大家都担心,这时候戚氏知道了王妃病逝的消息,会不会受不了?
是以根本不敢跟她说。
如今出面招呼盛惟乔的就是赵姑姑,她三言两语说了戚氏不能出来迎接凤驾的缘故,见盛惟乔理解的颔首,这才擦了把眼泪,低声说道,“王妃的灵堂还是设在了湘霁堂。”
盛惟乔跟着她到了湘霁堂,这边的正堂上,许多原本的生活物品都收拾了起来,梓棺与四周的素纱,都让整座灵堂透着深深的哀戚与悲伤。
第五十章
拈香为祭,看着乌沉沉的棺椁,还有四周之人脸上或茫然或哀痛或不知所措的种种神情,盛惟乔心里多少也有些唏嘘。
她因为宫里还有个容蕤宾,本身也跟高密王妃谈不上多么深刻的感情,所以是不打算留下来守灵的。
只是上完香就走,不免显得过于敷衍。
此刻跟赵姑姑询问了一会儿王妃临终前的情况,陪着赵姑姑感慨了几句,就说:“本宫惭愧,自从嫁入容氏以来,鲜少侍奉母妃膝下。本来以为忙过这一段,总有跟母妃相亲相爱的机会。谁知道……母妃竟然就这么去了!子欲养而亲不在,本宫真不知道回头要怎么跟陛下说这噩耗?”
睁着眼睛说完瞎话,她看陆陆续续的有人来吊唁,但吊唁的人对于道恼显然兴趣只是一般,倒是更想同她亲近,就是厌烦,跟赵姑姑说,“姑姑,你带本宫去看看母妃生前喜欢的一些地方吧!比如说屋后的凉亭。”
赵姑姑听她提到凉亭时很明显的怔了一下,但立刻道:“是,娘娘请走这边!”
她陪着盛惟乔到了屋后凉亭,这时候白昼的天气已经有了明显的暑热之意,经过九曲长桥才能抵达的凉亭中,清风徐来,很是凉爽,眺望出去碧波粼粼,使人心旷神怡。
盛惟乔在亭中坐了片刻,就说:“还是母妃会选地方,这儿确实适合一个人待着,休养心神。”
“……”赵姑姑却是沉默,过了会儿,才低声道,“但是王妃之所以时常过来此处小坐,却不是因为此地风景的缘故。”
“哦?”盛惟乔闻言,随口问,“那是什么缘故?”
“……是因为,这个湖,对于王妃来说,刻骨铭心。”赵姑姑再次沉默了片刻,说道,“莫侧妃,王爷当年的那些妾室们,还有王府的诸多庶出子女……当年所谓的‘王府时疫’之中出事儿的人,差不多都在这座湖里!”
盛惟乔:“………”
虽然说早在没嫁给容睡鹤之前,她就听说了所谓的王府时疫,不过是后院争斗,而且是高密王妃大获全胜的后院争斗,莫侧妃等人的死,也绝对不是大冬天的得了时疫,而是被高密王妃弄死的。
但前一刻她还在欣赏四周的风景,后一刻就被告诉这地方就在十几年前,死了天知道多少人,年轻的皇后还是忍不住心塞了会儿,才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姑姑能给本宫说说么?”
“当年世子因为敦厚,虽然孝顺,却不是很会表达。倒是莫侧妃所出的子嗣,比世子就小了半岁,随了生母的下贱,很会奉承。”赵姑姑既然说了这地方是莫侧妃等人的陨身之所,也就没打算瞒她。
闻言微微颔首,缓声说道,“王爷那时候压力很大,非常盼望有出色能干的子嗣分忧,这不,几年下来,对世子每每呵斥,对莫侧妃所出的贱种,反而很有看重的意思。彼时王妃是很不高兴的,但秦老夫人劝说王妃,世子是王爷的嫡长子,王爷要求格外严厉些,未尝不是好事。”
“秦老夫人当初说这话,没有任何的恶意。”
“主要当时孟氏已经开始崛起,王爷要面对的,是孟氏还有桓公的双重压力,还有孟太后依仗太后之尊的敲边鼓,境遇非常的艰难。”
“秦老夫人是怕王妃为了这事儿去跟王爷理论,会给王爷雪上加霜,而王府的前途,毕竟都是指望着王爷的。”
当时还年轻的高密王妃在母亲的劝说下,最终选择了暂时妥协。
毕竟她赵子夜不但是先帝亲自赐婚给高密王的正妃,娘家也不是可以随便欺负的小门小户,而莫侧妃除了有莫太妃这个姑姑外,什么都比不过她。
就算是高密王对妻妾们的态度,也分明是最重视最尊敬高密王妃的。
所以高密王妃心里也没多少危机感。
结果谁也不曾想的是,莫侧妃却想多了:“既然王爷更喜欢我的孩子,那么世子之位为什么还要给嫡长子呢?”
至于说高密王妃以及赵家的存在,莫侧妃认为这都不是问题。
毕竟那是个舒氏姐妹如日中天的年代,俩姐妹从卑微的舞姬到宠夺专房连太后皇后都要退避三舍的妃子……这么励志的经历,不知道激励了多少出身卑贱或者身在侧室地位的女子。
莫侧妃也在其中。
只是莫家的门第实在太低微了,哪怕莫太妃得宠之后就开始想方设法的提拔娘家人,仍旧无法与世代簪缨的赵家相媲美。
何况莫侧妃私下里试探了高密王几次,高密王虽然对于世子很不满意,对王妃却十分敬重,一点没有宠妾灭妻的意思。
莫侧妃本来都绝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