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封喉诀作者:陈陌(完结) > 封喉诀作者:陈陌(完结)第46部分

封喉诀作者:陈陌(完结)第46部分(1 / 2)

>  连默说:“上次我们见到他是在冬天,那时候若是去万清山,铁定是找不到他的。我想宁舒不会一年四季都待在那个地方,那首题诗的前两句指明了地点,后两句很有可能使指定了时间——‘月白露清’,这应该是说白露时节吧?”

我连忙从连默手中抢过折扇,仔细的又看了一遍,由衷的感觉到自己是个粗人,完全不能领会到什么诗书词话的奥义,只得干巴巴的赞道:“这你都能想的出来?实在是太令人佩服了。”

连默说:“我也只是猜猜罢了。眼下还有一月余才到立秋,我们的行程空余时间实在太多,到万清山蹲守就太过浪费大好光景了,要不要先到别处去逛逛?”

“去哪里?我想回浮……”我想都不想,差点脱口而出,硬生生的止住下半截话,改口,“去哪里好呢?”

连默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你想回浮剑山庄吗?”

我摇摇头一口否定:“不想。”

“为什么不想?”

“那地方有什么好的?”我满脸的不在乎,“没吃的也没玩的,原本还自由点,现在就成了武林总部了,更没意思了!”

“真的这样?”连默说,“那就算了,本来你师哥还很惦记你呢。”

我连忙接话:“我师哥说什么了吗?还是……他有找我?”

连默正色道:“他问我,你上哪里去了,有没有还跟男人混在一起,让我见到你,就带你回浮剑山庄。”

我怔在马上,呆呆的看着连默。

连默用力拍着大腿,大笑不止:“哈哈,哈哈,看你这傻样,这你都信,我逗你玩儿呢,我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在外,上哪儿去见你那盟主师兄?你一听到‘师兄’两字就笨成这样……”

我恼怒道:“你这混蛋!竟拿这种事开玩笑!你怎么知道我师哥过去跟我说过类似的话?”

连默说:“你师哥那一本正经的样子,他会说什么话用脚指头都猜的到。”

被连默这样一打岔,我原本心中的郁结也去了大半,提议道:“连兄,既然还有一月的时间,我们就去少林寺如何?”

连默说:“为何要去少林寺?”

“武林中的烟尘旧事,恐怕没有比了尘大师知道的更清楚的了,去找大师一询,怕是会有结果也说不定啊。”

“你说的有理,可少林寺方丈又凭什么要告诉我们这些事呢?”

我笑着指了指连默手上的折扇:“就凭这把扇子!”

连默道:“愿闻其详。”

我说:“我几乎已经可以肯定,宁舒在中原武林曾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只是因为某些事情突然销声匿迹,不再露面了。想找到他下落的人,只怕也不少。”

连默说:“我不知道想找他的人多不多,但了尘大师是得道高僧,对武林中事向来看淡,只怕他倒是未必想找。”

我说:“过去他也许不想找,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中原武林正道和魔教的关系日益紧张,苏澈又一直计划攻打魔教,正邪之战一触即发,在这个节骨眼上,宁舒这个人就显得尤其重要了,他曾是正道中人,却又是容止危的养父,若是能知道他的下落,说不定能影响整个局势……”

连默笑着看我:“你果然比以前聪明了好多,只是,就这样把宁舒的下落泄露出去,岂不是……”

“我当然不会真的泄露他的居所。这柄折扇咱可以再画一把,略作改动,诗咱就不用提了,我这里还有他所炼的丹药,如假包换,不由得别人不信!”我抓了抓头,“不过,我画画写字的水准实在那个上不得台面,还是有劳连兄你了。”

连默啪的一声打开那柄折扇,端详着上面的山水,皱起眉头,愤愤的说:“这柄扇子半点都不适合做兵刃,又是雕花又是画画的,我连默带着这种扇子跟人交手,还不给笑掉大牙!姓叶的混蛋,这压根就是女人用的扇子!”

第六十二章

七日之后,我们便来到了少室山脚下。少室山山势颇陡,山道却是甚是宽阔——那是唐朝高宗为临幸少林寺而开凿的八里山道,石级层层叠叠盘绕而上,宏伟壮阔,非同小可,令人叹服。我与连默将马栓在山下,一路步行,委折而上,只见对面山上五道瀑布滚滚奔泻,飞流直下,迸珠溅玉,声势滔天,再俯视群山,已如蚁蛭。顺着山道转过盘旋数里,遥见黄墙碧瓦,好大一座寺院。

连默道:“弘扬佛法和武学,一直保持醇正刚烈之气,不受武林权术之争污染的地方,恐怕也只有少林了。只是在当下的局势下,不知少林会有何作为。”

我说:“既然来都来了,就算是查出结果是难于登天,我也要试上一试。”

山坡下寺院边门中有僧人出来行礼,双掌合十躬身道:“施主来此有何贵干?”

连默奉上拜帖,说是“炎珠门灵炎师太座下弟子连默,及云南哀牢山石门峡伏虎拳派大弟子苏欣,身负要事前来拜谒觉明方丈,叩首以盼。”

随拜帖奉上的,还有一柄折扇。

不到一盏茶的功夫,便有少林弟子过来传话:“方丈有请二位施主。”

我与连默互看一眼,站起身来。方丈既然肯见我们,便又多了一成的把握。

我们在僧人的引领下,往寺中行去。

但见少林寺前林木森森,远处则是一片碑林。石碑大多都已古旧不堪,字迹模糊,最大一块大碑上刻着唐太宗赐少林寺寺僧的御札,嘉许少林寺僧立功平乱。

碑文中说唐太宗为秦王时,带兵讨伐王世充,少林寺和尚投军立功,最著者共一十三人。其中只昙宗一僧受封为大将军,其余十二僧不愿为官,唐太宗各赐紫罗袈裟一袭。

少林寺向为天下武学之源,一片恢宏肃穆之气,令人一见便心生仰慕。我心中暗想:隋唐之际,少林寺武功便已名驰天下,数百年来精益求精,这寺中卧虎藏龙,不知有多少好手!

我一路跟着引路的弟子,一路观察,默记路线,倘若今天打探不出什么消息,日后说不准便得独自前来探察。少林寺中殿堂院落,何止数十,东一座,西一座,伴着群僧齐声诵经之声,散在山坡之间。行到高处,只见少室山层崖刺天,横若列屏,崖下风烟飘渺,寺中钟声随风送上,令人一洗烦俗之气。

引路僧将我们带到一座大殿之前,殿头横书“证道殿”三字。殿中空空荡荡,青灯檀香,殿上并列着三尊佛像,下首则是三个蒲团。

一个老僧盘膝坐在中间的蒲团之上,白发苍然,满脸皱纹,形容枯槁如同一堆朽木,眉宇间却是端严肃穆,慈和安详,似有宝光流动;面前的地方放着一张薄笺,一柄折扇,正是我们呈上的东西。

我同连默双双躬身行礼:“觉明方丈,晚辈冒昧求见,如有叨扰还请原咎。”

觉明方丈说道:“二位施主不必拘礼,请坐。”

我与连默一人拉过一个蒲团,双双坐下。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