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二人请旨也是有私心的,因为派去刺杀楚含的人里,属他们派去的人多,生怕被皇帝彻查之下查出痕迹,以御敌为名,同时暗中再将痕迹仔细地抚平一番。
二人还未到平顺城,平顺城已经被南齐军攻下,大皇子被苏澈斩杀于马前。
大皇子一死,北周军又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下了,单灼凭借多年在军中的君威,稳住了军心,同时撤兵到了樊西城。
三皇子和五皇子赶到了樊西城后,刚站稳脚,南齐军已经攻到了樊西城下。
三皇子和五皇子毕竟从未上过战场,面对勇猛的南齐军,带着势如破竹之势,二人早已经不知晓如何调度了,全权交给了那位老将军。
那位老将军毕竟年迈了,不过半日,便被流箭射死。
三皇子和五皇子见那名老将军已死,顿时慌了,转而抓住单灼,命他必须抵抗住南齐军。
单灼唯有苦笑。
他心中清楚,若非朝野上下眼见二皇子接连失利不再信任二皇子能抵御南齐,也不会有大皇子带着圣旨到了定安城,赶走了二皇子,定安城没了二皇子调度,被人轻易破城失守,大皇子被杀,紧接着平顺城被破,如今北周守兵接连败退下士气低迷,元气大伤,根本抵抗不住越战越勇的南齐军。
他没有回天之力,自认守不住樊西城。
但三皇子和五皇子根本不抵用,他们虽然比大皇子稍高些本事,但是没有大皇子的胆量,连大皇子也不如,没让他们上战场,便怯阵。他唯有死守樊西城。
单灼下令死守樊西城,奈何南齐兵士气太强,再加之苏风暖、叶裳、苏澈三人齐上阵,调兵有度,运兵如神。单灼只一人,死守也守不住樊西城。
一日后,他中了一箭,倒在了血泊中。
三皇子、五皇子大骇,眼见樊西城失守,顿时带着人从后方弃城而逃。
单灼虽然中了一箭,但未中要害,由亲信副将带着他也随后撤出了樊西城,北周兵在这一战中,又折损五万。南齐军大获全胜,夺下了樊西城。
三皇子、五皇子撤到了康平城后,见单灼只是受了重伤,并未死,心中大喜,但见他已经无迎战能力,又恐南齐军立即打过来,便接连发了三份八百里加急,二人在八百里加急中着重笔墨地描述了南齐军的厉害,请求京中再来人支援。
北周皇帝收到八百里加急奏报后,终于意识到江山要危急了,连大皇子的死也来不及哀恸了,便连夜召集北周群臣商议,以谋对策。
朝中武百官人人胆寒,想到这些年来,北周最出名的名将就是二皇子和单灼,其余人在二人的光芒下,都难以与其争锋。但如今二人一死一重伤,大皇子也被苏澈斩于马下,三皇子、五皇子不敌,这可派谁前往?
长公主比北周皇帝大十二岁,身为长姐,亲手带北周皇帝长大,北周皇帝继位后,她临朝多年,涉政极深,对于皇室的一众皇子,虽然都是她的侄子,但她十分重于正统,对于北周皇帝宠爱嫔妃所出的楚含太过一直以来颇有些微词,但楚含天资聪颖,又武双全,更甚至与北周皇帝十分相像,她私心里也有几分喜爱。楚含的死,也令她十分哀恸。
如今不止楚含死了,她视为皇后所出正统继承人的楚越也死了,她才真正的坐不住了。
满朝武,无人再能外出御敌之下,长公主长长地叹气一声,苍凉地,“皇上,向南齐求和!”
题外话
精彩吗?
月票啊
第四十七章 北周议和
长公主此言一出,满朝武齐齐一静,皇帝闻言一默。
自北周建朝以来,富国强兵,从未向南齐低过头。更甚至,皇帝曾以为,今年楚含会带着北周大军夺下燕北,长驱直入南齐境地,马踏南齐国土,兵临南齐皇城下。不曾料到,短短数月,兵败如山倒的是北周,以至于到了无人应战,北周要求和的地步。
长公主一开口,丞相寻思片刻,也叹了一口气,出列附议长公主所言。
群臣也陆续出列,附议长公主所言。
北周皇帝即便极其不甘心,心中恼恨,但事到如今,也别无他法,只能点了点头,同意了长公主所言,又问,“南齐被我们北周压制已久,如今我们求和,南齐皇帝肯依吗?”
长公主道,“南齐境地不甚太平,一直颇具乱象,南齐皇帝也是日夜忧心。如今虽然连破了我北周数城,但依我看来,南齐内部诸多问题,无长久之力,最多半年之数。另外,南齐军事一直薄弱,只有攻城之兵,却无守城之将,即便攻下我们北周偌大的国土,兵临我北周皇城下,也会损伤自身气数,暂时无力管辖治理偌大的疆土。无力治理,就会发生暴乱,甚至反扑。届时,内患如洪水猛兽,于南齐就不利了。”
皇帝点头,“依照皇姐所言,南齐一定会答应我们求和了?”
长公主点头,“若是南齐不讲求和,那我们北周也要倾国力一战,届时,我虽然已然一把年纪,也要披甲上阵,皇上也要拿出当年的英姿,御驾亲征,举国对抗南齐,我北周总不会不堪一击,南齐想要夺了我北周国土,也不会轻易,战线势必会拉长拉远,兴许打个几年,也不定。”
皇帝颔首。
长公主又道,“南齐内忧隐患一时难除,如今打仗全凭苏家父女有勇有谋,无长久准备,粮草军饷也不足以支撑打个几年。而苏澈这个人心地大善,是个先百姓后自己之人。若是战争打个几年,可想而知南齐境地多少百姓要节衣缩食,苦于战争,苏澈定然不忍。所以,苏家兴许就是为了燕北报一箭之仇,才如此咄咄相逼,如今连夺数城,也算是大仇得报了,只要我北周讲和,应该就会应许。”
皇帝闻言觉得有理,询问道,“皇姐以为派谁去议和合适?”
长公主扫了满朝武一圈,道,“我去。”
皇帝一惊,“皇姐,你要去议和?”
长公主点头,“我想去看看苏澈的女儿,她如何模样,到底有多厉害,让楚含连连吃败仗,扭转乾坤,使我北周如今处于劣势。除了当年随夫上战场的容安王妃,已经有多少年没哪个女子值得我看看了。”
提到楚含,皇帝又是哀痛不已,道,“朕也想看看她,听是个豆蔻年华的姑娘,真没想到啊,竟让我北周惨败至此。苏澈有一个好女儿。”
长公主道,“皇上就在京中坐镇,如今我北周上下,军心不稳,您不在朝中坐镇如何能行,我去议和就好了。”
皇帝无奈地道,“既然如此,谁陪皇姐前去?”
长公主道,“丞相与我一起,也让南齐看看我北周想要议和的诚意。”
丞相闻言道,“老臣愿与公主一起前往。”
皇帝颔首准奏,“那就辛苦丞相陪皇姐前往了,稍后朕就派信使先一步前往樊西城送议和书,请苏澈息战。”
长公主点头。
北周朝野上下一致有了决议,散朝后,皇帝便先派了信使先一步前往樊西城送议和书,请苏澈息战。长公主和丞相收拾准备,随后启程,前往前线。
北周是拿定南齐会接受议和的,诚如北周长公主所料,苏风暖和叶裳、苏澈三人正等着北周前来议和。南齐三地皆受涂害,唯东境太平,奈何湘郡王是个不安分的,背后所谋不,南齐国内没有十全的条件准许一鼓作气,长驱直入,打个三年五载,夺了北周江山,根本做不到。
除了粮草供应是个大问题外,内患也是个大问题,若是再加上战争拖累,怕是北周江山夺下,也将南齐自身拖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