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打开一个密封的小木匣子,抽出小抽屉,只见里面的命根子孤零零地躺着,已经风干了,俨然一副木乃伊,无辜地萎缩着,满身皱纹。如果不加说明,估计谁也分辨不出这就是男人的命根子,那木乃伊下面垫着一张发黄的纸,估计就是宝贝主人净身时签署的自愿文书。
牛之宫很有成就感地向我展示着他的成果,他望着那些命根子的时候,眼里充满着自豪,好象那些东西足以证明他的威名与手艺。他还津津乐道地讲起阉割时的要领,以及阳物大小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技术等等,听得我心里发悚。
“这是我上个月给一个永顺太监净身的宝贝,他家里实在太穷,连一个猪头与几两碎银子也出不起,我只好将其命根子带回,这孩子看面相应是有福之人,希望他早日在宫里发达,唉,估计等他发达了,我也入土为安了……”
才被牛之宫净身不久的永顺太监的宝贝,置于一个装满香油的土碗之内,大约是怕老鼠来作祟,上面用一个土碗倒扣着,并压着一片石块。里面的宝贝看上去还甚是新鲜,体形硕大,只是没有了生气,像是受了委屈,拉耷着。
看着那东西,我一阵恶心,肚子里有些暗潮涌动。
我眼睛不停地在房子里扫来扫去,想找到太监仇沙的命根子,可以一屋子的命根子,并未标明主人的姓名,只有打开木匣子翻看那张生死契约,才知道匣子里命根子的主人是谁。
牛之宫似乎知道我的心思,却不道明。
我也别无他法,只好先走一步看一步。
“牛爷,如果没有人来认领,这些命根子是不是就永无休止地保存下去?”我很诚恳地问道。
“一般来说,很多将命根子寄放在这里的人,只要自己的困境稍微有所好转,就会来赎回;没有来得及赎回的,人死之后,家里人都会来领回自己的命根子;不来赎回的几乎没有。”
“也有的拿回去了,但因故遗失,只好租用其他太监的命根子。”
“他租用他人的命根子?不是自己的东西,与肉身不合啊!”
“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虽说是别人的东西,但总比没有的好,其实也是图个心理塌实。”
“万一那个太监回来要命根子,却被别人租走了,怎么办?”
“一般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第一,手术之前有契约,我只负责保管三十年,过期不候。第二,一般三十年还没有来赎回的,这个人不是鳏寡孤独,就是早已去世。”
其实,我只关心仇沙的命根子,哪管得了其他人的,就在我左顾右盼的时候,一不小心,打落了那个装有永顺太监命根子的土钵子,牛之宫一见,脸色大变,满是怒容。
我赶紧连连道歉,牛之宫置之不理,我欲拣拾那洒落在地上的命根子,牛之宫制止了我,自己一边手忙脚乱拾掇,一边唤老婆出来清理残局。
我无所适从。
只见那女子拿出一坛不知什么名字的汁液,用纤手将太监的命根子放入其中浸泡了,轻轻漂洗,神情镇定,全无羞色,犹如一个手艺匠在打点活计。
一阵忙乎,我一边骂自己的粗心,前功尽弃了,一边暗自寻思,今天只怕是难以取回仇沙的命根子了。
顾不了多想,于是向牛之宫提出赎回仇沙阳物的想法。
牛之宫不语,冷笑一声。
我后背发凉。
再三乞求,牛之宫伸出五个手指,用手语开出价钱。
我也不还价,赶紧掏出五百文铜钱递给他。
牛之宫瞧了一眼,说:“本来五百文也可,但今天本爷心里不痛快,加价了,五吊铜钱!”
我气得吐血,五吊铜钱就是五千文!这简直比强盗还无耻!
我们此趟跋山涉水,日夜兼程,也不过八银子,如果给他五两,基本上等于白忙活了。
谈不拢价钱,两人不欢而散。
我拂袖而去,远远听得牛之宫的妻子在身后叫唤:“牛爷说最少也得三吊铜钱,下次再来就得十吊钱了……”
第五卷 太监命根子 第十章 祸起人鞭汤
我返回与田古道汇合,田古道听完骂个不停:“奶奶个牛自宫,这么大把年纪了,还如此为老不尊,哪有一点阉割大师的风范!怕是他一辈子憋不出个男娃出来,将火气在我们身上不成,奶奶个泡菜,你憋不出来,可以找我们帮忙啊……”
待这厮骂了个痛快之后,我们检讨了自己的过失,决定去村里人家打听一下情况,再作决议。
没过久,田古道探得信息归来。
据村里的乡亲说,牛之宫原本很和善,最近出了点事,所以火气特别大。
原来,前不久,牛之宫家里来了一个不速之客,说是来赎命根子的,可却拿不出赎书契约,牛之宫自然不肯。
来人只好如实相告,说是家兄新亡,他是替自家兄弟来租用他人命根子的。说自己亡兄以前是兵营中人,在一次撕杀中被敌人砍掉了命根子,几经医治,虽保住了性命,但至死之前,胯下一直少了那物什。
牛之宫听了他的陈述,心下也生出怜悯,于是在自家命根子博物院里,挑了根陈年太监鞭给他,此根已经寄放三十一载,一直无人来赎领。
来人赶紧将命根子精心包了,付了巨额赎金,道谢而去。
说来也怪,自从上次来人之后,没几天,又来了一个外地人,也说是来赎命根子,同样拿不出赎书,理由是文书已经在一场大火中焚毁,却能说出命根子主人的一切特征。牛之宫没有理睬来人,于是,来人跪着不肯离开,死死哀求。牛之宫只好挑了条陈年老根给他,来人感谢万分,留下重金答谢。
这样的事情居然发生了三次。
牛之宫甚是纳闷,却百思不得其解。
过了些时日,牛之宫家里来了几个官差,将其带到衙门问讯。
原来,那三个来牛家赎命根子的人,全是慈利宋氏豪门的佣人,赎回去的命根子全被主人炖人鞭汤吃了,说是人鞭汤可以补阳,主人叫宋三万。
宋三万年轻时在本地靠贩卖猪牛为生,赚了些银子后,就外出经商,在广东开硅肆,后来在常年在苏杭一带做绸缎生意,没几年,绸缎分号遍布各地,赚了不少银子,成为家缠万贯富甲一方的巨贾。
宋三万年事已高,逐回乡省亲。
大概是厌倦了外面的喧哗,宋三万每年都要回家乡常住,一般数月半载,并建造了豪华私宅,据说私宅之华丽,足以与苏杭一带的名园相媲美,号称当地第一华宅。腰缠万贯的宋三万乐善好施,斥巨资在当地修路架桥,兴办学堂,造福乡亲,深得乡人称颂。
为当地人津津乐道的,除了宋三万发财的传奇故事,还有他让人大跌眼镜的怪异饮食方法。
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