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不是忙,老没时间嘛!”女儿抽泣着。
第二天一早,女儿向妈妈告别,她紧紧拥抱了妈妈:“妈妈,我会想你的!”
那天,女儿没哭,妈妈哭了。“这些年我自以为给了女儿很多,可我唯独没有拿出时间听她述说,我真觉得对不起她。”妈妈内疚地说。不过,她还是欣慰地告诉我,如今远在大洋彼岸的女儿已成了她的网络朋友。
让孩子以不伤及他人的方式渲泄,是孩子心灵成长的重要需求。倾听孩子的诉说是一把开启孩子之门的“金钥匙”,有利于帮助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促进他们身心的良好发展。
最近日本东京街头出现一件新鲜事:一个化名校方的倾听者在广场上摆出自己的小招牌,上面写着“我听你说”。29岁的校方并不是靠作倾听者来谋生,他是免费听人们诉说。他已经为12000多人提供过倾听服务,平均每周100人。校方实际上是一名教师,他的愿望是当一名好的喜剧演员。三年前,他在台上发现,台下的观众似乎更喜欢向他说心里话,而不是听他说俏皮话。
出现这个新职业决非偶然。尽管东京的人口越来越多,但东京人的孤独感却与日俱增。所以使这个新职业——倾听者应运而生。
大人都渴望有人倾听,何况那些孤独的孩子呢,多么希望有一天,你在家里也挂一个牌:我听你说。
心灵成长需要肯定
如果你问我:“今天的孩子最渴望什么?”
我会回答你:“渴望肯定。”
如果你再问我:“今天的孩子最缺少什么?”
我会回答你:“缺少肯定。”
一天,一位年轻的妈妈讲了一件令她沮丧的事:“上二年级的儿子很调皮,经常挨老师的批评,从未受过表扬。一天,儿子兴冲冲地跑回家,高兴地对我说:‘妈!今天老师表扬我啦!'我喜出望外,忙问:‘老师表扬你什么啦?'儿子说:‘老师说我的检讨写得不错!’我一听,差点把鼻子气歪了,我儿子不定又闯了什么祸!”
可我听了,鼻子却酸酸的,心里对这个男孩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孩子的心灵像干涸的小苗,渴望被肯定,渴望得到积极的评价!
2002年6月,我参加了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妇联组织的“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团”,认识了一位优秀的母亲王玲玉。她有一个很有才气的女儿,叫张茗,16岁时就出版了诗文集《阳光女孩》。王玲玉述说的女儿写诗的故事,让我看到一个女孩的才华是怎样被激发出来的。
王玲玉常对女儿说:“孩子,妈妈是你永远的读者。”正是这样忠实的读者培养了这样的少年诗人和作家。
张茗第一次写诗时才7岁。那时,张茗在寄宿制学校读书,学校不让带玩具,细心的妈妈悄悄地给女儿带了一面小镜子。没想到,镜子竟成了陪伴女儿度过寂寞时光的伙伴。为了渲泄想家的情绪,女儿写了一首小诗《镜子的美丽》:
当你发闷的时候,是谁在陪伴着你?
不错——是镜子!
镜子,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
当你发闷的时候,有镜子陪伴,镜子发闷的时候,有谁在陪伴它?
不错——没人!
它只有默默地想着和小主人在一起的情景,
只要小主人一进家门,
镜子就又露出了笑脸。
当时,张茗还不大会写字,许多字是用拼音代替的,可她却兴奋不已。星期六一到家就大声对妈妈说:“妈妈,你看我写的诗!”妈妈看了一遍后,非常激动地说:“太棒了!我的女儿会写诗了!我要把它珍藏起来。”
妈妈的鼓励,让女儿信心大增,写诗方面的潜能逐渐表现了出来。以后,女儿又陆陆续续地写了第二首、第三首……后来又开始写散文、小说。
每逢生日、新年,张茗总要给爸爸妈妈送张贺卡。起初,女儿送给爸爸的贺卡是这样写的——将心中沉沉的爱意化做千千的祝福,祝愿爸爸生日快乐,永远快乐!贺卡封面上画了一只小狗和一只小老虎,小老虎手上捧着一颗心给小狗(妈妈和女儿属虎,爸爸属狗)。
爸爸看了,心里很感动。但想到父爱是“大气磅礴”的,不应轻易显山露水,他只是喜悦地说了句:“哟,女儿长大啦,记住爸爸的生日了,谢谢你!”随手把贺卡放在桌子上。
张茗对我说:“在后来几天里,我发现那张贺卡一直放在桌上,一动没动,我很伤心,以后我给爸爸的贺卡越写越简单,最一就剩下一句话了:祝爸爸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但是,张茗给妈妈写的贺卡却年年不同,真挚感人。因为妈妈能读懂女儿的心。
张茗送给妈妈的第一张生日贺卡是这样写的——谨送您一张很小的卡,说上一句很真的话,不必说母爱是丰满、是美好或伟大,只因她洋溢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就已是最美的神话。妈妈,生日快乐!卡片醒目的地方画了一大一小两只小老虎,欢爱之情跃然纸上。
妈妈激动极了,热烈地向女儿致谢:“妈妈太感动了!我要把这张贺卡永远保存!”
每当王玲玉与丈夫分享这些快乐时,丈夫都颇有微词,认为女儿对妈妈比对爸爸用心。王玲玉对丈夫说:“同一个孩子,给你写的贺卡流于形式,而给我写的却感情充沛,这便是肯定和欣赏的作用啊!”
张茗对我说:“妈妈的欣赏是我写作最大的动力!”
可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是现代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父母若期望孩子成人、成才、成功,最佳的办法就是:永远作孩子的欣赏者,培养孩子的自信,欣赏孩子的才华。
心灵的成长需要自由
有一次,在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举行的宴会上,一些贵族认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完全出于偶然。
哥伦布没有辩驳,他在宴席上拿起一个鸡蛋,对这些贵族说:“诸位先生,你们能把这个鸡蛋立在桌子上吗?”
那些贵族拿起鸡蛋,左立右立,怎么也立不起来,只好请哥伦布来立。
哥伦布把鸡蛋朝桌上一磕,鸡蛋立住了。
贵族们很不服气,说这样他们也会做。
哥伦布笑笑说:“问题是你们这些聪明人,谁也没有在我之前想起这样做!”
虽然这是一个笑话,但却说明一个道理:创新的行为往往产生于“奇思妙想”。有创新能力的人提出的问题常常“出乎意料”,思考的结果往往“与众不同”。
我听过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老师问同学:“树上有10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
这是一个传统的脑筋急转弯题目,不够聪明的人会老老实实地回答“还剩9只”,聪明人会回答“一只不剩。”但是有个孩子却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