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巧儿不识水性,因此这一回张大郎也站到齐大郎那边,跟着劝了张巧儿一句:“齐衡和小二说的对,阿妹你千万不可下河,不然我们一分心照看你、可就没法子捞鱼了,到时候一条鱼都没捞到、那可就功亏一篑了……”
张巧儿活了两世都没下河抓过鱼,这次她本想下河好好的玩一玩的,可惜齐大郎和张大郎兄弟少见的统一了阵线,让张巧儿只能撅着小嘴儿、一脸不甘心的点了点头:“好吧,那我不下水玩就是。”
就在大家为张巧儿的退让松了一口气时,齐大郎突然指着张巧儿的脚下大叫了一声:“你脚下有只蟾蜍!”
张巧儿从小到大最怕的就是蟾蜍这种生物了,于是齐大郎一大喊、她马上条件反射的跳到张大郎身后,并且还习惯性的张嘴尖叫了一声,然后目光来来回回的在齐大郎指的地方搜寻,生怕那蟾蜍已不在原地、跳到她身上来了!
哪知齐大郎一见张巧儿一脸慌张的尖叫,马上把脸凑到她面前,不紧不慢的扫了张巧儿一眼后,不客气的奚落了句:“缺了两颗牙的确是挺丑的。”
齐大郎奚落完了,张巧儿才意识到她光顾着尖叫和搜寻蟾蜍了,竟然忘记捂住小嘴儿、让齐大郎有了可乘之机!
他父亲的母亲的!
齐大郎这小子真是太可恶了!
河滩上连只蚂蚁都没,更别提什么蟾蜍了!!
于是意识到被腹黑的齐大郎捉弄了后,张巧儿当场就怒了!
张巧儿一怒、也懒得想什么“阴谋诡计”来报复齐大郎了,只见她直接选择趁齐大郎一脸得意的时候,很不淑女的抬起脚、不客气的往他屁股上踹了一脚!张巧儿可是故意一点力道都没留,因此她这一脚直接把齐大郎给踹到河里去了……
齐大郎没料到张巧儿会这么“暴力”,一时没提防、当下就跌到河里成了落汤鸡!这让齐大郎从水里站起了来后,马上气急败坏的冲张巧儿吼道:“张四娘,你竟敢踢我屁股!”
张巧儿闻言一边慢条斯理的捂住小嘴,一边用手指掏了掏耳朵,然后以不紧不慢的语调、“好心”的给愤怒的齐大郎提了个建议:“齐大哥哥,你还是不说话、不发怒、绷着一张脸的时候比较讨人喜 欢'炫。书。网',我看你还是继续绷着脸吧,生气会让你变丑哦!”
张巧儿说完便不再理会齐大郎,而是瞪了把她出卖了的张二郎一眼,笑眯眯的问道:“二哥,你们不是要下河抓鱼吗?齐大哥哥都已经先下水了,二哥你还不赶紧下去帮他?还是二哥也想我帮你一把、送你下河?”
“不用了!不用你帮我、我自己下水就行!”
张二郎说话间已一溜烟的闪躲得远远的,一边紧张的注意着张巧儿的一举一动,一边匆匆忙忙的脱了鞋、挽了裤管,不等张巧儿再阴阳怪气的发话就自觉下了水,很快就淌着水走到浑身湿漉漉的齐大郎身边,给了他一个爱莫能助、“节哀顺变”的眼神……
张大郎和齐二郎见了,先是呆怔了一小会儿、随后下意识的远离张巧儿,最后才先后脱了鞋、挽高裤管下河。张巧儿则一边“阴森森”的瞪了齐大郎和张二郎一眼,一边气哼哼的找了块大石头坐了,瞪着一双美目“监督”齐大郎几人抓鱼。
第二十二章 送鱼苗的技巧
张巧儿在一旁看了一会儿,就发现齐大郎几人捉鱼的法子其实很简单———齐大郎先在水不深的地方竖个用竹篾编制的、有着细小筛孔的圆筛子,然后由张大郎到上游砸些小石头把鱼儿往下赶。
那些鱼儿一受到惊吓就纷纷往下游逃窜,也就必然要经过事先竖好的圆筛子,那圆筛子的筛眼儿不大、只容得小指头一半长的小鱼苗儿钻过去,稍大一些的鱼儿只能被挡着过不去。
这样一来,略大一些的鱼儿就都被过滤掉了,而那些没被过滤掉的小鱼苗一钻出圆筛子,齐大郎几人就手脚麻利的用筛孔同样十分细小的笊篱捞鱼!能钻过圆筛子的小鱼苗大多细若针芒,于是齐大郎几人随意拿笊篱往水里一捞,就能捞到不少活泼乱跳的小鱼苗!
而齐大郎他们一捞到鱼苗,马上就招呼张巧儿拎那装了水的木桶过来接鱼。不过这鱼苗得大小差不多,因此齐大郎很快就指点了张巧儿一番,让她取了一旁那口圆底尖状、似笊篱的物事,覆之以布、放入水桶之中,用它把水桶里稍微大一些、不能当鱼苗的鱼儿再过滤出来。
齐大郎之所以要求大家伙儿反复过滤鱼苗,目的是为了确保装在同一只水桶里的幼苗的安全———有些大鱼会吞噬小鱼苗,并且大鱼一多、还会让小鱼苗的生存环境变恶劣,没一会儿就纷纷翻了白肚。
几人都有了分工后,一整天不停的捞下来、收获倒是十分可观,事先备下的十个木桶都慢慢的装满了各种各样的鱼苗,齐大郎估摸着那些鱼苗能换个几吊钱了、才让大家停了手。
因去东坑镇一来一回要花费一整天的功夫,所以只能第二天一早出发。于是为了让鱼苗好好的活着,齐大郎几人只能先把鱼苗倒到用竹篾编制的、同样有着细小筛眼的竹篓子里,然后把竹篓子绑了绳子浸泡在河里最上游的浅水里。
第二天天还没亮透,大家伙儿便都寻了不同的借口溜出了家门,张巧儿和张大郎兄弟一起赶到河边后,才发现齐大郎兄弟带了不少“装备”过来———有竹篓、小桶、小篮子、炒糠等等。
其中那十个似桶的竹篓,据说是用竹丝做的,内里还糊了一层漆纸,专门用来贮放鱼苗,是齐大郎特意请竹匠编制的。齐大郎只说他带的那些物事,都是护送鱼苗的必备物事,至于具体用途他却故意不说、吊大家的胃口,只让张大郎兄弟赶紧把浸泡在河里的竹篓拎起来,把里头的鱼苗倒到那特制的竹篓里。
齐大郎几人把鱼苗都倒入特质的竹制容器里后,立刻马不停蹄的往东坑镇赶去,路上齐大郎每隔一定的时间、就会吩咐其余几人做三件事———一件是喂小鱼苗吃炒糠,第二件是让张二郎他们不断的摇动装鱼苗的竹篓;
第三件则是每每经过溪河水塘,齐大郎一定会让大家停下来、利用小木桶汲换新水,短短半天功夫的路程、已经不厌其烦的一连换了好几次水了。
张巧儿见了心里十分好奇,每每齐大郎吩咐其他几人做这些事时,她总是会向齐大郎投去好奇的目光,大有想要他解释解释的意思。
可没想到齐大郎却傲娇了———每当张巧儿觉得好奇时,齐大郎总会骄傲的挺起胸脯、昂起下巴,然后酷酷的叮嘱张二郎要注意这个、注意那样的,但偏偏就是不说为何让他们那样做!
并且一被人追问,齐大郎就会故作老成、故弄玄虚的说道:“只有照我的话去做,这些鱼苗送到买方手里才能依旧活泼乱跳。”
张巧儿心里虽然好奇得紧,但却偏偏不开口询问齐大郎,更不会如齐大郎所愿、给他一个显摆的机会,而是自个儿细心的观察起齐大郎吩咐的那几件事,并且暗暗的在心里反复琢磨———换水这点倒是很好理解,勤换水实际上就是增加水里的氧气含量,保证鱼苗不会因缺氧而死。
于是张巧儿很快就故意咳嗽了两声、清了清嗓子,吸引了张大郎几人的注意力后,才自信满满的开口给同样十分好奇的哥哥们解疑:“这个特质的竹篓里密密麻麻的游满了小鱼苗儿,要是不勤换水这小鱼苗很快就会翻白肚,所以为了不让鱼苗死掉、每到有水的地方就得换一回。”
张巧儿一说完,张二郎就好奇的问道:“怎么不换水就会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