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官人,吹灯耕田 > 第46部分

第46部分(2 / 2)

如此一来,榜下捉婿一事才就此告了一段落。吴氏事后得知此事全靠顾氏出面才得以顺利解决,第二天自是带着张巧儿提了些礼物登门道谢,在此略过不提。

而虽然齐大郎高中后、闹出了这么一个不大不小的风波,但齐大郎兄弟和张大郎兄弟都一并高中的消息,还是让张齐两家的人都高兴不已,不但立时就买了一大串爆竹挂在门外放了,还马上烧香祭祖、把这个好消息告慰给各自家的祖先知晓。

街坊邻居得知喜讯后自是纷纷上门贺喜,张家租的那小屋子一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屋里屋外都是此起彼伏的贺喜声!这吴氏盼了这么多年总算是盼出头了,心里一高兴便在熟鱼铺里摆了几桌酒席,请了顾氏那头的亲戚、张巧儿婆家的人、以及街坊邻居吃酒庆祝,大家伙儿好好的热闹了一回。

话说这几日张家可谓是喜事连连,吴氏先是摆酒庆祝张大郎兄弟和女婿齐大郎高中,庆祝完后便紧跟着开始操办张大郎的喜事。

因先前定了亲后就开始逐一准备,因此这后面要筹备的事倒也不多,很快就把大小适宜都准备妥当了,随后吉日一到、就热热闹闹的把顾家小娘子给抬进门来了,吴氏也终于当上了婆母、膝下有了媳妇儿孝顺!

这小顾氏嫁到张家来可以说是低嫁,虽然是小顾氏她自个儿心里愿意,但吴氏却不想委屈了儿媳妇儿,也不愿意让儿媳妇儿住在那租来的狭小屋子里。

因此早在小顾氏进门前,吴氏就和张巧儿、张大郎仔细的商量了一番,最后拿出张家这些年来的大部分积蓄,在州桥夜市附近买了一座两进两出的小院子,粉饰一新后给张大郎做了新房,还特意给张巧儿留了间屋子、让她回娘家时可以住。

且先不说张家这头如何,却说张巧儿见娘家买了处小院子,便也起了心思、也想替自个儿置办座小宅子,毕竟张巧儿本就有不少嫁妆,再加上齐大郎这些年来挣的银钱,买座小点的院子应是绰绰有余。

张巧儿很快就把她的心思说与齐大郎知晓,齐大郎倒是赞成他们小两口也置办处属于自己的房产,但却强调必须等齐三娘从朱家嫁出去后,他们才能搬离朱家,这样好歹也能让齐三娘从母亲的家中出嫁。

而张巧儿已悄悄的替齐三娘物色了几户合适的人家,心想只要找机会带齐三娘逐一相看、并挑出中意的人来,那齐三娘的亲事很快就能提上日程了。因此张巧儿也不着急,一边慢慢的挑选合适的宅院,一边继续留心齐三娘的亲事。

不过除了齐三娘的亲事外,眼下还有件一等一的大事搁在齐大郎眼前———谋官。

按理说只要通过殿试的考生、就都有资格出仕为官,可却不是个个都能立时谋到差事、大多都只能等官职轮缺,且就算是谋到了差事、这差事也有好坏之分……这些官场上的弯弯道道,归根结底就是要靠人脉关系和身世背景。

张二郎有了顾氏夫妇这个靠山,谋官一事自是会顺利许多,虽说不一定能谋到什么令人眼红羡慕的好差事,但也不会谋到那些吃力不讨好的坏差事。至于张大郎眼下和顾家有了姻亲,他的前途顾家自然也会放在心上、尽力周旋,唯独齐大郎兄弟无依无靠、前途不慎平坦。

这些事齐大郎心里早就已经琢磨过并有了打算,于是很快就寻了个机会和张巧儿商量:“娘子,我是你的夫婿,因此张府那头和顾家那边都曾开口表明,一定会尽力替我谋个好差事,我对他们两家的相帮也是心存感激……不过我却想把这个机会让给小二,不知娘子你同意不?”

齐大郎的前程张巧儿也十分重视,因此她当下便面色微凝的问了句:“把机会让给二弟?那你今后的前程怎么办?莫非官人你不想出仕为官?”

“出仕为官、报效国家,这是大多数读书人一辈子追求的目标,可说实话我对当官并无太大兴趣,不想被困在勾心斗角的官场上、也不想因当官而逐渐迷失本心……”

齐大郎说着顿了顿,才一脸自傲的说道:“我之所以参加科举,其实更多是想证明自己的实力、替齐家挣一份荣耀,并不是为了挣个一官半职、从此平步青云———在我看来,平步青云也未必是件好事。”

其实张巧儿也不希望齐大郎出仕为官,只想和他一起过平平淡淡、自给自足的小日子,毕竟为官就很可能被迫同流合污、或是被迫“站队伍”,再不然就是被那几个少得可怜的俸禄、逼得去收刮民脂民膏,那还不如经商赚钱、大大方方的花自个儿赚来的钱来得快活自在。

只不过“士农工商”、“商”排在最末等,宋人也大多瞧不起商人,所以张巧儿才不敢劝齐大郎把心思都放在经商上头,怕因为她超前的观念而影响了齐大郎的前程……

张巧儿念头才刚刚转到这儿,齐大郎就和她心有灵犀的开口说道:“我虽不想为官,不过却早已有了打算、想去谋份适合读书人的差事!只不过咱这些年在汴京城经营的买卖却不能放弃,毕竟一家人能有钱吃饭穿衣才是最要紧的事,读书人的清高傲骨和脸面又不能当饭吃!”

第十六章 成了香饽饽

齐大郎这番务实的话让张巧儿深感欣慰,也正合张巧儿的心意———先前张巧儿还担心齐大郎会是个迂腐刻板的酸秀才,会瞧不起经商这个行当呢!

于是张巧儿马上出言鼓励道:“官人,这可是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官当不当的确是不打紧,可这钱咱可得继续挣下去,别说我们很快就得替三娘备一份嫁妆,就是二弟也差不多该说亲娶妻了……这些事儿哪一桩不都得要钱?”

张巧儿见齐大郎连连点头附和她的话,悬着的那颗心才落了下来,随后才问起了齐大郎的打算:“先前官人你说早已有了打算,那你打算如何?”

“我早已仔细琢磨过了———若是我能有幸得以被选进去太学教书,那这也算是份稳定的差事,赚取的银钱也不会比当官的俸禄少……”

这教书的确是那些饱读诗书的书生的另一条出路,且这教书说起来简单、其实细分之下也有好几种情形———一种是学问不大出众的落第秀才,他们大多只能去些乡下地方的小书塾教书,赚取的束脩往往以物事和吃食居多。

另一种同样是落地的秀才,不过他们大多学问还不错、且家世清白的,那便有可能被请去一些大户人家里头,给年幼的孩童启蒙、或是教那些深居简出的小娘子读书识字,赚取的束脩多为银钱、也还算是丰厚可观。

最后一种则是高中但却不愿意出仕的登第士子,这样的人算是人才、是有资格到太学去教书的,且教得好日后还可以升为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教授。当然,就算是登第士子想要进太学教书,也是需要通过考核的,并且还必须找当朝在职的官员保荐,才能获得考核资格。

在齐大郎仔细的解说下,张巧儿很快就弄清楚进入太学教书的好处———其实和现代社会的公务员差不多,只要你有本事、经人保荐后通过了考核、成为了太学里头的教书先生,那你从此就算是有了个铁饭碗。

且能够给整个太学的学生上课,将来可以发展出多少人脉啊!哪怕退一步来讲,将来齐大郎若是不想在太学教书了,依然可以走关系谋个一官半职,他出仕为官的资格一辈子都会在,不会因为进入太学教书而被取消。

除此之外,张巧儿想得比齐大郎更为久远一些,并且还直接想到了现代的补习班———要是齐大郎在太学里教出了名气来,那就可以效仿现代的老师在古代开个补习班,专门给学习差的学生开小灶补习,这也是个不错的赚钱好路子啊!

再说了,学生的父母为了孩子将来能够金榜题名,什么钱不愿意花?补习这点小钱更是十分乐意掏,指不定为了让齐大郎对自家孩子多费点心思,家长还会争先恐后的送礼上门等等……

张巧儿越想越乐呵,越YY越觉得教书先生是一份既清闲、又有很“钱”途的职业!并深刻的认为教书比辛辛苦苦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