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便相携到老者长桌前,请教道,“墨居先生,学生有一疑惑,想请教。”
老者缓缓放下书卷,眼睛瞥向他手中的书页。抬眼看围在四周的学子,沉吟道,“此字并非书社印刷错误,也不是王右军之失误。”
“啊?”大家面面相觑,皆有错愕之色。
“可有哪位知晓其中缘故?”老者淡笑道。
林泽心里一机灵,没有四处看别人的反应,只拱手道,“晚辈有一想法。”
众人的目光都挪到林泽身上,对这个陌生又过分年轻的同行,露出几分不信任。
“可别哗众取宠。”就有人撇撇嘴,小声嘀咕。
林泽心里没起一点波澜,他的脸皮,不是什么人都能击溃的。
哼,社畜的底线,比你们想象中的都低。
林郁盛站在外侧,也想瞧瞧林泽是怎么解释的。
老者挑挑眉,上下打量一番,“不妨说说。”
“此为通假,字音相同而异义者。‘由’通‘犹’,意为好像。”林泽顺道用《论语》中的一些经典背诵名句作出解释。
在现代要求背诵的篇目,科考中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
现代人大家专攻选出来的要考试的部分,而且是逐字翻译。
古代人考科举,整本书都要背诵,在没有断句的基础上,理解大致意思,很多时候是忽略个别字义。
很多人就没有注意到这些通假字。
众人听完林泽的话,不由吃惊,因为翻开对应的书册,竟然一丝不差。
“小友,好学识。在下方明,县学生员,不知如何称呼?”拿书的男子便朝林泽道。
林泽像是个初出茅庐,害羞腼腆的年轻人,连忙回礼道,“见过方兄,小生林泽,字清珩。”
接着又有几个读书人同林泽打招呼,双方互通姓名。
“贤弟,你才学过人,不知哪里人?可有考取功名?”方明就问道。
他看林泽虽然比较高,但五官依旧有稚嫩之相。且口音不是本地的,平日又没听说过这一号人,不由升起几分好奇。
林泽含笑回道,“我与家人乃外地迁来,现住桃花坪。去岁已中秀才,各位贤兄,小弟初来乍到,诚挚邀请大家来桃花坪做客。”
林泽都想好怎么招待人了,家里几间茅草屋,没什么能看得。但那边好几个合适散步的地方,秋季登高也有一番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