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条件, 又想充分休息,只能用闹钟这个办法。
收拾好东西, 林泽轻车熟路赶去。‘崇志堂’三个字出现在交叠的枝叶间, 学堂到了。
下
午的课堂里,亮光还充足, 提前来到的同窗们都坐在屋子里, 认真看书或是凑在一起小声交流。
林泽从书袋里拿出笔墨纸砚, 还有两本教材, 孔子写的《春秋》以及左丘明的《左氏春秋》。
要看懂《春秋》, 需要这本《左氏春秋》作为解经之书。
磨墨的时候, 林泽又在感慨。他店里有挺多现代那种瓶装的墨水, 下次真想直接拿出来用,磨墨不是一般费劲。
“林兄,石夫子的讲学, 不必准备笔墨。”是旁边坐的同窗黄朔,林泽早上跟他互通过姓名。
林泽停下动作,露出一个亲和的微笑,“多谢黄兄告知,我初来乍到,还未听过石夫子的授课,不知有何不同?”
林泽没有打听过石夫子的教学风格,倒是对现代读书时的历史老师印象深刻。
地中海发型,一个黑框眼镜,一节课笔记满满当当。书本那些字,全是重点,真是没有一个浪费印刷的。
加上王夫子上午那节课,给他整体感觉就是,下午这位历史课老师,不得加倍写?
“石夫子为人随和,讲学之法也不拘泥于形式,这回不晓得有何做法了。”黄朔摇摇头,就好心提醒一句,说完就坐直回去继续背书。
林泽心里其实还想问问以前石夫子是怎么讲课的,奈何黄朔一副又学上头的样子,倒不好打扰。
不磨就不磨吧,林泽也没有收起来,只是暂时不动,先继续背书。
不得不说学习任务是真的重,考举人的书,原身只背过最重要的四书五经,还有好多同步教材要背的。
比如现在这本《左氏春秋》,也叫《左传》的历史书。人家也是要背的,不然孔子那本《春秋》解不了完整的题。
同窗们都是摇头晃脑地背,林泽是手指有节奏地轻轻敲打桌面。他这个背书习惯是现代就有的,对他非常管用,效率高。
不知不觉,时间飞逝而去,一位身穿月白道袍形制的男子,美须豪眉,眼睛炯炯有神。
林泽第一印象就是,很飒很帅。
这是历史老师?林泽脑子里的初中历史老师形象,与面前的中年美男一对比,真是强烈得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