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2 / 2)

这一篇是隐公元年的,对于现代人来说,最著名的就是‘郑伯克段于鄢’,当然还有其他内容。

文章很短,但包括的内容特别多。

比如这个“郑伯克段于鄢”,孔子其他什么都没写。

大家光看这句话,根本不知道郑伯为什么要搞共叔段,怎么克的?

兄弟之争为什么要用‘克’这个字眼。林泽是有原身基础的。他知道这年代‘克’是翻译成战胜,什么情况下才用战胜?是用在国与国之间的斗争。

想了一圈,林泽什么思路也没有,‘王正月’就是一个时间,后面发生什么事没写,又跳到三月,写了隐公与邾仪父在蔑地结盟。

不过根据《左转》记载,林泽知道正月隐公成为摄政王,而三月时,隐公因为摄政而想和邾国结好,因此两国在蔑地举行了盟会。

真是,少看一个字都弄不明白这历史书啊。

不过林泽答不上来,班里还是有好几个人能说的,“回先生,‘王’是指周天子,本书以此历法记鲁国之事,可表明其并未在公然反抗周天子统治。”

??原来还有这种内涵,林泽简直开了眼,谁能想到是这个解读法?

“不错,鲁国为姬姓,在周天子式微之际,仍用周之历法,表明其对周天子的归顺。然而楚国却用夏历,其心可见。以此微小之处,诸生可见孔夫子的态度如何?”石夫子继续引导大家思考。

这个问题林泽倒是懂了,孔子在写《春秋》时,用这种细节来表明自己的看法。

“仁”和“礼”是孔子的思想核心,尊不尊重周天子这个细节,展现的是‘礼’,孔子表扬鲁国的守礼。

再看看其他同窗,大家面上都是了然之色,更有同学举一反三,“《春秋》《孟子》多用周历,《楚辞》《吕氏春秋》则用夏历。”

石夫子笑了笑,起身继续走。学生们自然跟着一块,期间石夫子会带大家念念诗词,或是即兴赋诗一首。

整个过程都是张弛有度,林泽有种在玩中学的快乐感。

先是来到书院后山的暮春河,水流蜿蜒,犹如一条闪着细碎银光的绸带,在山野间静静地流淌。

岸边有楼台廊桥,一直延伸到前面尽头的银杏林。

一路上,石夫子都会有不同的切入角度讲《春秋》。基本都是把问题抛出来,让林泽他们思考。难一点的直接原地坐下,让大家交流讨论。待有一定的结论出来,他再点评指正。

虽然石夫子的课堂,不用做笔记,但林泽学得非常投入,而且对每个知识点的记忆很深。

比如一读到‘王正月’,他马上就想起,在大讲堂侧边的园林里人工小溪边发生的对话。

最新小说: 培养一个反派 万人迷穿到耽美女配 朕亲自教养她 [HP] 和四十一枝花的乔治韦斯莱谈恋爱的话 小师叔想让我当龙傲天 小猫咪如何饲养反派人类 将军!刺客不是我 [崩铁] 格拉默女皇她一心要救铁骑 【死神白一】短篇(现代都市) 拯救退环境傲娇男主(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