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眼睛往待招处某张桌案上看了看,唏嘘道,“你不在也好,免了一场风波。”
林泽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把自己心里的疑惑问了出来,“忠润兄,那位王兄怎的不见来?可是像我一般身体不适告病在家?”
宋明才听到这个名字就想捂林泽的嘴,把人又往角落拉了拉,“清珩兄慎言,可别提他的名儿了。”
林泽很上道地不再多说,“对了忠润兄,咱们待招处只需等着替陛下润笔写诏书吗?”
宋明见林泽没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稍稍安心些,愿意多陪他聊几句,“还有许多收集抄录整理的活,你跟我来吧。”
林泽也不是非要听什么八卦,而王世则这位状元真出什么事,回头找人一打听就知道了,这多少算是个名人。
在待招处林泽是新人,皇帝要写的旨意当然还轮不上他来代写,基本就是跟着宋明整理各代皇帝的诏书、把每天新产生的诏书进行抄录备份,最重的活估计就是整理典籍了。
这年头的书为了能保存得长久些,需要在天气好的时候定期晒太阳,下雨天久的话则是熏香驱虫,主打就是抗来抗去。
不得不说翰林院工作还挺清闲的,林泽这种小公务员每天也不用去上早朝,来到工位慢悠悠吃个早餐再开始忙活,中间还和同事凑一起喝个下午茶,没有别的事就等着五点下班回家。
林泽在翰林院上班过于老实,原本大伙猜测他有后台的就有些动摇了。
到了第七天,原本对林泽保持和善
的某些老油条开始使唤他去干杂活。
“林编修,劳烦你把这些文书归档入库。”五十多岁的贾宗承和一个年轻小伙搬来一个大箱子,径直放林泽书案的旁边。
旁边其他人虽然低头好像在忙活,实际上都盯着这边的动静。要是贾宗承都能把人压服,那这个林榜眼在他们翰林院日后可以当成一个软柿子了。
林泽从桌上的书卷中抬头,他这两日开始加入修撰明宣年间的国史实录,忙得脚不沾地。
现在突然收到这个贾宗承要他帮忙,林泽原以为数量少他顺个手就算了,没想到脚边是一大箱子,“贾孔目,实在不好意思,我这手头的修撰之事尚脱不开身,你要不问问刘学士大人让我去给你那边帮忙吧?若大人同意,我马上就来。”
林泽一开口就是把贾宗承的职位强调出来,孔目,在翰林院属于不入流、没有品级的职位。林泽实在想不出来自己原来乐呵呵地这么好欺负吗?好歹也是七品官衔,这才几天就有人敢跳出来明目张胆使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