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哈佛女孩刘亦婷 > 第15部分

第15部分(2 / 2)

继父来加盟,赢得女儿心

1988年夏天,我们家来了个儒雅诙谐的新成员,他就是婷儿的继父张欣武。张欣武是我的同行,在另一家省级杂志当编辑。他不仅愿意把婷儿当作惟一的孩子来呵护,而且和我一样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有他和我一起来栽培婷儿,可以说是婷儿此生的又一大幸运。

张欣武出身于文化素养很高的家庭。他的祖父,是一位富有民族气节的书法家。父亲早年就读于燕京大学,是一位正直的知识分子。张欣武的妈妈,是一位很有教养、受人尊敬的省级劳模。家庭文化素养的熏陶,使张欣武从小就同时熟悉了优秀的中国文化和优秀的西方文化,知识广博,眼光独到、而他对许多人的成长历程的深入观察,更使他熟知广义的教育措施的优劣,对人的一生成败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他善于从小看大,多年前对孩子的未来做过的一些剖析和预测,准确性屡试不爽。这些对婷儿后来的教育成功,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尤其难得的是,张欣武真心诚意认为“一个活生生的孩子的前途比什么都重要”。他的同事和朋友们,都爱在子女教育的关键时刻咨询和听取他的建议。

张欣武在理科方面能力也很强,弥补了我在理科方面知识的欠缺。他在婷儿的小学阶段就提前培养出了她学习理科的兴趣、方法和能力,对婷儿的全面发展帮助极大。他为婷儿设计的各种单项训练,不仅大大提高了婷儿的学习技能,还有效地设计并参与了婷儿的灵魂塑造(这些都将在后面介绍)。

在婷儿的中学阶段,张欣武以丰富的社会历史知识和深刻独到的见解,对婷儿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精神灌输”,使婷儿在思想修养方面迅速走向成熟,在国内外都获得极高评价。

我早就意识到,婷儿越大,张欣武的作用就越重要。从长远考虑,我请张欣武在婚后第一年以和婷儿建立感情为主,避免与婷儿发生任何矛盾冲突…………毕竟,继父和女儿的关系缺乏由血缘构成的天然屏障,要想建立胜似亲生的深厚感情,光有真诚的愿望和无私的付出是不够的,必须讲究方法、节奏和技巧。

结婚之前,我们三人一起到田野去放过风筝,玩过张欣武和婷儿一起发明的“打狐狸”的游戏,为婷儿举行过生日野餐,并且在布置新房的时候,特意把套间里屋布置成婷儿的小房间。。。。这些铺垫,和我为张欣武商定的“头一年不直接出面参与管教和约束婷儿”的策略,使婷儿和他相处得非常愉快,小婷儿很快就爱上了这位在外面沉静安详、在家里幽默风趣的爸爸。跟爸爸在一起,婷儿总是笑声不断。

张欣武来后不久,就私下批评我:“你对婷儿的态度太严厉了,一双眼睛总是盯着婷儿的各种差错,一遍说不听,马上就变得声色俱厉。这样只能培养她的对抗心理,对她的性格发展很不利。”我深感惭愧地说:“你说的很对。主要是因为前几年一个人带孩子时间太紧张了,没那么多工夫来耐心说服,只好用了一些压服的方式。我知道这样很不好,希望你能暗中督促我改正。”张欣武说:“你的要求是是对的,但用不着声色俱厉,应该坚持这个原则…………立场坚定,态度缓和。并且不要很多问题同时抓,应该一个阶段主要只解决一个问题。”

张欣武的话让我心悦诚服,很快就开始调整对婷儿的态度,婷儿的日子马上就好过多了。不知就里的她还天真地问我:“妈妈你发现了没有?爸爸一来,我们家的笑声就变多了!”张欣武在教育方面特别舍得花钱。他在大家都拿低工资的1987年.就舍得拿钱给婷儿买了一台价格不菲的旧显微镜,做婷儿6岁的生日礼物。这台显微镜在婷儿的智力发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使婷儿看到了与肉眼所见的世界完全不同的微观世界,极大地激发了婷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婷儿本来就特别爱问各种“为什么”,这一来她的提问又提升到一个新的智力层面。张欣武的母亲十分喜爱婷儿,她送给婷儿的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也成了婷儿的“新宠”。如此种种,对于婷儿热爱科技知识,发展究理精神十分有利。

11年后婷儿申报哈佛的时候,哈佛的入学申请表上要来她写一篇作文:“指出一个对你产生了有意义影响的人,并描述这种影响”,婷儿很自然地就想起了儿时得到的这台旧显微镜,并以此为切入点写出了一篇饱含深情的作文。

这些深远的意义,婷儿当年自然是意识不到的。她7岁时,她只是在爸爸第一次在我们家过生日的那天,想起了一年前的那份惊喜,并且在她刚写了几篇日记的小本子上,向爸爸回赠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

今天是爸爸的生日,我想写一篇日记,做礼物。

爸爸给我的欢乐。

爸爸买回了一台显微镜,让我看到了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还让我看到了固体变成液体,液体又变成固体的实验。。。。妈妈很爱我,不过妈妈是无法做到这些事的。

每天一两句,学着写日记

二年级一开学,婷儿就告诉我,班主任建议同学们每个星期写两篇日记,她愿意为他们批改,但这不是家庭作业,不写也可以。我没有问婷儿“你写不写”,而是有意表现得很兴奋,还特地让她查看了《小学生用功术》上“写日记有助于学习”的条目,把婷儿的情绪也变得兴奋起来。

我的做法既是为了让婷儿养成听家长安排的习惯,也是为了激发她对写日记的兴趣。大人的态度对这个年龄的孩子具有很强的暗示力和感染力,我和张欣武都经常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方式诱导婷儿积极地去做需要付出较多努力的事,而不让思想和眼光远没有成熟的孩子随意选择。

婷儿很快就“进入状况”了,着急不知道写什么才好。我建议她把暑假的事儿用几篇日记写下来。可是暑假的事儿那么多,婷儿想来想去,都是“狗咬刺猬,没处下嘴”。我趁机教了她一个“选材绝招”…………只选你觉得“最怎样的事情”来写,并正式给她提了几条写日记的规定:

一、最好能写成有趣的小故事,不允许写成乏味的“流水账”(起不到培养写作能力的作用)。

二、可以只写一两句话,但必须让别人看得懂(提高理解力和表达力的要求都暗含在其中了)。

三、一天写不完,就分成几天写成一组(为日后的长篇大论做准备)。

四、不会写的字就留个空格注上拼音,以后会写了再填上字(因为忙,有好多拼音至今都未填字)。

五、写一行、空一行,以便改正错别字和想修改一下的时候有地方可以下笔(让婷儿学习解决技术性问题)。

就这样,婷儿高高兴兴地写出了她的第一组日记:

9月2日暑假的回忆

二年级开始了,成老师让我们写日记,这真是个好主意。我认为是发展才能的好机会。我准备把暑假的事儿用几篇日记写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