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哈佛女孩刘亦婷 > 第22部分

第22部分(2 / 2)

我从柜子上拿下洗涤剂“一擦净”,又拿出一双橡胶手套戴在手上。从架子上取下一个塑料刷子,换上一双凉鞋干了起来。

我挤出一些“一擦净”洗涤剂用刷子沾干净,再用两只手按住刷子在瓷砖上刷来刷去,在每一块瓷砖上横着刷,竖着刷,又接着在连着的四块上横刷,竖刷,又在九块上刷,十六块上刷。。。。

开始还好,我兴高采烈,一边唱歌,一边刷。渐渐地手越来越沉,先我还唱歌给自己鼓劲儿,后来就不行了,连唱歌都觉得费劲儿,真有点儿不想干了,可是我一想:如果我不干,留着谁干呢,只有妈妈干,妈妈本来要上班,下班回家又要做那么多事,已经很累了,怎么能让她再受累呢?还是我自己来吧!我做了个深呼吸又干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每块瓷砖都有了许多泡沫,于是,我打开喷水龙头把瓷砖上的泡沫冲洗干净,一排排干净洁白的瓷砖出现在我眼前,反射着光,我看着心里很高兴。

我们家的阳台上种着4盆柏树、一棵柠檬一棵石榴,还有谭爷爷进的一盆兰花,婷儿的责任是一年四季每天为树木和兰花浇水。在照料花水的过程中,婷儿的思想感情也日益变得细腻、高雅。这种美育的效果是意料之外的收获,当我第一次看到下面这篇日记时,真是感到意外的惊喜:

1992年8月26日(11岁时)

我爱兰花

“为草当作兰,兰幽香风远。”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表现了他对兰花的珍爱。我家阳台上有一盆兰花,我也十分喜爱。我家的兰花是惠兰,夏天开花。那天,我去给兰花浇水,看见兰花冒了一枝花箭,我兴奋得血都涌到脸上,大声喊:“妈妈,爸爸,快来看啊,兰花冒花箭了!兰花冒花箭了。。。。”这以后,我每天都要去看好几次兰花,看它长高没有,开花没有。一天天过去了,花箭从一寸来高长到一尺来高,又过了几天,一阵香味飘来,我想:“难道。。。。”想着就跑出去一看,哇!兰花开花了!“兰花开了!兰花开了!太好了!太好了!”我高兴得直蹦。那兰花是淡黄色,中间有一瓣儿花上还有几点红点儿,看上去,像一个花形宝座,有红点儿的花瓣像一条通往宝座的花地毯。而且散发出一阵阵幽香,虽说不浓,却让我陶醉。

从这以后,我更爱护兰花了、我每天都给兰花“洗澡”,每次洗过,我都要欣赏一番,兰花那上下窄、中间宽的绿叶上挂着一颗颗“大珍珠”,衬得兰花分外好看。有一次,兰花长虫了,我妈妈赶忙买了药给兰花“治病”。

兰花给我们家带来了欢乐,好几次我和妈妈吵嘴后,两人都很生气,后来兰花的香味让我们心旷神怡,气都消了,还都觉得自己不对,互相道歉。

兰花使我们家生机勃勃,所以我爱兰花,希望兰花给更多的人带来欢乐。

体验惭愧和内疚,心疼爸爸妈妈

让孩子对自己的错误感到羞愧和内疚,是十分有效的教育手段。它能使孩子在自己的内心建立起一道“防火墙”,今后自觉抵制那些使她羞愧的错误行为。

10岁这一年,婷儿全面而迅速地成长着。但她毕竟只是个孩子,还是有管不住自己的时候。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都十分注意批评的方式与分寸,期望着有一天她能把外在的压力变为自己内心的行为标准。我们认为,什么时候婷儿会因为没能满足自己的行为标准而内疚了,她的心理就真的开始成熟了…………我清楚地记得,在我17岁左右时,每当我想起一位姓谢的老师,我就会深感惭愧和内疚,就会觉得自己还不够努力上进,就想要干得更好。我一直期望着婷儿也能产生这样的心理体验。在四下的暑假里,我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1991年8月2O日(10岁时)

惭愧

吃完早饭,妈妈就出门买菜去了,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我收拾好碗筷,就进屋来写作文。我东看西看,目光被书柜底下的小板子吸引了过去,我想:平常我不能打开小柜子,今天,爸爸上班去了,妈妈也买菜去了,我正好可以打开看看,说不定还能找到本书看呢!

我越想越高兴,把学习都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我把书柜旁的大纸盒搬到一边,再把柜子前的小箱子搬开。然后,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打开了柜门,柜子里面光线很暗什么也看不清,于是我就小心地从书柜顶上取下应急照明灯放在地上,把两根灯管都打开,柜子里一下子就亮堂起来。我蹲在地上,看着一摞摞的书,不禁高兴极了!突然门锁“喀喀”地响起来,我大吃一惊,心想:“这下糟了,妈妈回来了,唉,真倒霉!”我还没想好怎么办,妈妈就走进来了。看到柜子门开着,我蹲在柜子前,妈妈一下子都明白了,对我说:“原来,大人不在家,你就是这样学习的呀!”说完生气地踹了几下纸盒。我知道这是妈妈想打我又舍不得,就拿纸盒当了我的替身。妈妈望着我叹了一口气,出去了。

我呆呆地蹲在书柜前,我心里又是惭愧,又是懊悔,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浪费时间,爸爸妈妈想方设法,给我节约时间,我却这样大把大把地浪费,怎么对得起爸爸妈妈呢?我越想越觉得不应该。于是,我收拾好灯和纸盒,回到写字台旁,认认真真地写起作文来。

婷儿就这样变得“懂事”了,懂事了的婷儿比以前更爱悉心培养她的爸爸妈妈。一年后的暑假,婷儿为了帮爸爸减轻病痛,四处奔波去抓中药,那个顶着烈日奋力蹬车的小小身影,是爸爸心中最温馨的回忆之一:

1992年7月24日(11岁时)

为爸爸买药

暑假里,爸爸的脸上长了两个疖子,十分难受,我看了很想帮他减轻痛苦。这天,爸爸叫我去药铺抓几副药回来,治疖子用。我一听可以帮爸爸的忙,就高兴地答应了。爸爸给我开了张药方,上面写着:“紫花地丁3g、野菊花3g。。。共三副。”我问爸爸:“3g是什么意思?”爸爸说:“就是3克。”“我知道了。”我带着药方和爸爸画的一张几个中药店的位置图,骑上小自行车,就出发了。我先去了同仁堂药店,我问售货员有没有药方上的药,售货员说没有。我又去邮局附近的一个中药店,还是没有。我有点泄气了,可一想到爸爸的疖子,就又打起精神,到了东大街十字路口处的一家中药站。

我把药方拿给一位售货员阿姨,问:“请问这里有这上面的几种药吗?”她拿起来一看,不耐烦地说:“有。”“谢谢,我要三副。”我正要拿钱买,她把药方不客气地向我掷来,“不在这儿交费,去收款台交费。”我心里老大不高兴地想:“这儿的服务态度真糟。”

我交了费,问售货员在哪儿拿药,她说:“等到嘛。”我说:“请把三副药分开包好吗?”“啥子哦,不行。”我还想说,可一看她那副时刻准备吵架的样子,就到一边去了。“拿药,拿药。。。。”一会,传来她的喊声,我忙走过来拿,她没好气地骂了句粗话。我不想理她,心里想:“这人真是,不仅不给顾客按要求包药,还骂人,哼!”

不过,我总算买到了药,还是挺高兴的!

懂事了的婷儿比以前更注意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她已经开始主动从爸爸妈妈的行为方式中汲取完善自我的精华:

1992年8月28日(11岁时)

我的妈妈我的妈妈是一位编辑,她三十几岁,头发烫成波浪型,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穿着普普通通。妈妈是个对工作极其认真负责的人。有一天,晚饭过后,妈妈在写字台前坐下,写一篇文章的题头文字,一篇题头文字一百来字,我想,今天真不错,妈妈几下写完题头文字就可以和我杀几盘跳棋。

我做完作业,打开电视,等妈妈一起玩。等了半个多小时,我再也等不住了,把跳棋拿出来摆好棋子,就去请妈妈。心里想:“真是的,你在干什么吗,这么久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