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上巳节,荀家来了一个不速之客,一个出乎所有荀家人意料的不速之客。
荀彧看着眼前年轻的客人,礼貌的问道:“不知尊驾来到荀家有何贵干?”
荀彧并不清楚眼前之人是谁,也对眼前之人毫无印象。
年轻的访客微微一笑:“你就是荀彧荀文若吧?”
荀彧点点头,说道:“在下正是荀彧。不知尊驾怎么称呼?”
年轻人回答道:“在下曾炩,草字凌风!”
荀彧呆住了,他怎么也没想到,曾炩会在这个时候来到颍阴。
不错,荀彧眼前的年轻人正是曾炩。他率领军队南下取道颍川郡攻打洛阳,其实,他取道颍川郡的首要原因不是攻打洛阳,而是前来拜访招揽荀彧和郭嘉二人。
当然,要是顺道能招揽别的贤才,曾炩会更高兴的。
毋庸讳言,颍川郡是这个时代出贤才最多的地方,郭嘉、荀彧、荀攸、徐庶、陈群……一个个让曾炩闻名遐迩的谋士政才,都是出身颍川郡。
荀彧很快就回过神来,问道:“不知骠骑将军驾临寒舍所谓何事?”
曾炩笑道:“难道文若先生不请在下到里面坐一坐吗?”
荀彧这才想起,他是在屋外和曾炩说话。虽然他们荀家的人并不喜欢曾炩,其实也是所有的士族豪强都不喜欢曾炩,但是,现在这里怎么也是大汉国的骠骑将军,是三公级的人物,身份在那里摆着的,人家上门,不请进屋坐坐,那无疑是极为失礼的。
到屋里分宾主坐定,曾炩笑着说:“曾炩听说文若先生准备北上冀州?”
荀彧一愣,他有北上冀州的打算是很隐秘的,外人并不知道,为什么曾炩会知道?
其实,曾炩这是从记忆中得知的。
本来,在去年冬天,荀彧就打算北上投奔袁绍的,但是乡人多怀恋故土,不愿离去。在190年春天,同为颍川郡人的冀州牧韩馥派人接荀彧,但是乡人没有谁跟随荀彧北上冀州。无奈之下,荀彧只得独自将宗族迁至冀州避难。到冀州后,冀州已为袁绍所得,袁绍见荀彧来,待之为上宾。荀彧弟荀谌和同郡辛评、郭图都在袁绍手下。
就在前几天,荀彧就收到了韩馥的书信,不过,现在的韩馥只不过是一个魏郡太守,不是历史上的冀州牧罢了。本来,荀彧打算三天之后率领宗族北上,这几天都在收拾东西。
荀彧问道:“不知骠骑将军从何处得知这样的消息?”
曾炩笑道:“文若先生就不必问了,这是骠骑将军府的秘密。”
荀彧笑道:“是荀某孟浪了!”
曾炩看了看荀彧,问道:“文若先生北上,是准备去魏郡吗?”
荀彧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曾炩又问道:“在文若先生看来,韩馥是一个值得效忠的对象吗?”
荀彧没有说话,他很清楚,韩馥并不是一个有能力在这乱世存在下去的人,也不会是一个好主公。但是,现在却是他投靠的最好的选择之一。
本来,曾炩倒是最后的投靠的选择,但是,曾炩和士族的不合,使得荀彧不敢前去。
曾炩看了看脸色变幻的荀彧,笑呵呵的说道:“文若先生的心目中,曾炩是一个对待士族很铁血强硬的人吧?”
荀彧没说话,但是那表情明显的同意这样的说法。
曾炩又问道:“文若先生学究天人,当知如今大汉国沦落到如此地步的真正原因吧?”
荀彧点了点头,表情显得很尴尬。
曾炩再次问道:“孟子有一句话,叫‘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不知文若先生可否认同?”
荀彧说道:“这样的认识,荀某还是有的。百姓是社稷的基础,要是一个国家没有了百姓,那么,这个国家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别的一切都没有了存在的基础。所以,荀某认为,孟先贤的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
曾炩说道:“可是,在最近几十年中,士族们的做法,已经将大汉国的百姓逼上了生死存亡的边缘,这也是这些年各地战乱不断的直接原因。既然文若先生也有此认识,难道不明白曾炩的做法到底是为了什么吗?再说,如今骠骑将军府治下的州郡,士族们的生活比不上别的地方吗?”
荀彧没有说话。说起来,北疆的士族们,除了享有的特权不及其它州郡之外,任何其它的享受,那是完全超过了别的州郡的士族们的。钟家和辛家都已经全部搬迁到北疆了,他们在那里的生活远远超过了他们在颍川郡的生活。荀彧和钟繇以及辛毗兄弟都有联系,也清楚北疆此时的生活状况。
曾炩看着陷入了沉思的荀彧,没有打扰他。
过了大约半个时辰的样子,荀彧从沉思中回过神来,不好意思的说道:“荀某失礼了!”
曾炩没有说什么,而是转换话题道:“文若先生,曾炩此次前来,给先生带来了几位故友的书信,先生可要看一看?”
荀彧点点头,他当然知道都是谁的来信。
曾炩从怀里取出三封书信,正是钟繇、辛毗和辛评写给荀彧的信。
荀彧接过书信,看了起来。
又大约过了半个时辰,荀彧终于将三封书信仔细的看了一遍。
在书信中,三人并没有对荀彧说什么招揽的话,而是将他们所知道的北疆生活的琐事悉数写在了信中。
荀彧叹了口气,说道:“北疆的生活,真的是神仙一般的生活啊!”
曾炩笑了,说道:“文若先生愿意帮助曾炩,让更多的大汉国子民享受到这样的生活么?”
荀彧站起身,走到曾炩身前,单膝下跪,行了一礼,认真的说道:“荀彧愿意为主公所驱策!”
曾炩很高兴,终于是搞定荀彧了。
第七十五章 鬼才郭奉孝
在搞定荀彧之后,曾炩又要求荀彧和他一起去陈群家。》他此来,还想将陈群这个政治奇才收到麾下。
陈群字长文,颍川许昌人。其祖父陈寔,父亲陈纪,叔父陈谌,于当世皆负盛名。当陈群尚是幼儿时,祖父陈实常认为此子奇异,向乡宗父老说:“这孩子必定兴旺吾宗。”鲁国人孔融向来有高才而性格倨傲,他的年纪约在陈纪、陈群两父子之间,因此先与陈纪为友,后又与陈群结交,由是显名。《荀氏家传》有载:“陈群与孔融论汝、颍人物,群曰:‘荀文若、公达、休若、友若、仲豫,当今并无对。’”(《荀彧传》)可见二人常论骘人物,甚相交心。
九品中正制也叫九品官人法,是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这种选官制度,实际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