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2 / 2)

孙坚找了个借口说道:“孙某身患小疾,感到很是不适,想就此算了。而且我军在上次的战役中,受损太多,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西进了。”

曾炩知道,孙坚这完全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他得到了传国玉玺,想回到老家,借机积蓄发展力量以图后事。

袁绍早就知道这件事情,冷笑道:“我知道你是怕传国玉玺被别人抢走吧!”

孙坚大惊失色,这可是绝对保密的事情,袁绍怎么可能知道。孙坚想这一定是袁绍诈他的,说道:“袁公怎么这样说?我孙坚是那样的人吗?”

袁绍说道:“我们现在兴兵讨贼,乃是为国除害。玉玺乃朝廷之宝,公既获得,当对众留于盟主处,等到我们诛杀了董卓后将它归还朝廷。可是现在你得到传国玉玺之后,却是偷偷地将它藏好,并想将它偷偷地带走,你这是想干什么?”

孙坚说道:“玉玺怎么可能在我这里?”

袁绍说道:“建章殿井中那个东西现在在哪里?”

孙坚说道:“我本来就没有这件东西,你为什么苦苦相逼?”

袁绍说道:“我看你还是快一点取出来,免得自身祸端!”

孙坚仍然是强硬,指天发誓道:“如果我真的得到了这件宝物,并且私自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

众诸侯曰:“文台法下这样的毒誓,看来他是真的没有得到传国玉玺了。”

袁绍让人将告密的那个士兵叫上来,问孙坚道:“你打捞到传国玉玺的时候,看见过这个人吗?”

孙坚大怒,他真的没想到自己下面居然有这样的叛徒!要知道,当时打捞传国玉玺的时候,在场的士兵可谓都是他的心腹。孙坚目赤欲裂,拔出佩剑就要杀这个高密的士兵。

袁绍看见孙坚想要杀人灭口,也拔出佩剑,说道:“你斩杀这个军士,是想杀人灭口吗?真是欺人太甚!”

袁绍背后的高览、麴义等人也都拔剑出鞘。见袁绍手下的人也要上前帮忙,孙坚的部下不干了,他背后的程普、黄盖、韩当和凌操也掣刀在手,和袁绍等人对峙起来。

众诸侯见势不妙,一齐上前劝架。曾炩是知道内情的,但是他并没有将其说出来,他觉得没这个必要,对于孙坚来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既然他自己选择了这样一条路,那么就说明了他当有一劫,就看他能不能避过去了。

孙坚和袁绍闹翻,也不停留,当即离开了。而在当天下午,孙坚就拔寨离洛阳而去。

袁绍大怒,在当天晚上就写了一封信,派了一个心腹之人连夜往荆州,送给荆州刺史刘表,让他在孙坚会长沙的路上派人劫夺传国玉玺。

经此一闹,这会议自然是开不下去了。在孙坚离开后,众诸侯也是纷纷告辞离开。

曾炩回到住处,又安静的过了几天。

这几天之中,倒是再也没有诸侯离开洛阳了。

前次商议,因为孙坚的背盟,使得会议不欢而散。

孙坚因为得到传国玉玺,自己引军离开了。但是其他的诸侯却是什么便宜也没有捞到,那里肯就此离开?

攻占洛阳之后,洛阳城一直在曾炩的控制下,而其他的诸侯,根本上没有捞一笔的机会,他们不敢挑战曾炩的底线。

这一天,曾炩和貂蝉从外面游玩回来,看见手下一帮子人正在讨论什么事情。

曾炩问道:“我看大家讨论的正热闹,不知是什么事情啊?”

田丰回答道:“主公,洛阳的平民百姓对咱们是非常欢迎的,但各士族及大世家对咱们似乎并不怎么友善!他们还和袁阀的势力联合起来不停地要求咱们率军继续西进,攻击函谷关!听那口气,好像没救回皇帝擒下董卓全是咱们北疆军的罪过,简直岂有此理!更让人气氛的是,居然还有人要求咱们交出军权,说什么洛阳应该由他们那些中央重臣来管理,由他们袁家来管理,我们是外人不适合管理洛阳!”

曾炩笑道:“我还以为他们能再憋一些时间呢!看来他们的忍耐力真的有限,这才几天?就忙着要来瓜分利益了。”

贾诩笑道:“在贾诩看来,他们能够憋着这几天已经很不错了。”

就在这个时候,南下的孙坚已经到达了荆州地界。

不过,孙坚此时却是遇到了麻烦。

刘表和袁绍是好友,在接到了袁绍的书信后,也是大发雷霆。传国玉玺是大汉国皇家最贵重的宝物,是天子的象征。现在孙坚得到后私自收藏,明显是心怀不轨。他刘表是汉室宗亲,有责任和义务追回。否则,他刘氏用什么来证明他们的地位?

刘表当即下令,让麾下大将蒯越和蔡瑁率领一万大军作先锋,前去拦截孙坚。而他自己则率领主力两万荆州军随后而行。

第九十二章 孙刘结怨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也。》少年知名,号八俊。张Ш杭驮唬罕碛胪と苏乓⒀τ簟⑼醴谩⑿浮⒐鞴А⒘蹯蟆⑻锪治私唬蛭街ò斯耍:耗┟柯技窃兀罕碛肴昴铣孪枳种禀搿⒎朵枳置喜⒙彻钻抛质涝⒉T房底种僬妗⑸窖籼捶笞治挠选⒄偶笞衷凇⒛涎翎瘯y字公孝为八友。

刘表勤勉好学,善于独立思考。十七岁时,刘表就曾向自己的同乡兼老师——当时的南阳太守王畅提出:“奢不僭上,俭不逼下,盖中庸之道,是故蘧伯玉耻独为君子。府君若不师孔圣之明训,而慕夷齐之末操,无乃皎然自遗于世!”这段话是针对王畅过于简朴的生活作风而提出的疑问,并且充分表明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青年时期的刘表没有仿效当时流行的隐居山林的清流作风,而是积极地投身仕途,被大将军何进辟为掾属,很受何进的赏识,后来被升为北军中候,掌管禁军。初平元年(190年)年初,原荆州刺史王睿被孙坚杀死,刘表乘虚而入,先袁术到荆州,抢了刺史之位。

当时的荆州形势相当复杂。“江南宗贼盛,袁术屯鲁阳,尽有南阳之众。吴人苏代领南郡太守,贝羽为华容长,各阻兵作乱”,而刘表却是“单骑入宜城”。面对荆州混乱的局面,刘表显得从容镇定,沉着冷静,并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迅速稳定了局势。首先,他争取了当地具有很大影响力的蔡、蒯两大家族的信任和支持,并征求他们的建议。

蒯良、蒯越两兄弟都颇有才识名望,蒯良对局势提出的见解是“众不附者,仁不足也,附而不治者,义不足也”,认为“苟仁义之道行,百姓归之如水之趣下,何患所至之不从而问兴兵与策乎?”而蒯越却有不同的意见,他说“治平者先仁义,治乱者先权谋”,又认为“宗贼帅多贪暴,为下所患。越有所素养者,使示之以利,必以众来。君诛其无道,抚而用之。一州之人,有乐存之心,闻君盛德,必襁负而至矣。”还建议刘表“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

应该说蒯良说得比较虚一些,而蒯越的建议则是极富实干精神的,刘表也用很高明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他说“子柔之言,雍季之论也。…====…异度之计,臼犯之谋也”,先把两个人都夸了一番,然后采纳蒯越的谋略,“刘表让遣蒯越遣人诱宗贼,至者五十五人,皆斩之,袭取众多,或既授部曲”,一举歼灭了宗贼势力,在后来的短短两个月内,他又平定了武陵、江夏等郡,扭转了荆州的混乱局面,刘表自己坐稳了荆州刺史的位置。

到此,荆州被三方所占据。在北方,袁术占有了最富庶的南阳郡;中间,刘表则是以荆州刺史的名义占有了江夏郡、南郡和武陵郡三郡之地;在南方,孙坚实际上控制了零陵郡、桂阳郡和长沙郡三郡。

其实,这个时候就是没有袁绍的书信,刘表也会和孙坚爆发冲突。毕竟,一山难容二虎,刘表不可能容忍自己的荆州还有别的自己不能控制的势力。而孙坚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势必也会全力攻击刘表。也就是说,孙刘两家爆发战争,只是时间问题。

而现在袁绍的这一封书信,只是将这必然的一战提前了。

孙坚南下,必然穿过刘表的势力范围,不然他将绕上上千里的路程。而孙坚并不知道刘表得到了袁绍的书信,他大张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