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2 / 2)

于是,曹操又对程昱道:“仲德,在我们的条件中再加一条,你告诉袁绍,我军为了协助他平定暴乱,不日将从鲁国出兵取道往泰山郡,助他攻取北海。而孔融的地盘,也尽数归他所有。”

“是,主公。”,程昱应诺道,随即便退了出去。

曹操坐在主位上,半晌没说话,看他的脸色显然心情不是很好。

戏志才见状,明白曹操为何心情不好。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自己殚精竭虑,但最后却要将好处拱手让人,这实在是一件让人非常郁闷的事情。

于是戏志才对曹操道:“主公也不须太过烦闷。等我军拿下北海后,泰山郡就不必给袁绍了。”

曹操愣了一下,然后问道:“这是为何?”

戏志才笑了笑,然后解释道:“这泰山郡就作为我们帮他打下冀州和青州的报酬吧。这样的要求相信袁绍不会拒绝,并且可以使袁绍消除疑心,毕竟如果我们任何东西都不要的话,只怕袁绍会寝食不安。另外,泰山郡楔入青州和兖州腹地,我们可以在合适的时候从此出发攻夺青州和兖州。同时,它还有利于我们包围徐州陶谦,甚至是难得的四战之地,如此险地,我们怎么也得抓在手中。”

曹操双眼一亮,随即哈哈大笑道:“志才真乃我之子房啊!如此做,既能获得泰山郡之地,又能消除袁绍的疑心,还为今后的行动预先布了局,真可谓一箭数雕啊!”

随着曹操豪爽的笑声,戏志才也淡淡地笑了笑。

接下来,曹操还同戏志才就一些日常的事情交换了意见,然后曹操便让戏志才下去休息了。曹操知道,戏志才的身体内一直不好,不能太过操劳,所以,曹操对戏志才,那一直是捧在手心里一般。

袁绍接到曹操的联盟条件,再也装不下去了。如果事情真如计划一般,那么他袁绍将独占冀州个青州这两个富庶之地,他袁绍的实力,绝对会冠绝大汉国。到时候,他图谋社稷神器的想法将变成现实。当皇帝啊!那可是他袁家先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要是在他袁绍的手中实现,那么,他袁绍就是开国先祖啦!

袁绍很痛苦的答应了曹操的结盟请求。

有了袁绍的参与,很快的,其他的诸侯也同意了曹操的结盟。

八月中旬,十三路诸侯齐聚许昌,商讨结盟的事情。

在会议上,袁绍提出废除献帝,另立新君的建议。

现在,汉献帝在无极城建立朝廷,那么,这个皇帝就在曾炩的控制之下了。要是他们承认汉献帝,那么,他们将处处受制于曾炩。而要是不承认汉献帝,那么他们将是大汉国的叛逆。但是,要是废除天子,另立新君,那么,天子就将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

诸侯们都是人精,很快就同意了袁绍的这一建议。

对于立哪一个皇室之人为天子,诸侯们却是很难达成统一的意见。袁绍希望立刘表为天子,曹操等人希望立刘虞为新君,而刘焉和刘岱,却是自己想做皇帝。

诸侯们都有各自的想法,自然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最终,在曹操的建议下,诸侯们达成了妥协,决定立合肥王为天子。

但是在决定了谁当天子之后,诸侯们又为将都城定在哪里出现了争执。李傕认为,现在的百官大臣都在长安,而之前的都城也在长安,那么,都城自然是应该定在长安了。

其他的诸侯却是不干了,要是都城定在长安,那么,这个朝廷岂不是在你李傕的控制下了?那我们这些有功之臣怎么办?难不成还要听你李傕的号令不成?要真是那样,我们还不如承认当今天子,听曾炩的号令呢!

有了反对李傕的理由,那么将都城定于任何一方诸侯治下的方案自然不可能得到通过。

曹操说道:“既然大家都反对将都城定在别人的治下,那么我们还是将都城定在洛阳吧!那里是旧都,大汉国在那里延续了近两百年。而且,洛阳城位于我们好几路诸侯之间,安全能够得到保证。”曹操的建议再次得到大家的赞同。

第五十七章 大战将起

大汉国初平三年九月。 。

初一,袁绍、曹操、李傕等十三路诸侯,拥立合肥王刘懋在洛阳城另立朝廷,与无极城的朝廷对峙。

同时,新朝廷大肆分封诸侯,袁绍是骠骑将军,刘焉是车骑将军,曹操是征东大将军,刘表是征南大将军,马腾是征西大将军,李傕是中军大将军,韩遂是镇西将军,刘岱是镇东将军,刘繇是镇南将军,张鲁是平南将军,韩馥是平北将军,王匡是安北将军,张扬是安西将军。

同时,为了拉拢其他的诸侯,新朝廷还册封袁术为卫将军,孙坚为镇军大将军,陶谦为上军大将军,王朗为平东将军,严白虎为安东将军,士燮为平南将军。

本来,新朝还准备册封孔融的,但是这被曹操和袁绍坚决反对。因为,此时袁绍和曹操二人正在出兵攻击孔融,要是这个决议通过了,那他们不是要马上撤军吗?所以,二人说什么都不同意。由于二人在联盟中的重要地位,其他诸侯只得顺从了二人。

但是,其他的诸侯,除了王朗、士燮和严白虎之外,都拒绝了洛阳朝廷的册封。陶谦等人还算是比较委婉,但是孙坚和袁术二人,却是对此根本不屑一顾。

袁术此时手中有传国玉玺,而麾下兵多将广,正在图谋自立为帝,怎么可能承认洛阳朝廷的册封?

袁术此时占据南阳郡、汝南郡、九江郡和庐江郡四大富庶之郡,治下人口达到近五百万,拥兵四十万。这些实力,让他成为了大汉国仅次于曾炩的诸侯。现在,曾炩面临诸侯的围攻,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而袁术虽然和不少的诸侯关系不睦,但是却是比不上曾炩造成的威胁。所以,诸侯们自然的将曾炩当成了最大的威胁,必欲除之而后快。

在这样的情况下,袁术拥有传国玉玺,心思自然是活跃起来了。但是,他还是明白,如果他一旦造反,那么必定将面临周围诸侯的围攻。所以,在曾炩和诸侯的战争进入你死我活的状态之前,他是没打算采取行动的。

孙坚正在攻打士燮,要是他接受了洛阳朝廷的册封,他岂不是也要停止攻打士燮?甚至是还要和刘表、刘繇二人握手言和?

再说了,孙坚身受曾炩之恩,当年要不是曾炩赠予他的铠甲,在武陵之战的时候,他的小命早就已经交代在刘表手里了。》不管是为了恩情,还是仇恨,都注定了他和洛阳朝廷的不对路。

本来,孙坚是比较倾向于攻打刘表的,但是考虑到消灭了刘表之后,他就得直接和袁术接壤。要是这样,他肯定得和袁术产生冲突。因为灭掉刘表之后,他和袁术的利益就是直接重叠了。但是现在,袁术拥兵三十余万,而他孙坚势单力孤,而且和旁边的刘繇等人关系也不太好,到那时,他孙坚就要倒霉了。

最终,孙坚决定南下攻略交州。交州虽然贫瘠,但是占领交州之后,他孙坚不但会有一个平稳的后方,而且还能对他的实力有所补益,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所以,在明了事情的利弊之后,孙坚毫不犹豫的决定南下,攻击士燮。

得到诸侯另立新君的消息,逃到北疆的大汉老臣们坐不住了,朱雋、卢植、蔡邕、崔烈、王柔等人在知晓这信息的第一时刻,就找到了曾炩。

他们的意思很简单,天子如今在北疆,而且还组建了朝廷。那么诸侯的这一行为就是**裸的造反。而曾炩身为大汉国的骠骑大将军,掌天下征伐,面临如此情况,自然是应该行使他身为骠骑大将军该尽的职责,剿灭叛逆,让大汉国重新归位一统。

曾炩苦笑一声,说道:“诸位老大人,你们的心情,曾炩理解。但是,你们也要理解我的难处。北疆这些年来,几乎是每一年都有一场打仗,所以,北疆一直并不宽裕。而前不久,北疆才刚刚经历了辽东大战,军资消耗一空,此时,根本没有能力发起大规模的战争。”

顿了顿,曾炩说道:“朱大人和卢大人都是沙场宿将,知道一场大战所需的耗?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