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扬一怔,小七刚刚说的,他听进去了,但还不平,但这会小和大人一句话让他突然开窍了,自己虽然不平人家对他的看法,可是真的有人不把他当回事,他还是会觉得不舒服,跟这俩位完全不把自己当回事的完全不同。
“你们怎么做到的?”
“我跟你不同,我爷爷奶奶还在乡下,我二叔还是钳工,二婶替工场打结子赚点小钱;我三叔下岗开了一个小超市。我不用数,就是农民的子孙,有什么可骄傲的?”小七耸耸肩。
“哈哈,这么说自己家的还真少见。”门被忽的推开,笑声从外传来。这里是隔音的,只要关着门,他们在里面的对话外面是不可能听见的,显然,这位没有敲门的习惯,推门时,正好小七在说话,也就正好被来人听见了。
“介绍一下,袁凯袁少,这是上次人说的‘小大人’,这是我的小师妹多多。”斯扬笑着打了个招呼就相互介绍起来。
“小师妹?也是部队的?”袁少对小和大人点点头,转向了小七。刚刚能说自己是农民的后代,还真是很有些让人侧目的。
“是,来北京打师兄的秋风。”小七笑着一颔道,她向来把自己放得很低,此时很高兴斯扬没先把自己父亲来打头,马上就让自己变得更低了。
“‘小大人’真没想到你这么年轻?久仰久仰”袁少深深的看了小七一眼,才回头向小和大人伸出了右手。
“幸会”小和大人与之轻轻的相握,脑子里就在想这可能会是哪位袁大人家的衙内。
“斯扬跟你说了吧,老家传下来的,也不知道是什么,请了几个人看,也看不好,听说你从来没走过眼,拿过来你瞧瞧。”袁少看来是利落的人,打开随身的一个箱子取出一个精致的锦盒。
小七看了一眼,这是现代做的盒子,如果真的是老家传的玩艺,那么这盒子是后配的。如果说老家传下来的,就不该这么新,若只是因为不懂,于是换了原本的盒子,之前的专家难不成连原盒再破也比新盒贵重的道理?
小和大人从自己包里拿出手套,轻轻的打开盒子,拿出一只铜香炉,洒金兽耳,看造型这应该是宣德炉。如果真是宣德年的,台北故宫可有一件差不多的。北京故宫也有几只,不过不是这样,但也被称为国家一级文物。
小七微微的皱眉,但没说话,拿起酒杯,轻轻晃晃,轻抿了一小口,让微涩的液体在舌头化开,充分的享受着满口的醇香。
小和大人看了好一会儿,才轻轻的放了回去,推回了袁少面前。
“怎么样?”袁少显然很着急了。
“专家们怎么说?”小和大人想了想,还是听听人家的意思吧。
“有人说是宣德炉,有人说是雍正时期仿的,我想知道到底是什么?”
“如果是宣德炉,那么这放在故宫都不寒碜。若是雍正的,这也值几百万了。”小和大人微笑起来。
“什么意思?”斯扬没明白。
“就是说,不是专家看不准,而是人家不知道您想干嘛。宣德炉就是国宝,带不出去,海关会严查。若是雍正仿的,找个拍卖会,拍出去,打个印就能流出去。”小七笑着解释了一下。
当然也可以走私,不过这些人应该不会做那种低级的事,他们都是横着走的主,能走最简单的道路,他们绝不会让自己和家族受到一点牵连。
第一七二章 炸酱面与红酒
“所以你们也不会告诉我这是什么了?”袁少目光一闪,其实他当然知道这是什么,但他需要一个证明人,那些专家们倒是开了一堆证明,意见却不统一,反而把他弄糊涂了,开始怀疑这是不是了。于是想到了小和大人。
而斯扬这会请小和大人和袁少见面,倒真不是想巴结袁少,而是真的想帮小和大人,有自己当介绍人,袁少在态度上就会不同,会给自己几分面子,小和大人也不至于会因为被强迫而不舒服,得罪人。
“小大人已经告诉您了。”斯扬笑了,或者说小和大人什么都没说,说白的是小七,但小和大人已经默认了。将来有事,牵不上他们,小七没上手,她什么也不知道,顺口一说。而小和大人那句话也等于什么也没说,就算录音了,**都拿他们俩一点办法都没有。这时斯扬真是服了,这俩人的配合已经到了连眼神交换都不用的地步了。
袁少摇摇头,总算明白为什么那些专家们会用那种眼神看自己,弄了半天,人家没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时,他们真不好给他答案。点点头,笑着举杯,“难怪你能被人叫‘小大人’了,果然有两把刷子。”
外头敲门,等了一会,才进来,推着小车,一排服务生,小心的把菜按摆上,也不多说什么,再消无声息的退了出去。
“这是什么,你点的?”袁少看看一桌子菜,但都是地道老北京味的家常菜,边上还有煮好的面条和面码。这是请人吃饭的规格?什么时候斯扬请人吃饭就这么打发了。
“多多点的,说请她吃饭,碰巧小大人在一块,就想到你了,你合适你再点就是了。”斯扬笑笑,看看那些菜,也知道平日这些哥们出去吃饭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吃炸酱面配红酒,你怎么想的?”袁少真是无语了。
“就是爱吃。”小七笑着摇摇头,给小和大人挟了他爱吃的溜鱼片后,自己拿大碗把面条拌上,给自己和小和大人各装了一小碗,开心的吃了起来。心里腹诽道,‘老娘吃的是饭,不是气真弄一只几斤重的大龙虾出来瞪着,晚上还能睡得着吗?’
袁少估计也真没参加过,只为了吃饭而吃的饭局,愣了一下,看向斯扬。
“吃啊,我中午可是喝高了,肚子现在还不舒服呢。”斯扬耸耸肩,小七是朋友,在自己的朋友面前不用端着了,只当是回家吃饭了。给自己装了一碗热鸡汤,慢慢的喝了起来。饭店的空调都挺大的,刚刚不觉得,现在喝了一碗热汤,浑身通泰。
小和大人本来就不爱理事,这种时候,都是小七来照顾他,让他能安心的吃点东西,不受外界的干扰。
袁少看他们都专心的吃东西,自己也不好说什么了,吃吧。刚进来时听小七说她们家是农民,只是觉得有趣,后听说是斯扬的小师妹,也就没在意,想着是不是和斯扬一个学校的,相互认识了,到北京只是一般性的交往。他也是江湖混迹多年,是人是鬼不说一眼能辩,但看人的眼力还是有的。
小七刚刚看炉子时那微皱的眉头,就表明,她那时也已经知道这是什么了。很快这位小大人说了一句话,看似小七在给斯扬解释,其实也是说给自己听的,这些话,小大人不能说,但小七能说。从吃饭的态度上看,这俩位看来还真不是一般人家出来的,他们已经不介意周边人的看法,怎么舒适怎么来了。看上去才二十上下,这份从容哪学来的?
静静的吃了饭,换上水果,但小七和小和大人都没吃,只是拿着酒杯在那儿晃着,隔好一会儿才会送上一口,看来他们是知道饭后半小时内不能吃水果,喝茶的养身之道的主。袁少对他们还真是越来越好奇了。
“多多还没毕业吧?有没想过来北京发展?”袁少也晃晃杯子,故作随意的说道。
“不,我来北京探亲,过些日子就回家了。”小七笑了笑。
“我还以为你是老北京呢,说话地道,吃的东西也地道。”袁少可是记得刚刚见面时,小七说了一声来北京打师兄的秋风。没说回字,表明她本不是北京的。斯扬今年也才正式毕业,既然是师妹,就应该还没毕业了。
“到了地方当然得吃最地道的风味,我粤语和武汉话说得也不错。”小七还在微笑,不过她觉得自己快笑不下去了。
“你和这位‘小大人’……”袁少指指一边沉默的小和大人,刚刚也看出,小七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