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回应,那就可以打蛇随棍上了啊!
贾琏的消息还是比没有门路的人要灵通些的,这两年太上皇越发离不得御医了。
所以他跟陈同知提了,而且这也是对皇上的一次试探,要是陈同知拒绝了,贾琏就要想办法留一条退路了。
幸好,陈同知答应了,派了人上门来提亲,但是他却同时提了另外一件事。
“贾大人知道,今年天气不对,有的地方风雨飘摇,如今报上来的,已经有两个省闹灾,数十万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同时西北却赤地千里,大批庄稼在地里旱死,朝廷派了人去赈灾,但国库空虚,能赈灾的银子却不多,为此,太上皇和皇上都大发雷霆。”
贾琏自然知道,邸报他是每期必看的,他还知道闹水灾的地方包括霖海府:“愿闻其详。”
陈同知清咳一声:“听说朝廷国库空虚,是有些人借走了大量银子……”
第96章 两难/欠银
贾琏心事重重的在书房里发呆。
如今陈家来提亲了, 他可以做主,但上有父母,这肯定还要让他们知晓, 由他们出面应答,迎春的亲事基本不会有反复了,但他那话是什么意思?
皇上让他传的话?
国库空虚,这一点贾琏当然知道。
这也不是今朝才有的现象, 只是今上登基后,这个问题越发严重了。
大盛朝地大物博,基本上没有哪一年是完全无灾无难的,只是分大小和区域, 所以每年都有赈灾的相关事宜, 拨付的银两也看天灾的大小而定, 今年南方水灾, 北方旱灾, 都比前些年严重, 虽然这几年整体风调雨顺,但贾琏也知道,国库的银子没有充裕过。
边关兵将们的粮饷是要给的, 南边有小国王位更迭, 不太安定,也要派兵驻守, 防止他们犯上, 另外太上皇禅让后, 行事越发奢靡, 每年的花销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再有, 国库空虚也有文武百官、皇亲国戚们的功劳,谁家要是哪里不趁手了,就去国库借支。
这一点荣国府没去沾光,因为荣国府之前已经在国库欠下大几十万两白银了,都是以前他祖父老国公在时因为接驾欠下的银子,这一点隔壁宁国府也一样,都欠了国库大笔银子,但这银子说到底不是他们花的,所以两家也没还,至于之后为什么不去国库再借银……
国库也不是谁的银子都借的,他们在朝上无人,花销又大,这时候再去借银子,那是真的要还的,也是两个国公府家底厚,虽然这些年收入越来越少,因为有老本在,勉强还能做到收支平衡。
现在这是什么意思?
国库空虚,是要他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荣国府还钱?
他倾向于第二种可能,要是真有办法,他就不会只是个举人了。
贾琏是在出来做官的时候和大老爷谈话,才知道荣国府欠了国库银子,问了金额,他当时被吓了一跳,怎么欠了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