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没有人会放松警惕,所有的护航舰队的官兵,都在紧张地望着天空,如果被天空中的战机发现,他们将会受到空中攻击!
同时。为了保护好这支船队,苏联方面也是下了血本,就在舰队的后方,库纳施尔岛上空,两架重型的截击机,正在用强悍的雷达,扫描着远处的天空。
同样的双发双垂尾,同样的巨大的矩形进气道,同样的威武雄壮的外形,如果从远处看,这两架战机,跟苏维埃的雄鹰,米格25非常相似,但是,只有靠近了,才能够看到这两架飞机是双座型的,就在前面的驾驶舱的后面,还有一个座舱,和美式的流畅线条的大型座舱不同,后面的座舱很狭小,而且玻璃开口很小。此时,机头前端,平板状的天线上,正在不断地将电磁波辐射到空域中去。
这两架战机,就是苏维埃航空技术的结晶,强悍的米格31截击机!
加强机体,而且采用了一定比例的钛合金来减轻重量,从米格25的8%增加到16%,而且,将两台图曼斯基R15涡喷发动机换成两台加力推力达14,886公斤的索洛维耶夫D30涡扇发动机,涡扇发动机的优势,就是耗油率低!这架飞机挂副油箱、带4枚R33导弹、以0。8马赫巡航的航程达3,000公里!几乎够得着轰炸机的标准了。
虽然涡扇发动机的高空高速特性不如涡喷,导致了米格31的最高速度比米格25有所下降,但是这样的选取是值得的。此外,米格31的机动性有所提高,并且容许在低空飞超音速。
除了这些之外,米格31最大的变化在于武器系统。苏联在电子技术上的缺陷导致了平板缝隙雷达的难关一直都无法攻克,哪怕是到了苏27,也还在用着落后的倒卡天线,所以,苏联人干脆另辟蹊径,直接将被动相控阵雷达装到了这架截击机上!
此时,后舱的雷达操作官,正在自己的座位上摆弄着面前的雷达设备,保护着己方的运输编队。
“三大队,三大队注意,090方向,四个目标,高度五百,速度一点二,前往拦截。”稍后,雷达操作官在无线电里面下达了命令。(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七章米格31预警机
北海道的上空激战正酣,而此时,北海道东部的太平洋上,战斗也即将打响。
不管苏联人的增援部队走什么水路,最终要到达钏路,那就必须绕过来,走太平洋!而苏联人显然不可能从南面绕过来,那就只能是北面!
所以,小鹰号航母编队,在接到了命令之后,就向北部方向巡弋,跑到择捉岛的南部海域,直接堵大门来了!
这次小鹰号航母离择捉岛有八百公里,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遭到苏联人的远程轰炸机的远程攻击,而小鹰号航母上的雄猫舰载机,作战半径高达一千公里,又完全处于己方的作战半径之内。
在天亮之后,小鹰号航母就弹射起飞了E2预警机,在航母前方四百公里的上空巡航,在发现了海面上一支编队从国后海峡里钻出来之后,立刻呼叫了后方的雄猫战机。
白宫的意见是不进行地面战争,但是海上的苏联人的支援,必须要挡住,如果苏联人源源不断地运输过后续的人员和物资来,登陆到北海道上的苏联军队越来越多,那就不好收拾了。
当然,也不一定要击沉苏联人的商船,只要在国后岛南部海域上空夺取了制空权,也就堵死了苏联人南下的道路。
这些任务,都需要美国海军来完成!
为了避免近距离交火导致事态扩大,美国海军唯一的选择,就是使用舰载机!
此时,接到命令的四架雄猫战机,正在超低空地向着对方飞去,准备飞到了一百公里之内,再迅速爬升,然后发射不死鸟导弹。
同时,后方的小鹰号航母,在继续快速地弹射雄猫战机,准备与苏联人夺取制空权。
就在两百公里的距离上。雄猫战机编队,已经被高空巡航的两架米格31截击机给发现了,截击机立刻呼叫后方巡逻的米格25战机,前往拦截!
此时的米格31。起的就是典型的预警机的作用!
相控阵雷达,主要的就是控制相位,通过铁氧体的移相器,来控制辐射的电磁波的相位,可以实现让波束最大限度的汇聚。达到探测更远,范围更广的作用。而米格31在研制的时候,就重视数据链的作用,他们可以由数据链控制自动地协同交战。甚至“长机”可以通过数据链,直接控制“僚机”的自动驾驶仪,飞往目标区,自动截获目标,并自动交战。所有数据交换不需要通过话音信息,达到抗干扰的目的。
此时,米格31还没有完成所有的项目试飞。就被拉到了战场上来,米高扬设计局也非常希望在实战中检验这种战机的战斗力,所以,这两架由试飞员驾驶的战机,就这样出现在了东亚的天空中。
试飞员是宝贵的,他们更不能前去空战,他们在这里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其他的战机交战!此时的米格31,抗干扰能力远远地超过了图126预警机!通过跳频电台,与米格25机队取得了联系。
513团的三中队的米格25战机。打开加力,迅速地爬升,占据高度优势,同时。准备引导R40空空导弹,进行中距拦截。
“002,扫描三、四、、六号空域。”继续保持平稳地飞行,引导己方的米格25战机交战,一架米格31战机的飞行员在无线电里面喊道。
米格31强大的雷达,可以让这种战机当做预警机使用。但是,这毕竟是战机,不能拥有全向视野,米格31的雷达可以在正负70度的圆锥里攻击目标,这比AWG9雷达还要变态,早就超出AWG9的万向节的转动角度了!
不过,想要拥有全向视野,就还得动一番脑筋,就跟平衡木预警机在预警的时候得飞S路线一样,米格31也得不断地转向,才能够将周围的情况都掌握住。
001号在指挥米格25交战,而002号,就要改变一下航向,保护好海上编队的两翼了。
安德烈推动操作杆,庞大的米格31转向,将机头对准了西面,那里,北海道上空的空战正在激烈地进行着,想到这里,安德烈的心里就有些痒痒。
耐不住安德烈的申请,最后军区司令还是同意了,放安德烈回513团,反正安德烈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指挥陆军作战,隔行如隔山,安德烈提出建议还行,具体下去,那就是参谋人员的工作了。
虽然同意了安德烈回部队,却又不想让他亲历一线,于是,安德烈就被派到了这架米格31上来,按照原计划,这种战机是当做指挥机来使用的,引导513团的米格25战机交战,由于安德烈本来就是513团的团长,指挥起来也容易。
而且,这样安德烈既满足了升空作战的欲望,同时也不用陷入危险之中,他是在后方指挥的。
虽然安德烈从来没有飞过米格31,不过这种战机的特性跟米格25类似,安德烈飞了几个架次,就完全地掌握了。当然,这还跟苏联的继承体系有关系,苏联不搞什么人机工程,仪表几代都不怎么变位置,记起来非常容易。这也是苏维埃的飞机的一个特色,会一种机型,几乎所有机型的仪表,都就能将位置记个大概了。
同时,后座的雷达操作官,是费多托夫上校,他本来是米高扬设计局的试飞员,一直都在试飞米格31,对这架飞机最熟悉,一旦安德烈操作失误,他也可以随时接过飞机的操作权来。
毕竟,后舱那些庞大的电子设备,米高扬设计局里没有几个人会摆弄,总不能让工程师飞过来吧?
试飞员每天与死神相伴,试飞是个高风险的工作,这也是男人最喜欢的工作,不过,驾驶战机,与敌机进行战斗,也是无比地让人向往的。这次派遣他们这两架试飞的米格31前来远东,费多托夫也是激动了好几天。
“三号空域没有异常。”后舱的费多托夫报告道。
安德烈操作米格31,在空中划出一条优美的航线,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