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红色童年 > 第9部分

第9部分(2 / 2)

“帅伯伯,他们都说2012是世界末日,会吗?”,

“你认为呢?”,

“玛雅预言要应验了,美国大片也演了,我就快要相信了,那是地球的末日,月球闲着,我们应该做好上去的准备。”,

孩子把话撂下跑去玩儿了,因为他爷爷来了,他很得意孙子的发问,我想是他没有答案吧,我呢?绝对没有!才小学二年级的孩子竟然给我出这难题。

“大娃娃,我等你的答案呢!你不是看过《圣经》吗?上帝应该知道吧?”,

这很有挑战性,我不能没有答复,但也没有答案,因为谁也没有:

“那好,我就先用《圣经》里的话试着解释吧:

但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唯独父知道。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降临也要怎样。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24章36…37

至于影片《2012》,我的看法是:一部用来赚钱的娱乐片,打着科学的幌子,并借用《圣经》中的人物做铺垫在炒作。他们的所谓科学依据竟然是地下埋藏了多年的玛雅文字中预言的“破解”,玛雅人几乎被遗忘,因为他们把上帝创造的太阳当做偶像崇拜,用黄金和钻石堆砌成太阳神的形象,和他们的种群一起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人们更关注的是那些钻石和黄金,似乎对他们的太阳神并不感兴趣,而他们的文字,几乎就是巫术的符号,是迷信的标志,这些可以作为所谓的科学依据吗?所以我说它荒诞!

还有中国神秘的《易经》预言,恰好和玛雅预言是同时代出现,又有着同一话题及同一答案,可你怎么就知道它不是玛雅文化的根源呢?人是会行走的,思想是会传递的,文字也是会演变的,正如日本的吉备真倍把中国的文字拿到日本,发明了平假名和片假名才有了日本文字。所谓玛雅预言和《易经》预言的巧合没什么奇怪的,正如不同地方的两个名人同年同月同日生,又同年同月同日死,只是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观点或职业,人们便会浮想联翩,把猜想当作不辨的真理。自己吓唬自己是人类最可悲的事情,因为人们有联想思维,而那些恐惧感,上帝告诉我们:是魔鬼,是撒旦在利用人的迷信心理侵害人。科学是在发展中进行的,而不是从地下挖出来把猜测当做依据去论证的。

2012,该怎样就怎样,只有上帝知道。”

他爷爷不无思索地点着头,因为这并不存在答案,他便高声叫孙子:

“闹闹快来!你不是还有问题问小爷爷吗?”,

这爷孙俩是串通好了来考我的吧?其实是我的狭隘想法,他爷爷认为我和孩子的沟通更直接些,因为我们是“哥们儿”,所以造成我在孩子心目中仿佛难不倒,这很糟糕,我感到很心虚,生怕我的小哥们儿再发飙,但无法逃避的现实就在眼前,孩子来了,带来另一个问题:

“帅伯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人是猴子变的,为什么还有猴子在树上?”,

这回他没有跑开,他在等答案,这竟牵涉到所谓“进化论”上,我浅薄的知识容量使我很难归结成浅显易懂的阐述,但还得问有所答:

“抛开进化,先说个来回话:1。先有鸡,不信你问蛋去;2。先有蛋,不信你问鸡去。猴子就是猴子,没什么为什么,因为它一开始就是猴子;人一开始就是人。若干年过去了,和人相处那么久,为什么只是说猴子模仿人?到现在还没有一只猴子再进化**,因为没有事物在进化。达尔文:马克思的误导导师;马克思:人类的空想主义者。鸡和蛋的问题,不该是哲学问题,不存在辨证关系;人和猴子,不存在进化问题,因为各是各的领域。人永远在研究鸡、蛋、人、猴子,而猴子不能,它本来就叫猴子。生命是自身的质变和量变,生命是进步而不是进化。

如果一定要找出人和猴子的相似处,那就是猴子和人的染色体相近,可以通婚,除非人愿意,纵使有生育,也不能称之为人:或叫猴人,或叫人猴。但那不是所谓进化,而是错乱,不可能有人的智商。这在本质上有别于植物的嫁接。

基因记忆是基因载体自身的转换或变异,没有向另一种生命改变的可能,更不会是质的否定,无论是基因遗传、基因记忆的发展、甚至基因变异,都不是由此及彼的质变,是生命载体自身的进步或扭曲,但人终归被称作人,不会变成别的物种,也不是由别的物种变异而来。达尔文经历的只是地质变化和人类种群的差异,他误会了,正如让。雅克。卢梭从大百科运动回到最初的认识一样,当他认为自己发现了一颗小草时便以为是他发现了新的植物,其实,那些小草长在那里已经至少几百万年了,是他来到了小草的面前,不是他发现了小草。也就是说,是达尔文来到了猴子面前,而不是猴子没有“进化”**来找他,因为猴子一直就生存在树上。橙子和柑子是近邻,但各是各的内容,有着质的区别。”

当让。雅克。卢梭从《大百科全书》派中被驱逐出去后,他的《忏悔录》也没能给他心灵上真正关于生命的答案。最终他又回到了《圣经》中,所以说,信仰和迷信是两码事。

生命无须刻意地去研究,否则克隆便会一发不可收,世界也将造**为的混乱。

(于西安市盛顺丰)

没有资格怀念顾城

没有资格怀念顾城

音乐导入——《拉赫马尼诺夫钢琴协奏曲》№

一、世俗篇

时间仿佛太久了,想不起你的每一首诗,只记住了《黑眼睛》里的一句,不去妄谈你的诗,因为不配。想到你的死,可你的死也几乎被人遗忘,知道你的一些经历,使我想起70年代一部电影《南海长城》里的两句歌词:

苦根上结出的一对苦瓜,

苦海里泡大的一对苦娃

……

二、爱情篇

我们相差十岁,所以没有机会胸贴胸、背靠背的机会,你的苦让我望苦兴叹,可苦是个什么好东西?正如死又是个什么生命的理由?作为一个喜欢读诗者,我想质问你的亡魂:什么样的苦,要用生命做代价去结束它?

黑眼睛呵黑眼睛

难道你找到的光明

就是阴冷的光宇?

难道你深邃的目光

终究要被脆弱的生命之灯熄灭?

……

三、生命篇

我质问,你有什么权利使读者莫名地失去你?你可知道,他们在你离去的当儿仍不让你安宁?死亡,会否定一切;死亡,是对记忆的封存;死亡,是对时代的轻蔑;死亡,是对昨天无为的怀恋……太多的删节号,最终为什么会画上冷漠的句号?疑问太多,生命就变得无比沉重;顾虑太多,就使那已有的现实打了折扣。我想对你说:

黑色的眼睛

因为有了死亡

失去了一切寻找光明的利剑

因为那利刃

刺穿了心灵

扑灭了灵魂之灯

……

四、爱情篇

这是一个发展的时代,人们早已淡看了所谓的爱情,爱情已经是一张脆弱的窗户纸,爱的窗棂时刻会吹入阴冷的肆虐之风,人们已经不再妄想爱情,因为它已经成为麻木的游戏,不再是双双点燃的蜡烛,只要停电,一切都会瞬间茫然、漆黑一片。谁还会似你我这般守候爱的星点灯火?

如果面对佛洛依德

——我鄙视爱情!

如果是尼采

——我痛恨爱情!

如果是面对叔本华

——我同情爱情。

假如让我再次选择爱情

我宁可像你一样

——失去黑色的眼睛!

五、麻木篇

这话来得太迟,我很想对你说:受伤的男人最刚强!因为我因你的刚强而否定了自己的刚强。人们或是在一味的追求生活的过程,或是在否定着现实又在拼命面对现实。

人已经堕落到了

在光明中寻找黑暗

在甘甜中寻找苦涩

谁都不再责备别人

因为这世界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