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姑娘们吓得脸色惨白,当听到村庄的女子和孩子竟然遭受到这样非人的折辱时,眼泪根本无法止住。
而汉子们,不管是年纪多大的,听完边疆百姓的惨状之后,眸底通红,呼吸急促,喉咙里发出宛如野兽嘶吼般的愤怒。
“那群猪狗不如畜生!”
“干他娘的!真当我们大夏没人了吗?”
“杀!定要把这些狗日杀光了!为那些边疆的百姓报仇雪恨!”
无论是高门大户,还是市井小民,抑或是乡间农夫,在这刻,全都同仇敌忾,为那些惨遭受辱的百姓们悲愤不已。
“杀了突厥狗,血债血偿!”
只是短短天的时间,整个大夏全境,只要是听过官府诉说边疆之事的,基调都成了必须要突厥狗血债血偿才能释放自己心中的愤怒。
此时此刻的大夏,已经上下齐心,所有人的目标都是同个,那就是——犯我边境者,杀我同胞者,辱我手足者,虽远必诛!
朝廷开始运转,征调各地民夫运送粮草,以往这种劳役,各地的精壮都不大情愿,特别是战时,更是无人想去。
这次恰恰相反,朝廷的征召令下来的时候,各地郡城还以为需要段时日,甚至到最后要采取强硬措施才能把朝廷征召的民夫征集到位,结果官吏带着征召令来到乡间的时候,只是把官文念,当场就有青壮汉子报名的。
当各地的情况汇报到承德帝手中的时候,承德帝沉默半响,才道:“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全大夏的子民都为着同个目标而努力,大夏必将所向披靡。容景,还是你的法子好呀。”
彼时,舒鸿煊作为中书舍人,正在他身边帮着处理着朝政,听到承德帝的话,他并没有揽功,而是沉静的道:“陛下,突厥狗的国土,终究会成为我大夏版图的部分。”
舒鸿煊来自信息发达的社会,见识过沸腾的民意对个国家能有多大的影响力,群情汹涌之下,只要众志成城,把个国家的经济搞垮也不是难事。
朝堂上,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全都个意思——干他狗日的突厥狗。
但打仗,不单单是朝臣的事,同时还事关百姓。
贸然发动战争,如果得不到百姓们的支持,在很多时候,大后方都会出现些运转不良的情况,这样对前线非常不好,甚至有可能会造成很糟糕的后果。
既然如此,那就让全民都同仇敌忾好了。舒鸿煊相信,既然连后世人都能在关键时刻众志成城,没道理在这个讲究仁义礼信的大环境,百姓们会失去血性。
向各地郡城、乡野村间告知这次边城事变之事,就是为了让百姓了解此次出征的原因。
开始,不仅是六个内阁朝臣们,就是承德帝都不赞成这样做,因为将内情公之于众的话,未免显得朝廷军队太过懦弱无能。
连边疆百姓都无法保护,让他们被突厥狗杀害羞辱,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威信必定会降低。
然而舒鸿煊却不是这样的看法,他极力说服,在向百姓们讲述这其中内情的时候,可以重点突出当时两方的兵力对比,边是十万,边是万守城将士,只要是会数铜板的人,都能知道这其中的差别。
并且,在百姓的想象中,突厥人也是凶狠残忍的,陈将军能帅军应敌的时候还杀了过百的敌军,已经很厉害了,他只是料不到自己迎战的突厥狗会偷偷派人去偷袭村庄,才会让突厥狗得手。
向百姓们讲述的时候,重点还要描述被杀害的那些青壮年、被羞辱的女子、被残忍伤害的孩子。
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