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玄幻奇幻 > 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 > 第二百九十二章 北疆银行,奴隶贸易

第二百九十二章 北疆银行,奴隶贸易(2 / 2)

此时已入夏季,中原早已是酷暑难耐,北疆的风里却还带着几分凉意。

李骁穿着件玄色单衣,领口袖口绣着暗纹,正坐在上首的木椅上,指尖漫不经心地敲击着案几。

而在案几上,则是摆放着几枚钱币。

这是汤谷钢铁厂刚刚铸造出来的北疆新币样板。

北疆大都护府建立不过两年,百废待兴,而且这两年中,北疆大部分时间都在对外征战。

如今,李骁终于也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币制改革了。

一直以来,北疆的钱币杂乱不堪。

基本上都是通过战争掠夺来的。

金国、宋国、夏国、王廷、东西喀喇汗国,甚至就连更西方的钱币都在流通。

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以前,是因为北疆的人口较少,货物流通基本上是靠着以物易物的方式。

如今,随着五十万甘肃汉民北上,商业逐渐开始发达。

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货币标准了。

“北疆,需要自己的钱币。”李骁说道。

于是,命令下达到了兵械司。

兵械司掌管北疆的重工业,甲胄、农具等等各种铁器铸造都来自于兵械司。

铸造区区钱币,根本不在话下。

难得是设计。

为此,李骁亲自为北疆新币提名。

北疆重宝!

此时,兵械司参军李东志站在一旁,介绍案几上‘北疆重宝’的样品。

首先是铜币,外圆内方。

这个形状已经被华夏使用了千年,自然有它适用的道理,李骁也没有准备进行改变。

步子太大,容易扯蛋。

只是在具体样式上进行了重铸。

铜币的正面写着‘北疆重宝’四个大字,反面则是两个字和两个图案。

左侧图案为一个圆形的太阳,右侧是弧形的月亮。

上侧是个‘一’字,下侧是个‘文’字。

一枚铜币便是一文钱。

度支司参军韩久远拿起铜币样本仔细观摩,轻轻的敲了敲,微微点头。

对着李东志问道:“李参军,这北疆重宝铜铅比例几何?”

李东志说道:“六成铜,三成铅、一成锡。”

听到这话,韩久远若有所思地说:“与宋国钱币的比例相似啊。”

李骁在一旁开口道:“铜钱的铸造本质上是为了流通,而不是为了精美。”

“不是铜含量越多就越值钱。”

后世有一个经济学原理叫做‘劣币驱逐良币’。

指的是同等价格的货币,但实际价值不同的时候。

百姓们总会选择将质量更好的良币收藏起来,或者融化重铸。

反而是劣币在市面上大面积流通。

所以,北疆重宝的实际价值不需要太昂贵,与宋国的钱币持平就足够了。

而且这个铜铅比例还是李骁严格控制的结果,最终的目的还是流通起来。

听闻李骁的简单介绍,韩久远大受震惊,对李骁更加敬佩。

他很聪明,只是时代限制了眼界,但这些事情却是一点就通。

接下来,李东志拿起第二枚钱币说道:“韩参军,这四枚钱币都是大都护亲自设计。”

“铜币的价值与当前流通的各国铜币一样。”

“而我手中的这枚叫做‘小银币’,价值等同于一百枚铜币。”

这是一枚银币,比铜币要小很多,同样是外圆内方的形状。

正面写着‘北疆重宝’,背面则是日月图案,以及‘百文’两字。

普通百姓的交易基本上是以铜钱为主,涉及到大宗交易的时候才会使用金银。

大概的兑换比例便是一千文铜钱,兑换一两银子。

十两银子兑换一两金子。

只不过有时候钱币金额不凑整,商人需要用剪刀将一两银子剪开,然后在用秤杆称重,剪下来的银屑得用蜡粘起来。

甚至还得用牙咬辨成色,麻烦至极。

于是,李骁专门为银币设计了两种样式。

大银币的实际价值和标定价格都是一两银子,兑换一千文铜币。

小银币则是等同于一百文铜币。

强行规定了价格和币制,方便钱币的流通。

至于最后一种,则是金币了。

背后写着‘万文’的字样,等同于一万枚铜币。

听完李东志的介绍之后,韩久远一脸敬佩的说道:“大都护思路完全,臣等不及也。”

他是度支司参军,专管钱粮征税之事。

北疆的币制改革,与他的工作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李骁把他叫来听取意见。

而在韩久远旁边,坐着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

他穿着灰色长衫,袖口洗得有些发白,却依旧平整,举止沉稳,自有一番气度。

他叫崔本昌,原本是凉州城内一家钱庄的掌柜。

凉州城破,钱庄背后的党项官员被北疆军抄家斩杀。

失去靠山的他,只能跟着北疆军的移民队伍来到金州。

重新拾起了锄头和鞭子,成为了一个平民。

不久前,李骁忽然下令,征召所有精通钱庄运作、术算的人前往龙城集合,言明若能通过考核,便赋予要职。

听闻此消息,崔本昌立马意识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来了。

经过层层筛选,他最终进入了李骁眼中。

他不仅算盘打得精,对各地的银钱流通更是了如指掌,就连辽国与花剌子模的货币兑换都能随口道来。

最难得的是,他敢想敢做,曾在与李骁的面试中,直言不讳地说出“以银代币,通南北商路”的想法,让李骁颇为欣赏。

随后,李骁的目光落在崔本昌身上,指了指案上的钱币问道:“崔掌柜,这北疆重宝的质量如何?能否撑得住我北疆钱庄的建立?”

崔本昌连忙起身,拿起一枚铜币仔细端详,又掂量了一下银币和金币的分量,脸上露出赞叹之色。

“回大都护,这钱币成色均匀,纹路清晰,边缘规整,以此为根基建立钱庄,定能稳如泰山。”

李骁颔首,又问道:“我北疆钱庄开设,崔掌柜可思虑齐全?”

崔本昌微微点头,抚胸答道:“北疆地域广阔,从最东端的于都斤山,到最西端的巴尔喀什湖,足有万里之遥。”

“商旅往来,携带银钱既笨重又危险,若能有一家横跨四方的钱庄,让银钱在各地通存通兑,必能让商业繁盛数倍,军民生活也会便利良多。”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郑重:“只是正如大都护所言,金融关乎国本,最要紧的便是信用。”

“所以北疆的钱庄,绝不能落入私人之手。”

李骁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属下以为,北疆钱庄当总设龙城,在武威、西海、高昌、庭州和阴山、伊犁各设分号,北疆钱庄的分号需按‘军事要塞为点,商路为线’铺开。”

崔本昌挺直腰背,声音因兴奋添了几分清亮。

他从小对术数和钱币之事便很有天分,算是小有名气的神童。

所以在二十岁的年纪,便成为了凉州城最大钱庄的掌柜。

如今被李骁看中,似乎又重新找回了曾经的自信。

“龙城总号需设三大堂口:存银堂管储兑,汇通堂掌异地汇兑,票号堂专发可流通的‘龙票’。”

“每个分号都要配两名以上的银匠,专司辨别钱币成色、以防假冒,再调十名老兵当护卫,钱庄的信誉得用刀枪护着。”

听着崔本昌的侃侃而谈,李骁心中已经有了定数。

眼前这人,正是北疆钱庄大掌柜的不二人选。

他抬手示意崔本昌坐下,沉声说道:“钱庄这个名字不好听,得改改。”

“在我北疆,卖酒的叫酒行,卖布的叫布行,行商的叫商行。”

“做银钱买卖的,就叫银行。”

“北疆银行的大掌柜,就由你担任,需要多少人手,多少银钱筹备,尽管与韩参军商议。”

崔本昌心头一震,猛地起身躬身,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属下定当竭尽所能,不负大都护所托!”

看着他坚定的模样,李骁微微点头,又说道:“龙城总行的票号堂暂且不设了。”

“北疆银行当先铺平银钱事宜,关于银票之事,不宜操之过急。”

听到这话,崔本昌有些失望,但还是点头说道:“属下遵命。”

票号堂,就是专门发行银票的。

之前,他便向李骁提出过“以银代币,通南北商路”的想法。

就是用银票取代沉重的银钱,方便货物的流通。

并且还为银票的发行制定了计划,让李骁颇为欣赏。

只不过,银票的存在是以国家和钱庄的信誉为前提。

而且这东西也不是崔本昌首创。

宋国商人首先发明了‘交子’,然后金国朝廷也随之发行了‘交钞’。

只不过这两种银票对社会造成的影响都比较大。

尤其是金国的‘交钞’,因为后期需要应对宋国的北伐和蒙古的南侵,再加上天灾人祸,以及各地的叛乱起义。

所以,金国朝廷大量印制‘交钞’,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一石粮食甚至达到了十贯铜钱的价格。

所以在李骁看来,银票的出现是一件有利于商业的好事,但不能操之过急。

在他的计划中,先将北疆银行的体系搭建起来,让北疆的军民以及外地的商贾习惯了北疆重宝。

再加上北疆的信誉做支撑,那个时候才是‘北疆龙票’发行的时机。

最新小说: 蛛网陷阱(病娇强制爱 合集H) 这是我的守护灵 澳洲风云1876 公爵的垂耳兔夫人 (强制爱) 万古第一人皇 巫神创世纪 万道归墟 我的丹田有饕餮 蓝夜传 武皇本纪.神魔列传 (1皇城之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