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凰涅天下 > 第125部分

第125部分(1 / 2)

>

喜欢相聚热闹的客人多在主楼,性好清静的雅客则多聚友于东南西北四园的阁子内,清静无杂音。四园中以南园秋水阁的景色最为秀丽,又以东园的玉台水榭最为幽深僻静。

各回府宅的丁起和赵鼎此刻却着丝罗便袍,端坐在玉台水榭里,凝神倾听主座上神姿雍容的女子慢言徐语。

“……新朝初建,百事待兴,最紧要者莫过于攘外和安内。”名可秀说到这语气一顿,看了两人一眼,话题一转,问道,“近日,朝野多有‘进伐中原、驱除北虏’的呼声,你二人是何看法?”

丁起、赵鼎均知主君指的是新朝立后兴起的风议动向。因报纸的报导和有倾向性的评议,民间多有战声,甚至有激奋的士子上书要求朝廷尽快派兵北伐。在雷动扶持渊圣皇帝的太子登基后,又有朝臣奏议应趁北廷立足未稳,及早派兵北上抢占州府地盘云云……

在此呼声中,种瑜率军十万屯兵合肥,随时北上挥师东京。赵鼎对此颇为忧虑,闻名可秀垂询立时进言道:“我朝新立,足跟未立稳便图北进,卑下担心最终内政未定、北伐亦陷于险地,届时首尾皆失。卑下以为,用兵谨慎方为稳妥。”

名可秀神色不动,又看向丁起,“擎升以为如何?”

丁起谨慎道:“赵中丞所言甚有道理,但朝野呼声也不可忽视,须得两全才好。”

名可秀微微一笑,纤手拿起几案上的一份明黄奏折,道:“这是种瑜上的折子。十二,你读给二位大人听听。”

“是!”戴着面具的铁丑欠身接过奏折。她语调平缓,殊无激动起伏,丁起、赵鼎二人却是越听越动容。

赵鼎道:“小种相公的议战十策甚佳。当前之计宜先稳定长江之南,同时踞历阳和扬州,如此进可图淮西淮北,再而北上,退可稳守江南,既有进取之志,又稳妥无失,当为两全之策。”

丁起更深一层想到种瑜被委以同知枢密院事后,曾有朝臣怀疑种瑜之能,此折一出,立当可稳固种瑜的枢府地位,遂赞道:“小种相公谋略深远,足堪枢府副相之职。”

名可秀笑了笑,道:“朝野请战呼声不宜扼制,相比怯战,我倒宁可闻得激进之音!但正如你等所虑,夫战者,能守,方能战!种瑜十万大军屯于合肥,可徐进占据寿春之北的淮西地带,并对东京做出进攻态势,但在时机未成熟之前,不可冒然攻城。”

“是!”

丁起拱手道:“主上,长江之南的州府均已归入我朝,长江之北的扬州、镇江、合肥、寿春、历阳等州县亦在掌控之中,若要稳守,需按小种相公议战之策,沿长江、淮河一线措置控御,严扼敌冲。”

赵鼎记性颇佳,皱眉道:“若按小种相公奏议:沿河、江、淮战略要地共设帅府十九;帅府之下置要郡三十九,次要郡三十八,总置军九十六万七千五百人。另须水军七十七,帅府置水兵二军,要郡一军,水军共置十九万二千五百人……”

他看了眼名可秀,面上略显难色,“因前朝禁军多置北方,南方各州府驻军统共计算下来不过四十余万,现下这水陆两军需总置约一百二十万,短期内恐难筹措完成。即便募兵,但南方承平已久,恐难招得巨量兵源。”

丁起却笑道:“此事倒不难解决。北方战乱,百姓纷纷涌到江南,仅临安府便已接纳安置二十余万流民。其中不乏青壮男子,朝廷若募兵,定会踊跃投伍。”

“募兵之事当加紧。流民可募,民间义勇可募,绿林江湖亦可招安。江南虽然富庶,却也有饿孚之民。若论勇,这些乡野贫夫倒是比朝廷将养的那些禁军强多了!”

“是!”

名可秀又道:“但募得了百万军队不等于便有了百万雄师!金军两度南侵,百万之众的大宋禁军却败给金骑十余万,一战即溃,望风披靡,归根结底,一则败于指挥,二则败于无勇,自皇帝而下,均怯战短识!”

她这番话说得锋锐刺骨,丁起、赵鼎二人均不由神情肃然,谨声应是。

“将不威,兵不勇。若要兵勇,必须治军有道,令出如山。如此,这统兵官便是关键。”名可秀招了招手,铁丑将一份折子递给丁起。

“擎升,这份武将名单,你报给皇帝后由兵部迁升——各地的募兵官便由名单里的将领担当,并负责军士操练。”

“是。”丁起恭谨接过去,翻开折子目光扫见打头的三人,心中惊讶,他若记得没错,这三人应已在东京保卫战中身死殉国了!

名可秀似看透他所想,道:“东京保卫战的三位都统制:何庆言、陈克礼、高师旦,城破后在亲兵护卫下侥幸脱险,如此忠义之将,朝廷应大力褒扬,以彰武勇。”

丁起不由暗忖这三人莫非是主君下属?他不敢怠慢,立即应道:“卑下明日便向皇帝奏议引荐。”

名可秀点点头,忽然又道:“绿林招安之事,可派谢有摧去办。他既领了兵部员外郎之职,自是不能闲着。”

“是。”丁起明了其中深意,江南绿林对名花流的敬畏远远超过赵家皇帝,谢有摧虽然挂着朝廷官员的身份,却是人人皆知的名花流长老,由他出面招安,其信任度自是比朝廷派出的文武官员强。

何况,由谢有摧出面招安,让那帮桀骜不驯的江湖人物低头伏首的,自是眼前雍容优雅的主上,而非龙椅上的那位赵家皇帝。

又议得,赵鼎提了几件待决要事,名可秀一一批允。丁起思及一事,拱手道:“主上,新帝登基时高俅因有从龙之功,又得太上皇允准,虽才情庸碌,却被授以枢密使。这几天活动频繁,往枢密院里安插了不少亲信。”

赵鼎对此也有风闻,凛然道:“高俅昏懦无能,在太上皇当朝时,任殿帅十余年间,贪吃空饷无数,武备松弛,京师禁军颓靡实为此人渎职之过。主上,枢密院执掌一国军机,枢相要职,断不可为这等贪蠹之臣占据。”

名可秀侧眸示意,铁丑将一叠函件递给赵鼎。

名可秀道:“元镇,当初在高俅入枢府之事上,未允你弹劾反对,是给新帝一份面子;但贪腐之辈不可姑息,十二给你的是近期向高俅行贿的官员名录和来往信函,你可据此上言。”

赵鼎肃然道:“卑下定当严辞弹劾此贼。”

丁起随后问道:“高俅若去,枢密使由何人担当合适?”

“一国之枢相,要么运筹帷幄熟识军机;要么德高望重知人善任。”名可秀笑得似颇有意味,“你二人可有适当人选?”

丁起目光微闪,揣测主君或许是想提携种瑜,但种瑜未到而立之年就登上副枢相高位已是拔擢,在没有战果前很难再获提升;或是先安置一位知进退的老臣,他日再给种瑜让位?

但朝中哪位老臣合适?他心中一时忖思未语。

赵鼎攒眉道:“朝中文臣,似无可当之人。”他脑中闪过贬谪夔州的李纲,嘴唇嗫嚅了一下却终未举荐。赵鼎虽然性子秉直敢言,却非毫无心机的纯臣。他心想李纲若能用,以主君之明睿岂会一直不提?其间必有深意。

名可秀瞟了二人一眼,道:“若无合适者,先行空着。枢府军机,就暂由种瑜代掌。”

“是。”

名可秀眸子微敛,枢密使,有谁比希颜更合适?!只是这番打算,却是暂不能向丁、赵二人明言了。

她需得等,一个合适的契机。

*********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