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维克森林医学院大学教授兰萨(RobertLanza)声称,从量子物理学(Quantumphysics)角度出发,有足够证据证明人死后并未消失,死亡只是人类意识造成的幻象。
兰萨声称他在量子力学中找到证实“人死但未消失”的证据。他提出生物中心论(biocentrism)支持自己的论点,指称是生命创造宇宙,有个人意识才有宇宙的存在,实质上的生命与生物是真实世界的中心,接着才有宇宙,宇宙本身并不会创造生命;意识使得世界变得有意义,时间与空间只是人类意识的工具。
兰萨的研究发现,人在心跳停止、血液停止流动时,即物质元素处于停顿状态时,人的意识讯息仍可运动,亦即除肉体活动外,还有其他超越肉体的“量子讯息”,或者是说俗称的“灵魂”。
他说,生物中心论类似“平行宇宙(ParallelUniverses)”:当下所发生的每件事情,在对等的多重宇宙(MutipleUniverses)中也同时进行,当我们开始质疑、重新思考关于时间与意识的问题时,也同时影响另外一边对等的我们的意识。当生命走到尽头,即身体机能尽失时,兰萨认为,还会在另一个世界重新开始。
巴克斯特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测谎仪专家。1966年他意外地通过测谎仪记录到了植物的类似人类的高级情感活动,并随之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他的研究轰动了全世界。
1966年2月的一天,巴克斯特在给庭院的花草浇水,他一时心血来潮,把测谎仪的电极连到了一株天南星科植物牛舌兰的叶片上,并向它根部浇水。他惊奇的发现:在电流计图纸上,自动记录笔记下一大堆锯齿形的图形,这种曲线图形与人在高兴时感情激动的曲线图形很相似。
极度震惊的巴克斯特随后改装了一台记录测量仪,并把它与植物相互连接起来做了各种实验。有一次,巴克斯特构想了对植物采取一次威胁行动用火烧植物的叶子,一瞬间在心中想象了这一燃烧的情景,图纸上的示踪图瞬间就发生了变化,在表格上不停地向上扫描。而巴克斯特此时根本没有任何动作。随后他取来了火柴,刚刚划着的一瞬间,记录仪上再次出现了极强烈的恐惧表现。后来他又重复多次类似的实验。比如,当他假装着要烧植物的叶子时,图纸上却没有这种反应。巴克斯特各种实验表明:植物还具有辨别人真假意图的能力和具有感知人心理活动的能力。
1973年,彼得托姆金斯和克里斯朵夫伯得著的《植物生命奥秘》一书出版。书中不仅重复了巴克斯特的实验,并且进一步显示植物还对语言、思维、祈祷有反应。这项研究已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植物心理学。近代,许多的生物学家对这项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纷纷加入这一研究行列,揭示了植物生命的诸多奥秘,证实了植物具有意识、思维及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还具备着人所不及的超感官功能。
网络收索《有感知的水》可以看到一些关于水有感知的资料。比较著名的是日本国际波动之友会会长、日本IHM综合研究所所长、量子力学专家江本胜先生和他的IHM综合研究所提供的试验报告。报告显示,水会因为得到人们不同的善恶对待和环境的变化会象人一样的产生情绪的变化。江本先生在实验中让水看了智慧、宇宙、爱、感谢的日语、英语、德语等文字。其结果得到的水结晶,尽管文字不同,同样意思的话显示出相同的形状。江本先生在实验报告中说:1995年1月17日,坂神淡路地方在遭受大地震之后的第三天,用采来的神户自来水偶然拍出的结晶照片。水好像摄取到了地震刚刚发生后人们的“恐怖、慌乱、悲痛欲绝”的样子,水的结晶完全被破坏而不成模样。。。。。。。。。
现代科学的发现都证明了:万物皆有灵的古老的学说,物质和精神是一体的,只要物质成立就有其精神和思想的表现。我们眼见的人体是人的身体、植物是植物的身体、石头是石头的身体等等。中国古代的修炼故事中,修炼人可以与万物交流,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就是两个道人记载的仙界的一块石头论述的故事,可见古人对万物皆有灵的认识远远的超过了现代人的学说。
既然万物皆有灵,那么,宇宙及更大的天体和苍穹是不是灵体呢?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有其造物的主,只是人们看到的宇宙及更大的天体和苍穹,是不同神灵的圣体而已。宗教认为,人都是来自天外的各个天国世界,各色人种等都有其造物主都有其各自的生命的来源之处,因此,道家才有“返本归真”、佛家才有“返回本来面目”、基督教才有“迷途的羔羊”一说。文化背景不同,表达不一,本意相同,都指出了人生的真正前途:回到自己来源之处去才是正途。而道法与佛法及耶稣的传道都是给人一个回到各自天国彼岸的方法。
植物都有生命的本能(现代人认为的特异功能),何况人呢?古代记载的远古时期有一段是人神同在的时期,那个时期的人天真纯朴、本性同道,这个状态中的人身上的本能是完全开放的,当人的本性与天真逐步被物欲污染本能就开始丧失,人神才分离的!
现代人的本能完全消失,论智慧实际上不如植物!人的道德境界与本能及见识是相辅相成的,当人不知天高地厚的认为自己课本上的东西都是真理,认为自己无所不知的时候,这个阶段的人才是被后天观念封闭的最厉害和最为愚昧无知的时候,这个时期就是“阴阳反被阴盛阳衰”唯物哲学一统天下的人畜不分、人鬼同道的特殊时期,宇宙成住坏没空运动规律之最后的毁灭阶段,就是指我们这个时代。
关于基因改造人的相关信息
(科普转载)
我们都知道,人类有23对染色体,但是这个结论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被确立,而此前的人们一直认为人类拥有24对染色体——这是个粗心且不负责任的研究结论。不过巧合的是,这个结论却正确地反映了其他类人猿的染色体数目。
人类约在500万年前还与黑猩猩是一家,是什么原因让人类祖先丢失了一对染色体,彻底与灵长类的同胞分道扬镳的呢?
消失的第24对染色体
人类没有24对染色体,其实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我们的古猿祖先、现代的黑猩猩、大猩猩等猿类动物,对染色体的忠实拥趸,而只有人类是个例外,这可能是我们进而成为人的基因证据之一。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大功告成,研究人员描绘出了人类23对染色体的详细蓝本,并与黑猩猩染色体进行比较。在最新的分析中,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们发表的数据显示,人类第二大染色体——2号染色体是由古猿的两条染色体合并而来的。科学家早先就推测,人类2号染色体可能是古猿两条染色体合并而成的。在这次对2号染色体的详细分析中,科学家们发现了染色体融合的确凿证据:2号染色体上的某一位置,存在具有丝点特征的DNA编码重复现象,而着丝点是染色体有丝分裂时的中心点,每条染色体只可能拥有一个着丝点。
科学家因此判断,这一位置是两条染色体融合前,其中一条染色体着丝点留下的残迹。但是,为什么古猿的两条染色体会突然之间融合成一条,如此大动作的进化行为在发生之初,又会对我们的祖先产生怎样剧烈的影响呢?
冒险的染色体改造
即便是基因工程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也很难想像某一个现有的物种,通过抛弃和融合染色体而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极度适应环境的全新生物。而在百万年前的新生代,合理的假设是人类的祖先仅仅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竟然就实施了这个风险极高的行为!
人类先祖在过去500万年间的挣扎求生,可谓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大冒险。人类细胞内线粒体的DNA可以探访女性先祖的起源,表明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母亲,同样的结论也可以从男性Y染色体DNA突变上得出。这单一的祖先或许并不能说明突变只发生在一人身上,但是却让我们能够想像,在转变之初,生存的压力是多么巨大,以至于只留下这唯一的单支血脉。
“亚当”与“夏娃”曾经生活在不怎么像“伊甸园”的干旱东非,并毅然决然地让人类彻底与其他猿类兄弟决裂,直接导致生殖隔离,成为一个全新的直立行走的无毛猿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