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混在抗战 > 第293部分

第293部分(2 / 2)

“家兄常言,秦长官虽然年轻,却有大才,值得我们虚心学习……”

“这话我还是不信。不过我相信他一定告诉过何市长,说我这人喜欢听奉承话,几句好话下来,一般就能让我找不到北。”秦卫打断了何应瑞的奉承,又接着笑道。

“嗯,有这么说过。”何应瑞想了想,竟还真的点了两下头,“家兄曾言:秦卫哪儿都好,唯独听不得好话。可惜越是与之熟悉,这好话就越说不出口……只想骂人!”

“哈哈哈,这才像何应钦说的话。”秦卫大笑。

“见笑,见笑了。”何应瑞又笑呵呵地朝秦卫拱了拱手,“不过如果秦长官不嫌弃,就叫我一起‘辑五’吧,反正,咱们年岁也相差不多,如何?”

“这我可就失礼了。”秦卫突然发现自己很喜欢这个何应钦的亲弟弟,因为这人真的是没什么豪门的架子:“我以后可就称呼您‘辑五兄’了?”

“荣幸,荣幸之至。”何应瑞笑容满面,“那我以后就叫您‘卫公’!”

“卫……公?”秦卫自己呆了一下,“我?”

“是啊。”何应瑞很认真地点了一下头,“您现在可是一级上将,自然要有份尊称。”

“尊称?这……用不着吧?”秦卫舔了一下舌头。又仔细咂摸了一下“卫公”这个称呼,还是摇了摇头:“辑五兄,你还是叫我秦卫算了,这样听着舒坦点儿。”

“这怎么行。您是长官!”何应瑞急忙道。

“不不不,”秦卫也连连摇头,“还是叫秦卫好,秦老弟也行,而且这样也显亲近,你说是不是?”

“这……怎么好意思?”何应瑞表面为难,心中却暗暗得意。几下的功夫,正管的上级就成老弟了。看来,三哥(何应钦是家中老三)提醒的还真是没错,这秦卫就是听不得好话,而且你越跟他客气。他就越跟你客气。看来,接下来的事儿肯定要好说的多。

“怎么不好意思?我今年三十二。辑五兄你怎么也比我大吧?”秦卫道。

“四十一!”何应瑞道。

“这不。正好!就这么称呼。”秦卫拍板道。

“那我就失礼了?”何应瑞也不再推辞,拱手问道。

“辑五兄!”

“秦老弟!”

“哈哈哈……”

……

“这货一看就是来打关系的。可……他也太客气了吧?难不成要狮子大开口?”

徐远举一直没能插嘴,可他却一直都呆在旁边努力地观察着何应瑞的举动……不过,虽然一直这么看着,两人刚才的谈话还是让他有一种不够真实的感觉:何应钦的亲兄弟居然能这么客气,而且还主动在秦卫面前放低身段儿?当兄弟的不更应该撑起架子。免得坠了兄长的威风吗?这人真的是何应瑞的本尊,不是什么人冒充的?

“秦老弟啊,既然都说到这儿了,我也就不藏着掖着了……我这次来。可是有求于你啊。”有关称呼的事情搞定,屋里的气氛陡然亲热了许多。何应瑞看着秦卫的眼神也越来越**。

“呵呵,我就知道辑五兄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不过我可有言在先,能帮的,我一定帮;不能帮的,我可是爱莫能助!”秦卫笑道。

“放心,我知道老弟你的为人。”何应瑞丝毫没有不快,反而越发的认真:“我这次来昆明,其实是有两件事。”

“请讲。”秦卫道。

“第一件:秦老弟你跟七星公司斗法,好像是失了一着?”何应瑞小心地看了秦卫一眼,问道。

“不瞒辑五兄,现在我还为这事儿烦着呢。本以为能再耍上孔祥熙一次,可没想到他这回竟然铁了心的要跟我玩儿下去……我现在身在昆明,也不好直接跑去问他要债,现在兵团里面大批的烟叶积压,都不知道怎么处理啊。”秦卫苦笑道。

“给我如何?”何应瑞直接问道。

“烟草?”

“对。我要全部。”何应瑞答道。

“辑五兄你可要想清楚。”秦卫诧异地看着这个新结识的“朋友”,“这可是孔祥熙看中的东西。虽然你未必害怕那老家伙,可这么凭白得罪了孔家也不是什么好事儿。恐怕就是令兄也未必乐意。”

“是啊,何市长,”徐远举也忍不住道:“孔家可是放了狠话,谁敢要这批烟草,就是跟他们孔家做对。不然西南几省这么大,我们这批烟草这么优质,也不可能找不到下家。”

“我当然知道这事儿。可是我们贵州烟厂刚刚扩大了规模,正在等米下锅,总不能为了他孔祥熙,就让那么多设备白白闲置吧?”何应瑞答道。

“贵州也有烟厂?”秦卫一怔。

“就是原先的青年烟厂,内迁之后改了名,生产的黄河牌卷烟销路不错。”徐远举解释道。

“那不就是竞争对手了?”秦卫的眉头拧了起来,看着何应瑞的目光也变得有些不善。

第477章借力打力下黑手

“秦老弟,我是贵州人……跟你诉个苦,我们贵州是真真正正的地瘠民贫啊。可这还算不了什么,穷总也有穷的活法。可最让人生气的,就是贵州多有人种植鸦片!”

“在我们那儿,鸦片烟真可谓是历史‘悠久’,特别是黔西南盘江各属,产量最多,质量最好,鸦片外销,因之统称‘坝货’,意即黄草坝之货。历届政府,时禁时弛,贵州商业经济,烟毒运销,竟居主要地位。各地大小军阀、土匪恶霸,操纵获利,商贾贩运,趋之若鹜。广大贫民百姓,被强迫种烟,越种越穷,越穷越种,已成了恶性循环。”

“我与家兄在十多年前,与家乡人议论禁种鸦片烟时,就萌生了用烤烟代替鸦片烟的想法。四年前,我受命担任省府委员,就试图把当年的这一想法付诸实施。民国二十七年,我请来了南京东南大学农艺系,懂得种烟和烘烟技术的赵发智,亲自带其去见省政府建设厅长叶纪元,委其为省农业试验场场长。而赵发智总算不孚所望,经过两年的试验摸索,基本掌握了种烟和烘烤的技术,修建了贵州第一间烘烤房。”

“去年,我们成立了贵州企业公司,积极参与烟草的经营和发展,拨款支付省农业改进所,进行烤烟的试验和推广。此外,省政府对全省烟草业的发展也极为重视,训令指令,下达文件,联系电函不断,既有行政方面的,也有外销计划、同美国联合生产的办法,检定简则、等级标准确定等方方面面。尤其是去年,内迁青年烟厂在贵阳建厂。改名为贵州烟厂,我们贵州企业公司投资20万元,使之去年每月就可生产黄河牌香烟六七箱,算是结束了贵州不能生产香烟的历史。”

“而现在,我们打算将烟草业发展为贵州的一大产业,并且在全省逐步推广烤烟种植。可是我们省政府终究不是你们建设兵团,虽然烟厂扩大了规模,可老百姓还是更喜欢种粮……所以,现在我们是无米?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