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1 / 2)

>教授连连赞许,“高见,事实的确如此。这也可以用上‘有一必有二’吧。”

“即使不久北京被‘双解除’了,世卫组织撤销旅行警告并将其从疫区名单删除,也没有什么可骄傲的。我们曾经的努力是缩小了感染人数和范围,并没能完全战胜SARS,以为大功告成纯属自欺欺人。”凤亮郑重相告。

想到萱颜,凤亮又道:“过几天就要高考了,明年她还有机会的。机会多了,就是教育走向人性化的一个标志。”

霍老师长叹,“错过一次机会没有什么,人生就是在失去与获得中成长的。就盼她早日好起来,经历非典会成为她成长路上的一次转折。”霍老师每天提心吊胆,也如同凤亮的家人经常打电话,向医院询问情况。

“是一次经典转折。”凤亮转向纳坦伯教授,“介绍一下你们的高考吧,有什么不一样?”

教授笑了,“我们的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可没有你们神圣,一考定终身,你们残酷得很啊,你们是在培养人还是扼杀人?”

凤亮只得点点头,“不错,这我们必须承认,我只能无奈地说,的确是这样。”

“我们的入学考试,机会多得很,分布在平时,而且务实而不务虚。重在测试能力,测试内容和方式是多元的,各有侧重。不是所有学生都需要参加某一项统一考试,人才成长怎么能够整齐划一呢?”纳坦伯教授双手一摊,对中国教育表示不解。

“考试如果实现不了人性化,教育就不会人性化。”霍老师补充道。

凤亮也深有感触,“人性化教育就是个性化教育,就是要充分尊重个体的发展权利,而不是以一个统一模式,限制或堵死了我们的自由发展之路。教育拒绝模式化,首先从考试开始。”

纳坦伯教授继续道:“在美国上大学很容易,想顺利毕业却要付出加倍的努力,这与中国恰恰相反。你们在上大学的人生起点上就把人给堵死了,他们还怎么成才?上了个大学,就飘飘欲仙了,吊儿郞当也照样拿到学位,水分大得很呀。大学校园里,谈恋爱的比刻苦求学的多得多,真搞不清你们的大学是用来干什么的。还好,这些年你们国家有了就业压力,让学生知道大学里也得学习了。”

“还是市场决定一切。教育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市场规律调节,行政计划太多了,高校没有自主经营权,如何实现千帆并竞,百舸争流呢?”霍老师忧思道。

凤亮感受到了教授的一点启发,“这与我们的教育资源不足有关系。上大学很难也就增加了人们考上名校的成就感,导致了大众教育观念的误区,甚至出现了上个哈佛比获诺贝尔奖还牛的可笑现象,所谓‘高考状元’也是同类。”

教授和霍老师都被逗乐了,纳坦伯说:“其实上美国的名校比上中国的普通大学容易得多,因为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比较普及。”

“诺贝尔奖获得者不会肤浅地来介绍什么成功经验,因为他们深知每个人的成才密码都不一样,照搬只会害人害己。上了大学仅仅是个起点,却自以为功成名就了,这样的人终其一生也不会有什么大成,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什么叫成才与成功。如此浅陋的‘经验之谈’,也可大书特书,只会误导公众。如果总持这些老观念,我们永远都获不了诺贝尔奖。”凤亮一针见血。

菲扬在旁,静听三位在此一番会晤,不觉茅塞顿开。她热情招待客人,“各位教育专家,别光顾开研讨会了,休息一下喝点水吧。”

霍老师并未将童心发烧的消息告诉她爸爸,他从追悼会现场直接回实验室了。却说方岩和黎明夫妻二人参加完晶莹的悼别仪式,家门前已经有人在等着他们了。

互动留言: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当别人倾囊而赠,道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听者更要有心,并融会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即使你不能完全接受他们的理念,也会从中获益。

世界的纷繁本已眼花缭乱,人为的功利更是驱逐追赶,造就了太多华而不实之物。如何才能够不被误导?学会培养自己和孩子的独立品格。就像这些文中人物一样。

逃避自然才是迷信

“放学回家时,我看到家门口盘着一条对掐粗的大蛇,有黄绿花纹的,一动不动地。吃完饭去上晚自习的时候它就走了。这不是什么好兆头,‘三国’的开头就写了,王朝倾颓时的末代皇帝就见过这阵势,蛇盘金殿。晚上走进我家门前的小胡同,还担惊受怕呢,多亏你的眼镜布给了我勇气。”

晓桐竟然呵呵大笑起来,左手掌拍着我的右肩,“别胡思乱想了,哪个村子里没有蛇呀,这山上也藏龙卧蛇呢。蛇有龙气哪,我看是好事。听我的,你甭担心了。”

“家蛇和野蛇可能不一样,村里的不是野蛇。我可不敢伤害它们呀。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下雨天我看到父亲扎死了一条半大不小的蛇,正好那天我们前排的课桌被村支书家借去摆酒席了,只好扁下板凳坐着在地上读书。板凳一下子翻了,砸着了我的小指,抽出一看,指甲给砸掉了,就连着点皮儿。”

晓桐大惊失色,赶忙来抓我的右手,“哪只手啊?”

“咳,早长出新的了,左手,跟原来一样。”我轻松一笑,换了个姿势,把原来揽着晓桐的左手交到她手里,让她好好看看才放心呢。“这样的事儿也许纯属巧合,可比这怪的事还多着呢。刚上一年级没多久,我们一位同学的爸爸挖井时被塌方的土埋到底下了,快把他挖出了却又塌了一次,彻底没救了。就在那年割麦子的时节,他在麦田里遇见两条大蛇,砍死了一个,跑掉一个。还有黄鼠狼作怪的多了。我们家门口要是几年前那条小蛇的爹妈或者同胞怎么办?”

晓桐晃晃脑袋,笑道:“你把蛇想得太聪明了,它的智商比不上你的。”

“但不能说它就没有智商啊,动物里面说不定也有神童呢。”我还一本正经。

晓桐一副鼓励的口吻,“这些都还有待研究啊,就看你的了。”

“光靠我可不行。还有风水学,纯粹研究自然环境的科学,有人竟然想当然地斥之为迷信,有什么客观依据呀。如果觉得不可能就断定是迷信,怎么会有真科学呢?想当然的‘科学’才是真的伪科学。自然环境是真正的客观环境,它和人的环境一样,对人肯定有影响。自然环境变化,人会有感应的,天人相通嘛。我们在这山顶上,和学校里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大自然的绝大部分奥秘,都是现在的科学程度难以企及的。解释不了的就认为不存在,就禁止别人去探索,真正的科学还怎么进步啊?”

“有些权威科学家太自以为是了,好像已经认清了整个自然界。其实永远不可能。”晓桐赞同道。

“他们不懂科学与迷信的辩证关系,假装科学就成了迷信,迷信自我就不是科学。没办法,科学的进步总要付出血的代价。我们课本上的布鲁诺,不就是因为拥护哥白尼的地动学说被罗马教庭活活烧死了吗,他就是被定了‘迷信异端邪说’的罪,可后来的科学探索证明了到底谁在迷信。”我开始煞有介事,“有些农民才是真正的科学家呢,农谚太神奇了,像‘雷阵雨,三下午’,奶奶传授给我的。一打雷我就看是不是接连三个下午或者晚上,果真是那么回事呀。有些伪科学家解释不了的东西就说是迷信。”

“指责别人的人往往是心里有鬼。”晓桐颇有见地,“别光顾瞎聊了,谈情说爱也不能废寝忘食呀。拿我们的干粮袋来。”

我打开书包,拿出晓桐的干粮袋,当然是我替她背上山来的,“这么多好吃的,怪不得压得慌呢,刚才累死我了,这会儿该犒劳我了吧。”

“负重上山才有意思啊,还没让你背着我上来呢。你是男子汉嘛。你放心,我不会亏待你的,我们过家家吧。”晓桐笑着看我。

“男子汉怎么就不一样了,时代不同了,男女还不平等吗?”我随口回道。

晓桐倒不以为然,“嗳,本来就不一样嘛。根据你的理论,如果硬要一样,那是违背天性的——”

我无言以对,只好转移话题,“吃饭吧,亲爱的——晓桐小姐,家家怎么过啊?”

“我教你,就是居家过日子呗。我们要是长大了,就得这样好好过日子呀。这是我俩吃的第一顿饭,都得吃饱,吃个一干二净。”晓桐开始发号施令,“下午还得去看范仲淹、李清照呢,那么远的路,你不补充点营养,怎么有体力啊。来,张口。”晓桐拿起打开的罐头,将一勺牛肉塞进我的口中。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