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晋安大帝 > 第152部分

第152部分(1 / 2)

>现在路强这个皇帝的威望在汉人心中,可说是至高无上的,他那神奇的经历,以及收复国土,击退异族入侵的等等事迹,早就被这些学子广为传颂。

现在要去面见这个神一样存在的皇帝,几个学子说不紧张害怕,那是假的,不过如今已是箭在弦上,由不得他们退缩了。

就这样,三个学子犹如上刑场一般,在数千双眼睛的注视下,鼓足勇气,跟在罗颂后面向金殿走去。

此时的金殿上静悄悄的,静得仿佛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路强面沉似水地坐在龙书案后一言不发,手里玩弄着碧玉镇纸,眼睛望着金殿外面,也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

皇帝不开口,谁还敢说话?

这是皇帝亲自颁旨推行的第一次科考,如果闹事学子们所言属实,岂不等同于在皇帝脸上重重扇两个耳光?还不得被魏、秦、燕等国的君臣笑话死?

这个时候谁敢开口胡言乱语,不是摆明让皇帝把怒火往你身上撒吗?

静默中,金殿上气氛压抑的让人透不过气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路强的目光忽然落在谢望祖身上,缓缓道:“国丈,你觉得这件事会是真的吗?”

谢望祖心中也是万分紧张,他也没想到事情会这么快败露,不过多年的官宦生涯,早把他的意志和脸皮磨练出来了。

缓步出班,镇定地道:“这一定是那些落榜学子在故意闹事,以宣泄他们心中的不满”

“臣完全赞同谢国丈的话,请陛下重重处治那些闹事的学子”

谢望祖话音未落,公孙五楼就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

正文 第二百五十六章 必死之道

更新时间:2014…9…8 9:29:09 本章字数:3214

罗颂把三个学子留在殿外,一个人上殿把查询的情况向路强禀报一遍。

路强听了之后,并没有马上招三个学子上殿,面无表情地道:“去把今科的头三甲全传来”

转头对陶渊明道:“一会由你出题,重新考较他们的学识,嗯!那三个敢来告御状的学子也一同考察,看看他们的学识是不是和胆子一样大?”

听了皇帝的话,群臣似有所悟,看来皇帝今天不把这件事解决了,是不会罢休了。

陶渊明躬身领命出去了。

公孙五楼偷眼看了看面无表情的皇帝,心中略定,因为他已经问过兄长,知道考题卖的虽都是豪门子弟,这些子弟却也都是幼读诗书,即便考不出状元的水平,想来也不会差到那去。

路强将陶渊明打发出去后,眼光又落在公孙五楼身上,随手从龙书案上拿起一本奏折,示意近侍把奏折给公孙五楼送过去。

公孙五楼不明白皇帝为什么给他看奏折,忙双手恭恭敬敬地接过奏折,打开只看了两眼,双手就情不自禁地抖了起来。

路强这时发话了:“朕在三天前就接到了这份东西,如果不发生今天的事,朕会当他是诬告,现在事情出来了,你可以把这件事给朕解释一下吗?”

原来这是一份有关公孙归出卖考题,大肆敛财的密奏。

“陛、陛下,臣。。。”

极度紧张之下,公孙五楼的话都快说不出了,眼睛却不由自主地向前面的谢望祖看过去。

谢望祖仿佛此事与他无关一般,眼睛看都不看公孙五楼一眼。

“传旨,着封平提审公孙归,朕就在这等着,朕要第一时间得到他的口供”

传旨的人下去没多大一会,去传头三甲的近侍回来了。

“回陛下,状元和探花都不知所踪,榜眼已经被带至偏殿”

这句话成了压倒公孙五楼的最后稻草,双腿一软就瘫倒在地。

路强挥手命人将公孙五楼架出去,却听公孙五楼哀嚎道:“谢国丈救我。。。”

被公孙五楼喊出来,谢望祖当然不能再装了,迈步而出,躬身道:“陛下,老臣知道陛下对此次科考的重视,所以一直亲自看管考题,考试前一天晚上,公孙五楼曾去过我府,如果考题泄露一事属实,想必就是那晚被他偷看去的”

路强知道这个老丈人难缠,若没有真凭实据,也决不会动他的。

沉声道:“这件事,朕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给天下学子一个交代,传者锁拿出逃的学子,另外告诉所有此次参加科考的学子,明日朕要亲自监考,还他们一个清白”

说到这,路强站起身,语气沉重地道:“国家开科取仕,是在为国家选才,乃是国之大事,朕在这里郑重告诉你们,有胆敢借此敛财、培植党羽者,朕决不宽宥,不论他是谁”

路强说完,甩袖而去,时间不大,赵永尖细的嗓音响了起来:“退朝。。。”

谢望祖神色没什么变化,混杂在群臣中一同向外走去,仿佛没注意到那些已经刻意与他保持了距离的臣僚们,眼神闪烁,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路强没有去后宫,而是换身常服后,去了偏殿,那里还在进行着一场小规模的考试。

榜眼其实也是个豪门子弟,花重金买来考题,找枪手做出来之后,背熟抄在考卷上的。

眼见事态越闹越大,他也不是不想跑,可朝廷的动作太快,以至于还没等跑出客栈,就被请进宫来。

看着皇宫威严的气势,以及侍卫冰冷的眼神,这小子一下就把什么都招了,现已经被侍卫带走,交封平严审去了。

所以现在陶渊明考的其实只有三个人。除何长瑜外,另两人都是他的好友,分别是来自颍川的荀瑁和泰山的羊睿之。

这三人可都是有真才实料的,尤其是颍川荀氏,乃是当世以文采出名的士族之一,之前的朝廷里,几乎都能看到荀氏的影子。

路强重返洛阳,虽说朝中士族没什么话语权,但并不妨碍荀氏年轻一代的报国之心。

也正是本着这个心思,三个好朋友才相约来参加科举。

先前对于流传考题外泄的事,起初三个人并不相信,直到那几个他们认识、废物般的纨绔考中头三甲之后,他们才知道果然是有人作弊。

年轻人本就是一腔热血,同时也对皇帝以才取仕的做法深表赞同,这才脑袋一热,挺身站了出来。

路强从殿门进来后,并没有打搅伏案而写的三个人,同时示意陶渊明也不要出声,静静地站在三个人身后,分别看了看三个人的字体,以及所写内容。

陶渊明出的题并不是什么高深的问题,而是让他们就这次科考,写一偏策论,谈谈他们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这个题目出的可以说深得路强满意,这三个人还要参加明天的公试,今天不过是牛刀小试而已。

路强推行策论已经有一年多,各地的学子对如何写这东西,已经越来越有体会。

路强在三个人身后,看着他们写的东西,也不由暗暗点头,果然都能说出一些有用的东西了。

尤其是那个叫何长瑜的年轻人,他在策论中写道,元帝南渡,中原文化也一定程度地向南方偏移,北方在异族的统治下,不论是生活习惯,还是文化教育,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异族的影响,所以朝廷在开科取仕时,应注意南北文化差距,不要因此寒了北方学子的报国之心。

看了几个学子写的东西,路强郁闷的心情,也稍稍有了好转,他还有很多事要做,向陶渊明点头示意后,又转身走了出去。

三个学子并不知道皇帝刚刚来过,很快将策论写好后,交到陶渊明手中。

从刚刚路强的态度中,陶渊明就知道,这三个学子已经被皇帝认可,步入官场的日子也不会太远了。

看过他们写的东西后,陶渊明也很满意,遂笑着对三人道:“年轻人有些血性是好的,不过切记不要太冲动,以免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今次的事件,陛下已经过问,应该很快会有旨意下达,你们回去耐心等待吧!”

何长瑜小心地问道:“陛下不召见我们了?”

“呵呵!陛下已经见过你们了,你们的运气不错,只要考试时的表现再好些,一定会被朝廷录用的”

陶渊明是个谦谦君子,对三个年轻人也很喜爱,也就没有瞒他们。

皇帝竟然来过了?

一时间三个年轻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不知是什么心情了。

路强刚从偏殿出来,就有近侍过来轻声禀报,谢国丈去了天牢。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