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惊雷逐鹿 > 第446部分

第446部分(2 / 2)

然而自西北开府,大兴工商矿冶,神木、府谷等处石炭矿场被收归西北幕府所有,由雷氏商业协会独占专营,随着奴隶矿工的大量涌入,四方商贾也随之纷至沓来,荒芜的边塞一点点繁荣兴盛起来。 随着榆林塞市廛兴盛,人烟辐凑,军民人等头痛的缺粮难题竟然在不知不觉之间迎刃而解;甚至都不用官府竭尽全力去恢复‘开中输粮’、‘商屯’、‘民屯’之类的旧法成例,逐利而来地粮食商人们已经将缺粮的问题解决了七七八八——榆林塞的辖地除了戍边士卒。 不算矿场的奴隶在内,各县各堡聚集的民户丁口加在一起,少少也有二十几万三十万。 既然这么多人要吃粮食,粮食商人和农庄主、牧场主们就不愁无利可图;番薯、玉蜀黍、土豆、粗杂粮,种什么都好,养什么都好,卖什么都好。 只要有粮食都能卖成银圆铜子,绝不愁无人问津;至于雷氏商业协会专营的石炭矿场。 雷氏商业协会本身就是西北的大粮商之一,还能有什么解决不了地大问题么?

等到平虏侯北逐鞑靼,置二十四城治理漠南漠北的广大草原,榆林塞所辖地一干边城堡寨几乎成了腹地,外少边患,内兴矿冶,工商兴盛。 市廛也越发热闹。 就是高家堡这样的新兴市镇,也是三教九流充塞于街市,什么药材商人、皮毛商人、粮食商人、茶叶商人、帐房先生、马贩子、牛贩子、酒贩子、人贩子、老鸨、掮客、强盗、窃贼、马贼、侠客、标客、打手、娼妓、优伶、说书先生、唱词人、杂耍人、流民、乞丐,各色人等,鱼龙混杂,人声嘈哜,就是这下雪天,虽然人流比平常时候少了些。 也还是川流不息——毕竟,高家堡附近就有几处较大的石炭矿场,滞留本地的四方商贩颇为不少,更不消说那些戍兵巡捕之类了。

眯着眼睛,打量着街上来往的路人,‘灰鹰’寒着一张脸。 自顾想着心事。

‘灰鹰’叶落是几天前回到高家堡的。

他不得不回来,在野外风餐露宿了十五六天,随身携带的干粮已经完全吃完了,箭矢也损坏消耗光了,最重要地是,西北新的一场风雪来了。 在苦寒的西北,尤其是风雪天,不想办法补给消耗的干粮食水和箭矢,不想办法置办御寒物事,继续在戈壁荒漠游荡下去。 那几乎就是找死——就算他‘灰鹰’叶落是武当本山的后起新锐。 气脉悠长;就算他经得起如此‘苦行磨砺’,但也经不起锄奸营那些鹰爪孙的疑心啊!事有反常即为妖。 该补给而不补给,这就是启人疑窦的大破绽,这等行径一旦落到锄奸营那帮孙子眼里,他就不是奸细也是贼了。

何况他自己隐姓埋名行事,本就是为着窥伺西北情势而来,心虚是很自然的,又岂敢惹人疑心?

虽然,他现在是一名在赏金会馆卖命地赏金客,在戈壁荒原游荡有着正当理由,但是不及时补给,这种惹人疑心的错误,最好还是不要犯的好!

看了看天上还在飞飞扬扬的雪片儿、雪花儿,那种‘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的寒意,就算是心性坚毅的武者,也有点儿发憷。

但是,灰鹰很快摈弃了所有不必要地杂念心绪。 任何犹豫、怀疑、畏难,都是失败的诱因。 武者之路,需要的是坚忍不拔,也只能是坚忍不拔。

平虏侯之前潜行于江南时,竟然依仗着虚言恫吓,声言要在其回程之时‘拜访’武当本山,愣是让武当派上下紧张了很久——帝国方面大员的怒火,就是人脉雄厚根基深广的武当派也不容易消受。

但平虏侯的大队人马返回西北时,过湖广而不入,却硬是摆了武当派一道。

不管怎么样,武当派与西北方面的恩怨纠葛,是越来越深了。

不提‘鹰蛇十三式’秘传三绝式的泄露外传问题,毕竟从平虏侯手中流传出去的所谓‘三绝式’,那已经由武当线人头领冲和子,以及其他武当长老确认是另外一种脉络走向和基础架构的上乘武技,与武当真传正宗‘鹰蛇十三式’秘传三绝式地内涵迥然不同,虽然都是在前十式地基础上衍化演变而出的‘三绝式’,最后地路向却是分道扬镳,大见歧异——按照武当第一高手卢清风真人的结论,那就是平虏侯手中流传出来的‘三绝式’,很有可能是雷门世家某位隐世元老或者客卿另辟蹊径的灵智结晶,并非武当本山的某人不顾门规戒律对外泄露了‘三绝式’的奥秘;

也不提平虏侯对武当派的轻蔑和无视,大伤武当上下地自尊。 面子问题实在是孰可忍孰不可忍的问题;

而平虏侯公然庇护弥勒教妖匪余孽,也是让武当上下愤愤不平的原因之一;

当然,最主要的,平虏侯的行事风格才是最让武当忌惮的——对站立在权位颠峰的人而言,任何恩怨纠葛,都是可以用‘利益’捆绑手段来化解地,只要双方能够‘探讨’出足够多的共同利益。 仇人也是可以握手言欢地,何况武当与平虏侯还根本算不上什么深仇大恨。

以武当一脉的实力。 并不怎么畏惧与平虏侯背后的雷门世家颉颃对抗,毕竟雷门世家是肯讲道理、肯守规矩的帝国大姓世家豪族,万事抬不过一个‘理’字,只要在道理上站得住脚,实力深不可测的雷门世家其实并不可怕,何况雷门世家早已经将主要着力点转向了海外?武当真正忌惮的反而是平虏侯有时候表现出来的那种“不顾一切地疯狂蛮横”,以及蔑视世俗、不计毁誉、根本不在乎声名脸面的作派。 要知道这世道‘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不要命的怕既不要命又不要脸的’,这平虏侯既横且蛮,还‘不要命’加‘不要脸’,碰上这样地人,你让武当派的修真之士有什么办法?

忌惮归忌惮,对西北幕府。 尤其是对平虏侯的一举一动,武当派却不敢掉以轻心,不少武当本山的新锐弟子被秘密派往西北历练,就近窥伺西北动静,尤其是有关平虏侯的消息。

“灰鹰”叶落即是武当方面派出的新锐弟子。

以西北特有地‘赏金客’公开身分作为掩护,‘灰鹰’一直在关注着平虏侯的动静。

在榆林塞附近来回游荡。 并以高家堡、神木等地作为补给的落脚点,‘灰鹰’如此行事,当然不是没有原因的。

‘灰鹰’在几个月的游荡中,也发现了一些秘密迹象——叶落在无意中得到一些线索,并经过他一个多月抽丝剥茧一般的奔波追查,发现有相当部分疑似弥勒教核心分子的行踪,虽然很是隐秘,却大多出没在榆林塞附近。

这些线索吸引‘灰鹰’潜踪匿迹,追踪而去,但对方似与军方交情深厚。 出入的都是兵卒把守的军营。 这却是‘灰鹰’ 多次追踪也无法接近的。

军营里有什么?弥勒教到底在军营里干什么呢?还是有什么不可告人地内幕?

‘榆林镇’和‘延绥镇’作为边关军镇,辖地内干旱少雨。 风沙较多,一般只有河流湖泊沿岸,水肥较为充裕,相对适于耕种,比如无定河、秃尾河、窟野河、清水河、皇甫川、孤山川等河谷地带,再就是大大小小一百多处湖泊了,上古之时“沃野千里,仓稼殷富,水草丰美,牛羊塞道”地景象,近世虽然遗存不多,倒也还能剩下一些儿,河川谷地还是比较肥沃的。

按说,这一带边塞,盐池有食盐,地底有石炭、石油、铁矿、瓷土等矿脉,田地山林有杂粮、稻谷、油料、果子、羊肉、绒毛、皮张、药材、鱼类等大宗出产,毛纺、地毯、皮衣、柳编等等也久负盛名,民间所谓地“三边地方有三宝,碱盐皮毛甜干草”之说,也并非虚言。 弥勒教如果是想在西北贩卖私盐弄些进项,定边的盐湖出盐颇丰,花马池、滥泥池、苟池等地,亦皆为盐池,都应该是他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