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骆天,老爸考考你,为什么这一套邮票不是邮政局发行,而是海关呢?”欧阳天与周伯斋狡黠地一笑,他们就喜欢逗逗骆天,试图为难一下他。
骆天一瞬间还真有点迷糊了,海关,邮政局,他拍了一下自己,是喽,发行邮票与海关啥事啊,欧阳天选了一点不容易整懂的点,难怪说老爸也是个奇才。
“怎么?骆天,不会就这么被一个老头子给为难住了吧?”欧阳天面色变得严肃起来,刚才轻松的氛围一下子消失了,欧阳天对骆天的期待值很高,他要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儿子的骨子里就流着熟知古玩的血,不能发扬高大,就太失败了。
骆天快速地整理着自己的思绪,刚才只是有点蒙,反应不够快而已,加上老爸突然严肃的脸,自己居然游离了,灵光一闪,骆天终于想起来了,脑子里的知识库打开了。
“1840年鸦片战争后,侵华列强疯狂在中国攫取权利,海关更是被外国人所把持。当时担任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的是英国人赫德。赫德是个中国通,他对中国邮政大权觊觎已久。赫德与李鸿章关系密切,便想方设法让清政府同意由海关来试办邮政。”
“中国海关试办邮政是首先从天津海关办起的。1878年总税务司赫德就指派天津海关的德璀琳来筹办中国海关的邮务,他就以天津海关为中心在北京、营口、烟台和上海五个海关来试办海关的邮政。”
“1878年3月,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筹备的天津海关书信馆,正式对社会开放,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效仿西方模式的邮局书信馆。坐落在海河岸边的老海关大楼,曾是海关的公事房,海关书信馆就设在该楼内,而中国第一套邮票也是从这里发行出去的。书信馆开办起来以后,为了便利邮件的收送同时也为了规范海关对邮政的管理,德璀琳又筹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套海关邮票,据史书记载,德璀琳原本早在书信馆开张前一年便向英国寄去定制邮票的订单,但终因时间周期过长而作罢。无奈之中他只好请上海海关造册处先行印制一批邮票应急,这批应急邮票就是大龙邮票。”
欧阳天沉默不语,周伯斋感觉到了欧阳天的严厉,其实骆天的知识库已经很充足了,欧阳天是不是太严厉了?
“骆天,不要自得,永远记得还有自己未知的事物,知道你最近很忙,可是别忘了,你所有的一切,都是基于你的能力之上的,失去了这种能力,你就会失去现有的一切。”欧阳天意味深长,不断地敲击他。
这话有如醍醐灌顶,骆天很久没有听到类似的话了,自己埋没在一片称赞声之中,几乎要得意忘形了,骆天的脸有些发烫,他自认为自己一直保持着冷静,殊不知有些东西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发生的,等到自己察觉的时候,就为时晚矣了。
“我知道了,我会继续补充大脑里的知识的。”骆天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周伯斋见父子俩突然冷了场,急忙打圆场:“好了,我们还是说回这枚邮票吧,看来是连环画的主人夹在里面进行保存的,可惜,恐怕早就忘记了。”
骆天将邮票放到周伯斋手上:“干爹,这枚邮票就放在古玩店里,连环画我带走,还是要看的。”
“行,回头我告诉他们大龙邮票的价值,让他们看价出手。”周伯斋又仔细研究了手上的这一枚大龙邮票,去拿了尺子过来,量过之后说道:“图框间距4。5毫米,纸张比较复杂,这种是阔边大龙……”
欧阳天一挥手打断周伯斋的话,看向骆天,现在骆天已经清醒过来,立刻接上话头:“阔边大龙,1882年印制,为第二期。图框间距约4。5…5。0毫米,纸张比较复杂,有的脆薄而易裂损。因纸张尺寸关系,3分银全张改为15(53)枚,除3分银外,另外两种印量较少。5分银新票存世尤少,为名贵品,俗称黄5分,全张新票为孤品。”
“这一枚不是新票,价值也不错了。”周伯斋说道:“品相很完整,希望有识货的买家能够看中。”
第524章 两大悬案
“除此之外,还有薄纸大龙:1878…1882年印制,为第一期。纸质韧薄,略呈透明,图框间距约2。5毫米,后期全张为25枚,但3分银全张为20枚。这一种也是印量最多的,第三期的称之为厚纸大龙,1883…1885年印制,纸质厚而不透明,图框间距2。5…3。25毫米,因子模磨损和纸张尺寸关系,全张都改为20枚。因打孔机的缘故,打出来的齿孔有光齿和毛齿两种,光齿的又称‘厚纸光齿大龙’,邮票齿孔周边带有纤维毛的称厚纸毛齿大龙。”
欧阳天的脸色缓和了一来,轻轻地点头:“不错,看来你的脑子还在运转。”
自古以来,老子教训儿子是理所当然地,骆天虽然快三十岁的人了,可是新近找回父母,才重拾这种父训母慈的感觉,所以心里隐隐透着一股子满足感,从小盼望的一幕,虽然迟到了二十多年,可是总比没有要好。
大龙邮票的发行日期在集邮界争议了数十年,7月说、8月说、10月说甚至12月说,如今论证得也算有个结果,绝大多数人肯定了7月下旬说,“这也是集邮史上很有趣的一幕。”周伯斋还记得自己那位朋友为了大龙邮票的发行日期在天津参加集会时,舌战群雄,力争发行日期是七月下旬的情景,自己虽然没有参加,可听朋友转诉,也能想象得到现场的激烈气氛:“欧阳,这事你还记得吧?”
“当然了,我们这一辈的人都还记得这件事情,这可是集邮界的第一大悬案,除了发行日期外,关于大龙邮票的设计师也是众说纷纭,原本大家都认为是上海海关造册处德籍职员费拉尔,他本人也的确设计过不少邮票,包括纪念慈禧太后六十寿辰的邮票也是出自于他的手下,可是他肯定不是大龙邮票的设计者。”欧阳天肯定地说道。
“为什么?”骆天问道。
“很简单,时间逻辑不对,费拉尔是一八九二年九月进入上海海关的,可是大龙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
“一八七八年。”骆天恍然大悟:“这个时候,邮票已经发行了十四年了,这个年限差很明显,那么就不是费拉尔了。”
两人找到过去年代的旧事,两位老前辈都兴奋了起来,周伯斋说道:“后来集邮界又认为可能是上海海关的美籍职员马士,于是,有人便指出是曾任海关税务司的美国人马士设计的邮票。但后来马士本人否定了此事。马士在1929年7月25日,给鲍克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柯尔氏邮书中说首次发行的中国邮票的设计出自我的手中,是一个误会。有关此项早期邮票发行与图案情况,你可以在1905年中国贸易报告第一编统计要览内获知一切详情。”
“不过,为什么集邮界的人会认为美国人才是大龙邮票的设计者?”这一点似乎毫无依据,骆天有些不懂了。
周伯斋把刚才的那一枚大龙邮票放到骆天的手上:“你看看上面的宝塔。”
骆天只是一眼,就明白了:“我知道了,大龙邮票上面的宝塔是六层,这说明设计这枚邮票的人肯定不懂佛教。佛教的宝塔,层级都取单数,从七级浮屠到十三层宝塔,从来没有双数的,所以将目标锁定在了外国人身上。”
欧阳天很满意骆天的推理:“没错,不过人家自己都否认了,当然也不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