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识里赵继军对眼前的这个又老又瘦又矮又黑的“大爷”有着几分的瞧不起。
“来,你们喝水!”李支书微笑着端来两杯水。
“哦,自己来,李支书。”李爽了站起来。
李爽从没有对哪个村的支书这样客气过,难道仅仅因为他们是本家?
李爽姓李,老头也姓李。要不他们是亲戚?不对,要是亲戚也不是这种客气法,而且从称呼上可以排除亲戚关系。大姑夫,二舅,三叔,四大爷,要这么称呼才对。
“赵继军,从今天开始你已经在我们村走马上任了,我们欢迎你啊!”李支书那张“车辙脸”露出一丝笑容。
“叫我赵继军?他居然知道我的名字?”赵继军有种被重视的感觉。
乡里上班的这两个月,除了李伟会叫自己名字之外,其余的清一色叫自己为“小赵”,当然他对这种称呼并无异议,只是眼前这位近乎是爷爷辈的李支书叫出自己的全名,这不能不让赵继军有所感慨。
“那间屋是你的办公室,对面楼上给你腾出了一间宿舍。”老头说着把钥匙递给赵继军。
“我们要感谢乡里把这么年青的干部恩赐给我们啊!”李支书的语言魅力完全超过了其本人的相貌。
赵继军开始对李支书有了一些好感。
中午,村部小食堂一共做两个菜,一盆大白菜和一大盘青椒土豆丝。
这里的伙食让赵继军有些失望。
第三十五章 男妇女主任
赵继军用筷子漫不经心地挑着碗里的白菜,土豆丝被赵继军冷落得碰都不碰一下。
李支书看出了赵继军的心思,说:
“这里的伙食不比乡里,周五晚上会炖上猪肉粉条,平时都是青菜萝卜,你就将就着吃一口吧。”
李支书的火眼金睛,觉察力之强使赵继军后悔把对伙食的不满表现出来,第一天到这里总归要留个好印象才是。
“这菜烧的还不错,早饭吃多了,中午不太想吃。”上天赐予每个凡人撒谎的天赋,赵继军也不例外。
“哦,好吃就多吃点,不用客气。”
“嗯!”
到李园村下队的乡干部只要是李支书陪客,你甭想喝酒,不过饭肯定要管你吃饱。
吃完饭,李支书到阅览室拿了一本《求事》杂志,坐在办公桌上认真地读了起来。
在李爽的陪同下赵继军来到新的办公室。办公室被原来的主人布置的井井有条。文件柜、茶几、沙发摆放的错落有致。办公桌上放着一块玻璃,玻璃下是几张照片。照片上一年青女子将手搭在一男青年的肩上,下面印了一行红色的小字:某年某用留影于黄山。
“给!”李爽递来一根香烟。
赵继军客气地接过香烟。
“李哥,看来以后我要装包烟在身上喽,老抽你的烟怪不好意思的。”
“没事的,烟抽便家,不过我很少花钱买烟,等你做了专干就知道了。”李爽神秘地笑了笑说,显然他没把赵继军当外人看待。
聊了一下午,看了看表,李爽站起来说:“小赵,我得走了。”
“李哥,时间还早呢,急什么。”
“走了,有空过来看你,顺便过来教你开车!”临走时,李爽又发了一根香烟给赵继军。
赵继军和李支书一同把李爽送到大门口。看着远去的吉普车,赵继军的心里有种莫名的失落,这人吧,成天在一起是感觉不到,一旦分开便会觉得空烙烙的。
“小赵,你到我屋来一下。”李支书温和地说。
给赵继军倒了杯茶,李支书跟赵继军坐到一起,沉思片刻,说:
“你的职务就是村计生专职兼妇女主任,这个,这个”李支书的话还未讲完,赵继军忍不住打断:
“李支书,我能做村妇女主任?”
“是的,这个职务是由计生专职来兼的。”
“哦,您继续!”赵继军做了一个邀请的手势。
“计划生育嘛你是知道的,贯彻乡里的指示,做好育龄人口的管控,特别是协助乡计生办对违规人员进行处罚;妇联工作相对就比较简单了,偶尔发个宣传资料什么。”这不起眼的老头,谈起工作来却是头头是道。
“我明白了,李支书。以后工作中您还得多多指教啊!”
“哪里哪里,相互协作嘛,我没什么文化,得向你们年青人学习!”
李支书“车辙”脸上的丰富表情展示出他包容、谦虚的心态。岁月在李支书的脸上留下很多充满睿智的印迹,带走的却是他的青春。
“回头我要召集一下村干部开个会,认识一下。”
“李支书,就别开会了,不必麻烦了。”赵继军错误地把开会理解为李支书的客气,以为要为他“接风洗尘”。
李支书摇了摇头说:
“这个会要开的!不开哪行啊,我去通知一下!”
说着站起来便往外走去。
赵继军照旧坐在沙发上,拿了一张报纸,随便翻了翻。
不一会,院子里的大广播发出了“呼呼”的响声。
这是吹麦克风的声音。
出于好奇,赵继军想一睹广播室的风采,便站起来往外走。
广播室就在隔壁,话筒用一块红布包裹着,旁边放着如VCD般的设备。
“喂,喂!村组干部注意了,村组干部注意了!今天晚上七点钟召开村组干部扩大会议。参加人员:全体村组干部和全体党员。再播送一遍,今天晚上七点钟……”
赵继军觉得用广播播音很好玩,有着走进去讲几句的冲动。
晚饭,是李支书陪着赵继军一起吃的。赵继军之前对李园村的憧憬,在这顿晚饭之后几乎被毁灭,晚饭吃得和中午没什么两样。依旧是大白菜和土豆丝。
不由得怀念起在乡里“吃香喝辣”的生活。眼前的瘦老头,使人心生厌恶,“这老头也TMD太抠了点”赵继军在心里暗骂。
还不到七点,村部的院子里传来了七嘴八舌的说话声,参加会议的人们陆续赶到。
治保主任从李支书手里拿了一把钥匙,便快步上楼。
没多久,楼道里传来阵阵的脚步声。
“小赵,我们上去吧!”李支书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准备出发。
一张椭圆形的大桌子最中间的位置是两把空着的椅子。桌子后面放两排长椅,长椅上坐满了人。
李支书坐下来,用手指了指旁边的椅子,示意赵继军坐下。
“今天的会议主题就是宣布一项人事安排。乡里派来的赵继军同志将在我们村担任计生专职兼妇女主任的职务。”李支书的话音一落,屋里响起了一阵难以抑制的笑声。
“大家不要笑,国家还没规定男同志就不能做妇女主任。当然赵继军同志到我们村当妇女主任也是算是破了村委会成立以来的纪录。”又是一阵笑声。李支书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从明天起,赵继军同志就要开始履行职责。下面有请赵继军同志讲几句!”李支书讲完后带头鼓掌。
“乖乖,毫无准备,这怎么讲啊!”赵继军在心里犯起嘀咕。
二三十双眼睛齐刷刷地朝赵继军看。
“好好讲就是!”赵继军给自己打气。
“各位乡亲,我还比较年青,工作经验不足,请大家在工作中多帮帮我。但是对待工作咱不能含糊,丁是丁卯是卯。好了,我也不多讲了,讲得好不如干得好。”赵继军拿腔拿调的讲话赢得了一阵子的掌声。
“小伙子会讲话!”
“赵专职,行!到底是大学生。”
台下的一片啧啧称赞,使赵继军对将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第三十六章 村里有个姑娘叫杨芳
第二天一早醒来,赵继军换上和李伟一起买的那身羊毛衫,下了楼,在村部院子里做起“青年韵律操”。新的就要有新的面貌,赵继军决定改掉以前睡懒觉的习惯。
村委会大门的旁边是一个破旧的挡雨逢,雨逢下钉着两个三角架,架子中间是四块长方形的玻璃,其中的两块分别破了一个大角。玻璃里面除了一张被撕烂只剩下“候选人”三个字的红纸外,光秃秃的一片。
赵继军徘徊在宣传栏下面,一个念头心里一闪而过。
一阵朗朗的读书声,打断了赵继军的思绪。村部的南边是一所小学,现在正是孩子们晨读的时间。
寻着读书声,赵继军步行来到学校门口,“李园小学”几个大字首先映入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