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2 / 2)

“这个自然,你马上组织人手,先把别的事放一放,专弄这个画稿,斟酌用词。”梅宏立刻表示了同意,“记住,主旨一定要突出,是黄树兰作恶,恶有恶报,遭了天谴!”

“明白!”刘锡尧的嘴角现出了一丝笑意,“我这就下去张罗。”

“记住,画稿要弄得精细些,刻画好这奸徒的样子,令人一见生憎。”梅宏想了想,又接着强调道,“着意强调是老天收了他,须知这报纸,宫里头也是要看的。”

“这个自然。”刘锡尧明白梅宏的意思,点头答应道。

“还有,切记不要提林文襄。”梅宏又道,“不要给人一种感觉,是大伙儿都盼着给林文襄报仇,明白吗?”

听了梅宏的这个要求,刘锡尧感到有些奇怪,“这却是为何?”

“若是提到林文襄,那起子清流可能会说,这不是天灾,而是人力所为,是有人在为林文襄报仇。”梅宏解释道,“须知那起子清流一直在为黄树兰流放而报屈叫冤,到时只怕不免会生出麻烦来,不可不防。”

“您说的是,那些清流平日里无风也要起三尺浪,这个确是要防。”刘锡尧明白了梅宏的意思,连连点头道。

当下刘锡尧下去安排画稿及文字编缉事宜,当刘锡尧离去之后,梅宏重新又拿起了那份电报看了起来。

“这当中,只怕……”梅宏若有所思的自言自语道,“果真如此的话……”

他抬起头,看着悬挂在墙上的林义哲的画像,眼中又有泪光闪动。

“那就是说,我的猜测,只怕是对的了,恩公,你把我们大伙儿,都瞒得好苦……”

梅宏笑了笑,起身来到酒柜前,打开柜门,取出了一瓶红酒打开,倒进玻璃杯里。

他端着酒杯来到林义哲的画像前,将酒杯举了一举,“现下恩公大仇已报!远山无有别愿,只盼着能完成恩公富国强民之愿,此生足矣!”

梅宏说着,将杯中鲜红如血的酒液一饮而尽。

十余日后,北京。

今日翁叔平的府第之中,清流言官们又是济济一堂。今天他们讨论的内容,仍然是黄树兰。

这是他们第二次讨论黄树兰的事,只是现在,黄树兰已然是一个死人了。

“想不到黄兄竟然这样便去了……”监察御史孙黎辉想起给黄树兰送行时的情景,仿佛就在昨日,不由得有些呜咽。

“本以为入川之后,丁抱忱能照顾他一下,可没想到偏偏出了事……”翁叔平也少见的叹息起来。

“黄兄,你……走得好惨啊……可怜忠义之人,天不与寿!”高弘超故作悲痛的样子说道。

高弘超这一作态,当下又有几名言官受了感染,呜咽起来,只是他们无一例外全都是“干打雷不下雨”,并非真正的悲痛。

所谓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其实也就是这样了。

“醍方已然故去,现在咱们也帮不了他什么了,莫不如给他争取个身后哀荣吧。”孙黎辉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醍方身后还背着个罪犯之名,实在是太过了。”

“对,孙兄说得不错,应该如此。”听了孙黎辉的建议,高弘超立刻收了悲声,表示了同意,“大家伙儿应该上折子,请朝廷免去醍方的处分,给予恤典。”

高弘超说完,立刻便有几名言官跟着表示赞同,当下言官们便讨论起如何上折子给黄树兰免除处分请恤的事项来,就在众人七嘴八舌之际,一名仆人走了进来,将当天的《点时斋画报》送到了翁叔平手中。

“老爷,这是今天的画报。”

翁叔平接过报纸随手放在了几案之上,向仆人摆了摆手,仆人转身退下,清流言官们看到翁叔平竟然看起为他们素来所不喜的报纸来,不由得都是好生奇怪。

“瓶生公怎么也看起这洋人的新闻纸来了?”一位翰林院编修不解的问道。

“这不是洋人的新闻纸,是线描的画报,上面的一些画儿,看着还蛮有趣的,个中不乏名家画作,听说宫里头也看呢。我素来喜爱书画,便买了几张,看个新鲜。”翁叔平笑着答道,“这上面对各地风俗情形多有绘写,图文并茂,很是详尽,也可借此了解一些民情,不无俾益。”

“我记得倭寇侵苔之时,这《点时斋画报》可是画了不少关于苔海之战的画儿,对那林义哲极尽吹捧,是以让他在坊间得了美名。”孙黎辉委婉的说道。

第一百六十五章被人当枪高御史

“此类新闻纸,报导常有不实之处,率意夸饰之处甚多,个中又多绘写洋夷之事,平日里看个新鲜到也罢了,看得多了,恐怕无益有损。”孙黎辉一边观察着翁叔平的脸色,一边接着说道。

“呵呵,不过是几张画纸而已,中不了洋毒便是了。”翁叔平呵呵笑了起来,“再说,洋夷的事情,还得了解一些,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如若不然,再遇上事鬼之辈蛊惑圣聪,咱们还得吃亏。”

“瓶生公所言极是,待下官回去后,便也订一份这《点时斋画报》来看看。”孙黎辉听翁叔平说得有理,便也动了心思,点头答道。

当下众人又讨论起给黄树兰请恤典的事来,一位翰林院编修提议先给黄树兰把谥号定下来,众人纷纷表示赞同。

“那林家妖孽尚得了‘文襄’之号,醍方须得在其之上才行!”高弘超当先说道。

“对!高兄所言有理!这一次须得盖过那林家鬼奴才行!”听了高弘超的建议,立刻便有人叫起好来。

“我提议,这一次给醍方的谥号,便叫‘文恪’好了!”又有人接口道。

“文恪,好好!正好压过那林家鬼奴一头!”

听了大家的议论,翁叔平的心里颇不以为然,但有些话,却不好说出口来。

平心而论,以林义哲苔湾逐倭之役的战功,和兴办船政的业绩,“文襄”二字是完全配得上的,所谓“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而黄树兰何德何能,当得起“文恪”二字呢?

所谓“爱民在刑曰恪,道之以政,齐之以法”,他黄树兰哪一样做到了?

若非自己要在李鸿藻门下打进一颗楔子,并借其为马前卒参倒林义哲,他才不会想去结交黄树兰这样的无节操下限之人呢!

翁叔平一边听着大家的讨论,一边随手拿起刚才仆人送来的《点时斋画报》翻看了起来。

这一看不要紧,当他看到画报的第一页题为“蜀道天谴”的画文时,登时为之气结。

上面画的,赫然是黄树兰一家在四川遭断崖活埋的情景!

翁叔平赶紧细看画上的解说词,果然不出所料,说的便是黄树兰一家川中遇难的事,只是因事涉犯罪官员,用词比较谨慎,只说黄家一行人走山路遇上了山崩,全部被活埋,“事后发掘,骨肉皆无人形,情颇惨”,但末了却加了一句饶有玩味的话:“阖府上下无有幸存者,不知其曾为何事,激怒上天,以致如此重谴?”个中似有欢欣鼓舞之意。

虽然画上的解说词的恨意并不十分明显,但画中的黄树兰极其父母家人却绘得甚是丑恶,尤其是黄树兰的父亲和妻子,狰狞有如恶鬼一般,绘画者的立场便十分清楚了。

而且更为过分的是,随后的几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